澳洲嬰兒奶粉緊缺不能全怪中國人 最大罪魁禍首是它們…
來源:微珀斯
今日,西澳當地頗具影響力的澳媒The Perth Voice (珀斯之聲)發文,經過記者Steve Grant對華人搶購奶粉事件的深入了解,以及對一位珀斯知名的華人代購的採訪后,發表了一篇報道,怒懟了澳洲9號台長期來對中國代購的誤導報道,挑起了澳洲本地人和華人之間的矛盾,並且直指了其中的真實原因。
澳大利亞著名的電視時事節目帶有傾向性的誤導觀眾,導致了本地澳人對中國人不公平及其妖魔化看待,甚至還挑起種族主義襲擊。
澳大利亞第9頻道的節目A Current Affair 過度渲染了中國購物者在超市購買奶粉的事件。
發 狂
在過去的18個月里,ACA連續播出了多起關於華人搶購奶粉的類似事件報道,包括:
「A Formula Crisis」「Baby Formula Frenzy」「Baby Formula Hero」「Baby Formula Win」「Formula Scramble」
在Baby Formula Frenzy這一期節目中,資深主播Tracy Grimshaw就激動的極具挑撥性的說道:「我們看到了空空的奶粉貨架,和與之對比那些堆滿奶粉的手推車和收銀台」。
對搶購奶粉行為主持人滔滔不絕,「我們發現很多社區里的房子被用作存放奶粉的倉庫,這個讓本地的母親們對自己飢餓的嬰兒而感到憤怒。」
今年,ACA多起節目中,把矛頭直接對準了中國代購,指責他們搶購奶粉,造成了本地供應的緊張。把本地對嬰兒奶粉的迫切消費者的憤怒轉移到了中國代購身上,
但是ACA卻從來沒有提及嬰兒奶粉在中國的最大供應商是澳大利亞的超市巨頭Woolworths和藥房連鎖零售商Chemist Warehouse,他們才獲得了真正的巨大利潤。
數以百萬計的奶粉被他們直接賣去了中國,這個勢必造成了削弱他們填補本地貨架的能力,那麼A Current Affair這檔知名的深度報道節目為何偏偏錯過這一重要細節呢?
答案很明顯,因為他們是Channel 9最大的廣告客戶之一,是9頻道的金主。
大家很想知道,Woolworths運用了什麼公關手段,讓這麼一檔節目對這麼重要的細節隻字不提,大家也想知道,在中國千億消費日的雙11那天,Woolworths到底供應給中國多少奶粉量?而這些奶粉供應都是從阻止本地貨架供應商配額來的。
限 制
事實上,Woolworths給過ACA一個所謂的「聲明」,伴隨著這個故事,該故事指出,在與「主要供應商」進行溝通之後,Woolworths已經重新引入了每個客戶的限購,並將在奶粉貨架上實行監控。但是,Woolworths的聲明中,根本沒有提及它自己直接參与了中國市場的事。
珀斯媽媽Amanda 陳穎菲(英譯:Ying Fei CHEN),她的女兒就讀於Bibra Lake小學,自2015年以來,她一直從事代購向中國的朋友和客戶銷售配方嬰兒奶粉。
從她的第一次代購交易僅僅是兩罐配方奶粉開始,但現在她的年營業額已經超過了約為50萬澳元。
陳女士說,自從A Current Affair的片面報道使她幾乎每次購買配方奶粉都成為整個商店的注意目標。
陳女士告訴記者:「店裡的每個人都討厭中國人,人們會看著你,就像你要偷東西那樣,有一次,我差點被一名青少年襲擊,但我只是讓他們冷靜下來。」
就在上周,陳女士在珀斯南區Cockburn 的Woolworths被一名經理言語攻擊,威脅要讓保安人員將她趕出去,即使她沒有違法。
事實上,陳女士已經在澳大利亞稅務局ATO註冊為代購,並成為澳洲出口商之一。
陳女士說道:「代購是一個龐大的貿易體系,買家可以代表任何消費者購買他們能夠負擔的起的商品。對於ATO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他們必須開始探討和決定如何處理代購行業,但是他們應該為我們開設的新興市場而感到自豪,而不是把我們直接趕出去。這對於澳大利亞應該是一個好消息,對於已經開放的澳大利亞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遺 憾
「自去年以來,A2公司的產量增加了兩倍。」
陳女士說,她經常被惡言相對「回到你來自哪裡」,並坦誠其他在澳的中國朋友很多都經歷過類似的種族嘲諷。
類似事件引起了西澳平等機會委員會專員John Byrne 的注意,他稱這種行為是「令人遺憾的,與澳大利亞和諧的多元文化精神相違背,如果一個人在西澳的工作、住宿或教育領域之外的公共場所遭受種族辱罵,則可以被視為種族誹謗,必須通過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制定的」種族歧視法「進行法律處理。」
Byrne博士說:該委員會本身根據1984年的「平等機會法」運作,由於種族原因拒絕對方的某些商品和服務,或者在基於種族原因在提供商品和服務時給予對方不利的對待,這些都是非法的。
代 購
在中國代購蓬勃興起之後,來澳洲旅遊的中國遊客和中國商船上的船員也很快加入到了這個行列。
陳女士說,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中國父母如此熱衷於澳大利亞的產品。她說:「在中國曾經有過計劃生育政策,所以你必須像對待公主一樣對待你的孩子。另一方面,在中國,天總是灰色的; 或許它是天堂,但現在你永遠看不到藍天,總是到處污染,所以當中國來客看到澳大利亞的藍天和海灘時,覺得非常乾淨。」
這種潛在的意識確實導致了一些本地貨源的短缺和超市作出了限制,但到2016年市場仍很穩健並在增長,可是,Woolworths認為是時候進入市場了。
它在中國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天貓上推出了自己的店鋪,這是一個中文零售網站,每月活躍用戶超過5億。
在其主頁上,六種主打產品中竟然有三種是嬰兒配方奶粉。更關鍵的是消費者可以隨意購買,數量上並沒有限制。
對於Woolworths、 Chemist Warehouse 和其他的配方奶粉生產商來說,另外一個從A current affair 的節目里得到的好處是,它能有助於繞過針對嬰兒配方奶粉廣告的監管限制。這限制是來自於政府希望澳洲本地人的人奶哺乳比例不會因為這些廣告產生下滑。各類編輯報道,即使是那些增加對奶粉短缺擔憂的報道,都不會被納入該準則。
當電話聯繫到ACA去了解該事件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們聯繫到了ACA的製作團隊並且解釋到需要有一個負責人為此做一下評論的時候,ACA告訴他們,他們會把電話轉接到一個名為「Laura Turner」的記者那裡。
但他們在電話里等了很久,但始終電話另外一頭沒有接起。 然後有位有著澳洲本地口音的員工接起了電話說道:「每個人都知道Woolies在網上賣的東西,都不可能和貨柜上賣的是一樣的。」
在這位員工「不留意」承認了ACA有故意隱瞞一些信息后,她要求我們把那些問題發給其中一個製作人。
這位員工不願意透露她的名字,以及她所提供的製作人也沒有給任何的回應。
但是,我們根據她的作出的言論,我們去到Frementale 去看一下當地的人是否知情woolies此次事件的所作所為。
經過我們的小調查,結果並不出人意料,沒有人知道Woolies在此次事件的參与,然後有一半受訪的人覺得ACA沒有很高的可信性。
以上是微珀斯對於記者Steve Grant報道的編譯:
www.perthvoiceinteractive.com/2018/11/29/acas-shady-formula/
隨後,我們微珀斯記者聯繫到了當事人陳女士,據說是珀斯代購界鼎鼎大名的龍媽。
的確,一年50萬刀+的走貨量,當時是有點嚇蒙小編一跳的。賺的一定是微珀斯小編的數倍吧。然而,原來珀斯還有很多大神啊。
小編真想把電腦給砸了,一起加入我們代購行列!哈哈!龍媽 婷姐 蓓姐 果姐,帶我飛!!!
對於中國人搶購嬰兒奶粉的話題,一直以來都是媒體報道的焦點。而很多人都各抒己見,有自己的看法。
我們微珀斯也和龍媽一樣,把事件公布,至於孰是孰非,讓微珀斯的微友們自己體會!
您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