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咖啡店店長到美容院院長,38歲女青年的澳洲創業路

我是娜娜,1986年出生在上海。從小學到大學,我的求學之路平常又順利。

想不到的是,大四那年,家庭發生了變故,因此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媽媽得了肺癌,三年後離開了人世。而我因為過於悲傷,選擇遠走他鄉,到開了咖啡店。

一晃就是十年,在澳洲的日子,我治愈了內心的傷痛,收穫了自我成長,積累了開店的經驗。

疫情期間,我義無反顧地,從零開始二次創業,並且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美容行業。一開始我爸爸非常反對,後來我用所學的知識治愈了他的皮膚問題,因此他對美容行業的觀點也有所轉變。

我堅持用真心對待顧客,與很多顧客成為了朋友,美容院的生意越來越好。今後,我會繼續好好經營美容院,希望能帶給身邊女性更多的美麗與自信。

(我在三亞海邊)

01

我是在家族榮耀下成長的,爺爺是軍人,參加過抗美援朝,從小聽他打仗立功的經歷,在我看來爺爺身上大大小小的子彈傷疤全是他的軍功章。

後來,我和爸爸去看《長津湖》,還有近期上映的《志願軍》,電影里的場景全是爺爺說過的,積雪厚到小腿,沒有棉衣,全是穿單衣,餓了就抓一把雪吃。

爺爺說他是第二批,第一批去的戰友全犧牲了,所以他就沒想著自己會活著回來,但是為了國家的安定,他絲毫沒有猶豫。

爸爸出生在部隊大院,跟著爺爺從這個軍區轉到那個軍區,長大后順理成章地從軍。

在這樣的家庭里耳濡目染,我的性格中也帶著一股子軍人的熱血和衝勁。

(爺爺的寶貴物品)

21歲那年,我正在上大四,媽媽查出了肺癌。經過三年漫長又痛苦的治療,媽媽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

那段時間,我心情非常低落,總能想起媽媽的音容笑貌,家裡處處擺放著媽媽用過的東西,彷彿她還在我身邊。然而,我再也聽不到她叫我一聲「娜娜」了。媽媽沒了,我的家也沒了。

每天陷在這樣的情緒中,我沒法好好生活。漸漸地生出一種逃離的心態,迫切地想要離開熟悉的家,離開從小長大的地方,去陌生的世界重新開始,在新的環境中療愈自己。

想來想去,我決定,因為那裡有些同學和朋友。

去澳洲做什麼工作呢?我不想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想自己開店。

每個女孩心裏都有一個咖啡店或者是花店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於是,我加盟了一個澳洲幾十年的咖啡店老品牌。

(我在

我從小不會做飯,做咖啡更是完全沒有經驗,打咖啡、烤甜點等等,所有的事情都要從零開始學起。學的過程中,經常受點小傷,割到手指、燙到胳膊,都很平常。

到現在,我手臂上還留著一塊燙傷的疤痕。那次,我從烤箱里取出一整盤烤好的蛋糕,但是蛋糕太重,扛不住就用手臂擋了一下,立馬被燙出了一個大水泡。

後來我請的員工,他們大都是高中生,這沒什麼經驗,我就會各種叮囑他們如何避免受傷。

剛開始創業,我都是親力親為,從早忙到晚。在店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客人,有的是路過順便買杯咖啡,有的在附近工作,一周會來好幾天。

有一位老太太給我印象特別深刻,她是我的忠實客戶,和她老伴每天雷打不動來喝咖啡。

時間長了,我們員工遠遠看到他們走來,就把他們的咖啡準備好。等他們落座,咖啡立即端上桌。

可是慢慢地,老夫婦來的時間沒有那麼勤快了,有時兩三個星期都見不到。

(外出露營)

02

突然再來的時候,老太太包著一塊漂亮的頭巾。雖然打扮還是依舊精緻,頭巾的顏色還搭配著衣服,但是我預感不好,就和我媽媽生病的時候一樣,老太太的頭巾下,一根頭髮都沒有。

我鼓起勇氣去問她近況,果然查出了癌症,在化療,所以頭髮掉沒了。

那之後,她每周都會在化療結束後來我這喝一杯咖啡再回家。她說,化療太難受了,只有喝杯咖啡才能好受點。

再後來,他們又很久沒有來,連員工都會偶爾提起,不知道他們怎麼樣了。

那年聖誕節前,我突然看到老頭的身影匆匆經過,趕緊跑出去追上他。我問他,老太太還好嗎。他告訴我,她一周前去世了,走得很平靜,沒有痛苦。我不知道怎麼安慰他,給了他一個擁抱。

後來,我帶著一位員工去參加了老太太的葬禮。在葬禮溫馨的氣氛中,媽媽去世時的傷痛再次浮現,我彷彿又一次與媽媽告別。我的淚水充滿眼眶,然而神奇的是,內心卻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寧。

(帶狗狗在寧波東錢湖玩)

我的咖啡店在一個商場的中間位置,客流量比較穩定,大概一年時間就實現了營收平衡。

品牌總部會定期對加盟店的咖啡品質和沖泡專業度等進行測評,最讓我自豪的事情是,因為精益求精的追求,我們店的咖啡每年都是該品牌的全州第一,有一年還得了全澳第一。

經營咖啡店的過程中,我一直是管理者的身份。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我認為最難的就是管人,尤其在澳洲,零售業餐飲業的人員流動性很大,時不時會有新員工加入。

店裡員工最多時有差不多20人。他們來自於不同的種族,處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非常多元化,一直會處於磨合階段。員工的調配、排班、獎懲,都是一門學問。

(我在上海迪士尼)

比如的員工,按他們的宗教信仰是不能碰肉的。我就要時刻牢記,不要安排他準備雞肉、牛肉簡餐這個環節,而是讓他去收拾餐桌、服務顧客或者打咖啡。

再熱的天氣,他們都會包頭巾,穿長袖長褲,那我會尊重他們的風俗,衣服外面套一件制服就可以了。

管理上,我也認真聽取員工的意見。我本身比較完美主義,工作中對細節要求很嚴格,甚至是嚴苛。

有一天,我和一個十七八歲的員工聊天,她說:「Lina, 為什麼你從來不表揚不肯定我們?其實我們更喜歡你換一種方式來帶我們。」

她的話,讓我瞬間清醒。我們這一代人很多是在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長大的。記憶中,父母鮮少有表揚自己的時候,哪怕考試分數不錯,他們也總是強調不能驕傲自滿,要取得更大的進步。

原來父母的教育方式,已經完美地被我繼承了。

(帶狗狗在寧波玩)

03

所以,管理員工時,我很自然地用起了這種方式。但其實他們還都是孩子,以我自己的標準要求他們確實有點高了。

況且,人都是喜歡被肯定的,越是真誠的鼓勵,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越強,正向循環就是這麼開啟的。

他們的心情好了,整個店面的工作氛圍也好起來,還會不自覺地感染到光顧的客人,那生意自然也不會差。

這些年在澳洲,我發現當地收入就是典型的多勞多得,因為人工成本高,幹得多自然就賺得多。我們中國人非常勤勞,所以收入水平都不錯,生活也相對輕鬆。

時光如梭,我在澳洲呆了十年了。這十年裡,除了工作,就是和家裡的小狗呆在一起,每年出去旅旅遊或者回國探親,盡量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知不覺中,我迅速地成長、成熟,完成了自我救贖的過程。

(回到上海)

周圍的環境、咖啡店的生意,已經非常熟悉,沒有什麼新鮮感,也沒有什麼新的挑戰。於是,我心裏又漸漸不安分起來,一個地方、一個行業深耕十年,是時候說再見了,那麼就回國吧。

決心已定,我立即開始行動。那是2020年的春節,疫情剛剛開始,很多人都在往外跑。

我買了大年初二的機票,登機時,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國人,大家都戴著N95口罩,一眼就能分辨出我們這些往回走的群體。整架飛機空空蕩蕩,一共坐了不超過10個人。

之前家人也勸過我不要回國了,往後延一延。但我就是這樣,決定了就頭也不回的走下去。對我來說,回國既是對上一段人生的斷舍離,也是義無反顧地開始了新的人生篇章。

回國之後做什麼呢?一直以來,我對美容護膚行業都很感興趣。現在,我決定把興趣變成事業。

(成為商會認證的首席講師)

在澳洲的最後兩年,我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報名了學校,從頭開始系統學習美容護理和皮膚科知識,斷斷續續學了快兩年,拿到了澳洲官方的資質證書。

之後,我在當地華人社區網路平台上發了帖子,開展諮詢面診業務。沒想到感興趣的人很多。這些客人給了我回國創業的信心。直到現在,第一批客人和我關係還很好,回澳洲時也會聚一聚。

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一切都是新的起點,我在疫情中開始創業。因為美容院的選址比較好,又通過網路平台引流了很多的客人,所以客流量一直不錯。

不過,雖然客人多,但主要是清潔、美甲美睫這些單價比較低的項目,就算天天從早忙到晚,盈利空間還是很小。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我馬上決定轉型專做高端客戶。

事實證明,這次轉型特別正確,美容院客戶群體越來越穩定,收入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在行業慶典活動上發言)

04

我爸爸的思維比較老化,他一開始非常不接受我二次創業,特別是我想從事的美容事業。在他眼裡,年輕人著裝打扮要樸素自然,愛打扮、愛美容的女人都是不正經的,我從事這個行業簡直可以說是傷風敗俗。

但是,當我取得一定成績上台領獎,美容院的客人漸漸多起來的時候,他也改變了對現代新美業的認知,開始支持我的事業。

而且,爸爸的皮膚問題是我用專業知識治好的。因為之前幾年戴口罩時間太長,爸爸臉上長了嚴重的玫瑰痤瘡,去了好幾家醫院開藥,都沒有根治,太陽一曬或天氣一熱又冒出來。

看著爸爸難受的樣子,我把他接到美容院細心調理,慢慢地爸爸的痤瘡越來越少,逐漸痊癒了。這之後,爸爸對我的技術和事業更加刮目相看。

回想這兩次創業,我感覺自己挺幸運的,都踩在了點上,過程非常順利,沒有遭遇什麼大的挫折。

當然,不管是開咖啡店還是美容院,要長久經營下去,必須要有專業的品質,東西好了才會得到客人的信任,還要真心對待客人。

比如對美容項目,我不會盲目推薦高價項目賺快錢,而是根據顧客需求和皮膚特點,介紹哪一種項目合適,哪一種不要做,幫她們用最經濟的辦法取得最好的效果。

(帶著狗狗去安吉旅行)

顧客們對我也很認可,會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就這樣,客戶群體越來越壯大,粘性也越來越高。

這些年,事業帶給了我很多的快樂。之所以是快樂,而不是疲憊,我想了想,關鍵在於自己的專註和興趣所在。

在確定好自己想做的方向後,讓自己精力聚集,把時間能量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同時堅定信念,屏蔽外界的干擾,不讓它影響我們前進的腳步。

心無旁騖地做事,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充實,並且結果也會不錯。自身快樂才能吸引來更多的快樂,內在充實才能吸引來事業上更多的豐盛。

今後,我會繼續深耕在美容行業。雖然我已經38歲,但過往的經歷讓我更加從容,更坦然地接納自己。

希望自己是一顆120瓦的燈泡,照亮身邊更多的女性。

希望所有女性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不要受所謂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影響,不要太害怕變老、害怕平庸,不要擔心光芒的消逝等等。年齡只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所過的生活。

希望每一位女性都對自己有十足的認可:我值得擁有更好的,我配得起我所有擁有的一切,以及堅信未來的自己會更光彩奪目。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真實人物的故事,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