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真實失業率令人焦慮!300張嘴找一個「飯碗」,澳人窮到谷底?看不到希望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前 言
上周,可以說是新聞曝光度最大的一周。
除了令人廣泛矚目的JobKeeper和JobSeeker政策更新外,一系列財政要聞,如經濟預測等等也是牽動著不少人的神經。
此外,維州日增確診再創新高,達到473例,死亡10例,擔憂進一步加劇。
不過,對於澳大利亞尋常老百姓而言,失業率無疑最為相關,也最受關注。
澳聯邦財長Josh Frydenberg表示,在聖誕節前,官方失業率估計從目前的7.4%攀升至9.25%。
簡言之,在今年餘下的時間里,找到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1
雙重打擊:健康和收入同時失去
自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安妮(Margaret-Anne Oxenham)不僅失去了打小和自己最為親密的哥哥,還有能夠讓自己維持生計的工作。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安妮黯然神傷,她說:「哥哥感染了新冠,然後發展成了重症肺炎,最終沒能挺過來,去世了。」
「沒有想到,還沒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自己又沒了工作。」
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安妮在一家大公司擔任秘書的文職。
疫情引發了公司裁員,最終她失去了工作,並且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申請工作。
她說:「我喜歡忙碌的生活,我還沒有做好退休的打算。」
和安妮一樣,麥迪遜(Madison McKoy)一邊拿著政府的失業補貼,一邊在不停地打聽就業的機會。
他說,在疫情發生之前,自己還不錯,在音樂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扮演Beauregarde。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自己還沒來得及等到高光時刻,這部片子就已經扼殺在準備階段。
他解釋說:「因此,我們不得不在布里斯班結束排演工作。他們把我們送回了家,我回到了悉尼。」
「所以,自3月以來,和很多人一樣,我都一直沒有工作過。」
值得一提的是,麥迪遜還接受過會計師的培訓。所以,即便不當演員,他還可以憑藉自己在會計領域的一技之長謀生。
然而,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麥迪遜說:「確實很難」」。
他說:「我感覺自己不是那種呆呆笨笨的人。」
「但是,整個經濟形勢並不好。您環顧四周就會發現很多處於困境的朋友。他們不僅失業,而且無法維持生計。
「很多人都是吃了上頓愁下頓。」
2
僧多肉少:一個崗位300人申請
如澳大利亞聯邦財長所言,不容忽略一個「嚴峻的」現實,即已經超過7%的失業率將進一步攀升至超過9%,如果沒有JobKeeper,失業率將超過11%。
馬克(Mark Smith)是一名負責為企業招人的獵頭,之前幫助不少人在銷售、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管理等崗位找到了工作。
他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以來就業市場低迷時間最長的一次。
他說:「我們現在基本上正在跌跌撞撞,等待轉機。然而何時才是轉機,我們也不知道。」
基於工黨對澳大利亞統計局(ABS)職位空缺和JobSeeker數據的分析,全澳範圍內,基本上每個崗位都有13名求職者申請。
但是,馬克說,在自己所涉及的行業中,情況遠不止於此。
他說:「現在,就空缺崗位的平均申請人數而言,已經略高於275人,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以西澳為例,平均一個崗位有250個人申請。如果加上昆州,那麼平均一個崗位的申請人數高達300人。」
至於就業市場為何會出現「僧多肉少」的局面,馬克認為最大的問題信心缺乏,繼而阻礙了新增創造的就業崗位數。
他說,在持續的大流行中,無論是求職者,還是企業老闆,他們都明顯信心不足。
對此,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BCA)首席執行官詹妮弗(Jennifer Westacott)也表示認同,並指出,不僅是就業市場,經濟復甦所缺少的要素也正是信心。
她說:「如果想要恢複信心,有一點很關鍵,即我們必須向社區證明,我們可以控制疫情的爆發。」
「並且,我們還需要向民眾證明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
「一方面,我們在努力抑制病毒,防控局部地區二次爆發的峰值。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證明我們在維持健康安全性的條件下如何成功重啟經濟。」
「這樣才會帶來急需的信心。信心對於開展經濟活動至關重要,繼而才能創造我們所迫切需要的就業」。
不過,馬克指出,本周周初,聯邦政府宣布延長JobKeeper六個月。
對於很多企業而言,他們可以規劃自己的業務需求。
他說:「這意味著我們現在可以做出一些決定。」
3
JobKeeper 2.0:幾家歡喜幾家愁
上周,澳大利亞莫里森政府宣布將緊急援助計劃留職補貼(JobKeeper)和失業補貼(JobSeeker)再次延長六個月。
兩項計劃的改革和延期自今年10月開始,持續至明年3月底結束。
每兩周1500澳元的JobKeeper工資補貼將被兩級支付所取代,以更貼切地反映危機前人們的收入狀態。
從9月28日到2021年1月3日,對於從今年3月1日起每周工作20個小時或以上的人,最高給付為每兩周1200澳元,不到20小時的則為每兩周750澳元。
從2021年1月3日至3月28日,上述給付標準分別降為1000和650澳元。
550澳元的JobSeeker追加款項也將減少到300澳元。據悉,這兩項援助計劃的延長預算費用超過200億澳元。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確保JobKeeper 2.0計劃針對那些切實所需的群體,企業必須滿足新的資格審查測試,方能繼續申請JobKeeper 2.0付款。
對於新冠疫情之前營收不滿10億澳元的企業而言,他們必須證明營收降幅超過30%才能申請。營收大於10億的企業則必須證明營收降幅超過50%。
按季度申報的企業必須證明,今年第3季度和上年第3季度期間的營收降幅;按月度申報的企業則必須證明,今年9月和上年9月期間的營收降幅。
對於這份Jobkeeper 2.0政策,不少企業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尤其是就業市場主要支柱之一的小企業。
戴夫(Dave Moran)在悉尼內西區開了幾家咖啡館。
在疫情發生之前,這些咖啡館的生意還不錯。
今年5月中旬,在接受接著採訪時,戴夫說,儘管外賣生意大幅上升,但是相比疫情前,咖啡館收入還是下滑超過1/3。
自新州開始解除部分防疫限制以來,咖啡館的生意有所回升,但是距離疫情前的常態明顯還差很多。
他解釋說:「我們目前仍然處於收入下降狀態,但是,降幅已經縮小,不到30%。」
「到了10月份,Jobkeep 1.0到期而2.0實施的時候,我們將不再獲得任何進一步的幫助,因此這肯定會影響到我們。」
在鎖定期間,咖啡館的員工人數從27人減少至13人。並且,一些臨時工沒有資格獲得JobKeeper。
隨著限制的解除,咖啡館實體門店人員配備已增加到25人,其中有8人目前依賴JobKeeper。
戴夫說,他無法給員工提供他們所期望的確定性,因為他自己也是充滿了不確定性。
他說:「這關係到我,因為我們不知道即將發生什麼。您也知道,我們還在努力解決目前疫情二次爆髮帶來的問題。」
4
疫情催生的十大職業
當然,就像是硬幣的正反面,有輸家就會有贏家。
同樣,有新冠疫情毀掉的職業,也有疫情催生的職業。
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的推動下,以下十大崗位需求增加最為強勁,包括:互聯網營銷師、社區網格員、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信息安全測試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核酸檢測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健康評估師、增材製造(3D列印)設備操作員。
就這十大新職業來說,它們具有需求大、分工細、專業度高、薪資高的特點。
以互聯網營銷師為例,「直播銷售員」就是其中之一。
受疫情影響,「宅經濟」迅速引爆倒逼各行業把業務轉到線上,帶貨視頻主播已成為直播行業核心崗位中的第一剛需。
另外,以「在線學習服務師」為例,這是一個個性化消費需求下衍生出來的垂直細分職業。
疫情的出現無疑帶火了一大批在線教育服務商,例如澳交所上市公司睿泰科技(RTE)等等。
同樣,這些行業的從業者收入隨著行業門檻上升、經驗日益豐富而水漲船高。
核酸檢測員、醫務人員、養老院從業人員……等這些行業由於處於疫情的第一線,因此需求增長異常強勁也是情理之中。
結語
有人說,現在的世界不是按照領域劃分,而是圍繞挑戰組織起來的。
疫情無疑是全球所共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針對挑戰,新問題的出現,新的解決方案自然就會觸發新的社會分工,新的職業因此而誕生。
伴隨世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確定,趨勢變化也越來越快,時代主題也越來越豐富。
儘管不確定,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新時代就業的必備門檻和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