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箱包品牌July創始人:澳洲創業真的沒有那麼難

2021年06月29日 11:09

來源:澳財網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華人想要在創業,必然相當困難,語言和商業文化的差距總讓人望而生畏。

然而,紅旅行箱品牌「July」的創始人Richard Li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華人的劣勢也是優勢,而創業的關鍵在於執行力——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最終落實成產品,銷售給自己的目標客群。

創立「July」不到一年半年的時間,他就帶領團隊拿到1050萬A輪融資。

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Richard的創業初期也是不停試錯的過程。但他從未停止過繼續開拓的腳步,在很多次的摸索過後,終於找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領域。2014年,他聯合創立了傢具品牌Brosa,並在2017年被德勤評為Technology Fast 50前十強。

在《澳財訪談之拾分》欄目中,Richard分享了他連續創業成功的關鍵,也講述了疫情期間如何面對困境和當時焦灼的心情。對於創業是否真的非常困難,他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下為Richard Li的採訪整理總結,視頻節目請掃下方二維碼觀看)

創業關鍵一:需要有從0到1的執行力

Q: 對於創業,是從最初就建立了清晰的認知嗎?認為自己未來一定會創業嗎?

A:由於家庭原因,從小對做生意都有一些耳濡目染。在整個大學期間,我就在不斷地想創業。不過,當時那並不能算真正概念上的「創業」,而只是想著如何可以多賺點零花錢。

最初,像所有留學生那樣,我就去7-ELEVEN、餐館打工,但總覺得那樣賺得不夠。

進入大學后,我發現學校郵件設置有個漏洞,學生也可以給學校群發郵件的群組發郵件。於是就以此為基礎,我就做了一個輔導平台,向全校群發郵件,對接某門課成績很好、可以提供補課的同學以及該門需要補習的同學,在其中賺取中介費。事實證明這個服務很有需求,當時我常常一周能賺到幾千澳元。

不過,很快學校就發現了我「鑽漏洞」,把我的賬戶「鎖定」了三個月,讓我無法交作業看課件,那段時間挺慘的。我也領悟到,不能做這樣不可持續的事,風險太大。

到了大四,有朋友告訴我在eBay做批發零售不錯。我就想到了浙江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和廣東的華強北,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批發商的集中地,尤其是義烏,傳說五天五夜也逛不完。

學校放假,我馬上買機票直接去往義烏,連家也沒回。那裡確實如「傳說」一樣,商品琳琅滿目。但同時,貨源質量參差不齊,需要非常有耐心地挑選、比價。我在那裡待了很久,和大大小小各種供應商打了不少交道,才針對澳大利亞線上市場特性找到了適合的商品。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已經感覺到,線上銷售一定是未來的方向。

Q:那時你只是做批發零售,並沒有建立品牌。後來創建Brosa和July,你覺得要真正建立品牌什麼最重要?

A:我認為,第一,最重要就是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有潛力的商品類目。

第二,就是要了解你的客戶人群,針對他們確定你的產品風格和品牌定位。而後,在這一大框架下,尋找市場上最好的產品來源,進行有效的銷售系統。

第三,團隊要有執行力。如果沒有執行力,有再好的產品,也可能沒有辦法將它們很好地銷售出去。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缺一不可。既要有準確的品牌定位、好的產品質量,也要有執行力強的團隊,這樣才能把一個品牌建立起來。

Q:在這一過程,你覺得作為創始人,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A:我畢竟做了十多年產品,因此對於產品開發、尋找貨源等方面比較有心得。

另外,我自認,作為一個創始人,我的執行力也比較強,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團隊,然後把我想要做的產品,從0做到1,從無到有。

比如,我想到可以做個人定製化的箱包,就自己去設計定製了一台專門壓制名字的機器。這就是我的風格。

Q:當最初的品牌建立起來,你是如何把品牌知名度打響的?

A:傳統品牌,如Nike或者Adidas這樣的國際品牌,他們最初或許要用十年時間來打造品牌。但現在,品牌建立期越來越短,比如美國剃鬚產品品牌Dollar Shave Club,它用了5年就將銷量做到超過傳統剃鬚刀品牌吉利,並成功以10億美元價格被聯合利華收購。

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線上的銷售和推廣。現在做品牌,主要是通過如Google Analytics、Facebook、Instagram等各類互聯網社交平台,以及影響力銷售(如國內的意KOL、網紅營銷等),來加速品牌的建立。

可以說,電子營銷,是現在品牌推廣的關鍵。

創業關鍵二:人比錢更重要

Q:有一種說法認為,創業的核心有三個要素:錢、方向和人,這三者在你創業的過程要如何排序?

A:我曾和朋友聊過這個話題。在我看來,馬雲有一句話總結?得挺對。他說,大部分初創公司的失敗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因為錢太多。往往是因為他們太有錢,不知該如何花錢。

沒有錢的時候,才會想著如何通過最廉價的方式來獲得客戶,最便宜的方法推廣品牌。

所以,我覺得,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我在做Brosa的時候,創始團隊都沒有投入很多資金,就把品牌做了起來。當然,那是七、八年前的事,現在的環境已經不一樣了。

但無論需求、競爭怎麼變化,在所有因素中,人才是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創始人和創始團隊。

July團隊

比如像是Uber這樣的創意,很多人可能都會說,自己曾經想到,用手機APP打車。但沒有團隊、沒有執行力,那永遠只會是一個想法。

對我而言,人肯定比錢更重要。

而「方向」,可以歸納為商業模式和市場布局,當然也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品牌,必須要有合理的商業模式——盈利點在哪裡,針對的市場有多大。比如相機蓋子這樣的小零件,它的市場前景就有限;而母嬰市場,那就是個上萬億級的市場,裏面就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方向。

所以,我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就是要選好市場,選好創始團隊,建立良好的商業模式。很難區分說,到底哪一部分才最重要。

Q:據了解,你和July另一創始人Athan Didaskalou是在咖啡認識的?

A:當時我們都有自己公司,經常在同一個咖啡館辦公,我那時正在經營Brosa,Athan則在經營一家線上咖啡批發平台。我們兩個常常是店裡最後走的客人,一來二去就彼此就面熟了,後來就開始聊天。發現我們做的都是效果營銷和供應鏈方向的企業。

July聯合創始人Richard Li和Athan Didaskalou

Anthony曾經是奧美的策略總監,有非常豐富的品牌營銷經驗。當我有了創建July的想法,我就找到他,兩個人一拍即合。

對於那些一個人創業、建立公司的人,我非常敬佩。因為創業是很辛苦、很煎熬也很孤獨的過程。而我希望能和別人一起分享,並且享受創業的過程,而不是一個人孤獨的狂歡。所以,有一個志同道合的聯合創始人,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創業關鍵三:相信與堅持

Q:2020年全球爆發了新冠疫情,對於整個零售市場打擊都非常巨大。July作為箱包品牌,銷售肯定也受到較大衝擊。而且,在此之前,你堅持要開設線下專賣店。當疫情來臨,你有沒有焦慮過?

A:說沒有焦慮肯定是假的。在疫情最重要的時候,也就是去年3月墨爾本封城,我們的銷售損失一度幾乎達到99%,非常誇張。我們管理層確實考慮過,需不需要全公司進入休眠、要不要解僱所有員工這樣的極端情況,可以說想到所有最壞的可能性。

但還好,政府出台了一些經濟刺激政策,如JobKeeper,確實很大地幫助了像我們這樣的零售業公司,讓我們可以持續下去。

到了下半年,我們地銷售就慢慢恢復。雖然當時仍舊很焦慮,但我們堅信,旅行是必需的,只是恢復需要時間,可能1-2年,或更久,但總會到來。

在度過了最困難的時間后,我們的心態也就變得更為堅強了一點。堅持,對於創業真的很重要。

Q:那在如今這樣的后疫情時代,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對於零售市場是比較穩固和有前景的?

A:疫情對所有的零售業來講,可能帶了質的轉變。這次的疫情促進了澳大利亞的商業環境從線下轉到線上,或者更多出現了線上和線下結合的狀態。

在後疫情時代,相信會有更多的公司更著重線上銷售的部分。而我們,從最初就是發展于線上,未來會進一步推薦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這也是未來商業不可缺少的組成。

創業關鍵四:化劣勢為優勢

Q:作為一個華人,你覺得華人在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A:我覺得華人在澳大利亞創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會講中文、了解中國文化,能夠更好地跟中國公司溝通,可以充分利用跨國優勢。

我一直認為,在澳大利亞,華人創業相對比較簡單,只要你有個很好的想法,願意去執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而劣勢,還是語言。畢竟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在和當地人溝通方面,多少會有一些障礙。但只要願意不斷聯繫,是可以衝破障礙,化劣勢為優勢。

在組建團隊時,有些當地人可能因為你是華人老闆有一些顧慮,但只要公司有良好的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就會吸引到各式各樣的人才。

Q:你在創辦Brosa后的四五年時間,又重新創立了July整個品牌。對於未來的發展,你有什麼新的規劃嗎?是否會想打造下一個品牌?

A:我目前的專註點仍主要集中在July,我認為它的發展潛力非常大。特別是,當全世界從疫情中慢慢恢復以後,產品的銷售逐漸上升,我的信心也越來越大。

空余的時間,我也會協助我的朋友創立品牌。事實上,我和Anthan已經參与了四五個品牌的打造,一些我們已經退出,一些還在運營。我們希望把自己這些年學到所有經驗注入給一些新的品牌,幫助它們發展得更好。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財網,走進澳大利亞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