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生,澳洲創業:深扒華人企業家的創業之路
來源:澳洲網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澳洲網魏惟9月2日綜合編譯消息】創業,向來都是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輕人所追求的一條勇敢之路。儘管這條路會出現阻礙,過程往往充滿艱辛,但卻依然極富吸引力。如今,那些在「中國出生,澳洲創業」的華人企業家們,已逐漸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勢力,那麼他們的創業之路,又有著怎樣經歷呢?
「華人企業家是澳洲的寶貴資產」
悉尼大學於9月1日,發布了和澳洲畢馬威(KPMG)聯合進行的《新澳中創業》調查報告(The New Chinese Australia Entrepreneurs),稱這些年輕的創業者是澳中兩國經濟交流的橋樑。
據悉,這份調查報告是基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對100多名澳洲中小型企業的在澳華人創始人的深度採訪而完成的。調查結果發現,澳洲的華人創業者通常都是在年輕時創業。其中45%的創業者年齡在40歲以下,26%的人是在40多歲時創業。71%的人初來澳洲是為了學業,而超過50%的人則是在創業前就擁有著在澳洲的工作經驗。對此,報告聯合作者之一李偉博士(Wei Li,音譯)說:「這一代新興的華人企業家是我們當地商業布局的重要部分,為澳洲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報告還發現,儘管企業建立時資金有限(僅有11%的人表示他們的創業資金超過50萬元),68家企業被列入高速增長企業,複合年增長率超過20%。而這些企業的創建者平均年齡只有27歲。
這份報告,已被認為是首份關注在中國出生、在澳洲創業的企業家的報告,旨在揭開這個充滿活力卻鮮為人知的行業的神秘面紗,從而提供認識新一代華裔創業者的新視角。畢馬威亞洲及國際市場主管弗格森(Doug Ferguson)對此評論說:「目前為止,澳洲社會對年輕一代的華裔創業者建立中型企業的了解仍然有限。但這份報告會改變這一現象。我們的調查發現,有許多非常成功的企業都是由澳洲華裔創辦並領導的。他們在中國出生,但大部分是在澳洲高校接受教育,被澳洲的商業環境塑造。他們的公司覆蓋澳洲各行各業,為澳洲貢獻了重要的經濟收益,為澳洲商業環境帶來了多元化的思維、創意和發展,也為澳中之間搭建了重要的橋樑。」
「迎接不一樣的風景,做充滿熱情的工作」
昌鴻(Hong Chang),是眾多在澳洲找到機會並獲得成功的年輕華人企業創始人之一。據SBS報道,他在14歲時來到澳洲,並在25歲時開了第一家牙科診所。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一次奇妙的經歷,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再來一次。」對於自己的創業之路,昌鴻稱:「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被教導著如何去找工作,而是被教導要尋找社會中那個你可以回報社會、為自己工作的地方。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你必須為每件事努力。」目前,他與合伙人在全澳擁有了近10間牙醫診所。
同樣的,現年36歲的華人企業家蒂姆·馮(Tim Fung,音譯)與朋友雷喬森(Jonathan Lui,音譯),於2012年在悉尼創辦了名為Airtasker的外包公司。他們創辦公司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忙碌的人願意花錢請他人幫忙辦事。
創辦公司的靈感,就來源於蒂姆·馮的一次搬家,他在詢問一個有卡車的朋友能否願意幫助他搬家時,就突然想到了這樣的一個新穎的生意。他們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只要成為Airtasker公司網站的會員,就可以在公司網站上發布需要完成的任務,而那些願意服務的人則可以通過競標來領取任務。同時,Airtasker網站將針對每一件任務收取15%的費用。這家公司,從他們的客廳開始,一點點的發展壯大,直到目前在澳洲已經擁有200萬名用戶。據悉,現在每年通過公司網站,就能完成100多萬澳元的交易任務,Airtasker公司也於2013年迎來了首個投資公司。對此,蒂姆·馮表示,他想給其他想要創業的人建議是,精心選擇自己的工作方式。他說:「要從事那些讓你充滿熱情的工作。」
為什麼是他們?中西方背景優勢、敢於創新、視野開闊
澳洲華人企業家,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們的成功之道,又是什麼呢?
對於「為什麼是他們」的這個問題,悉尼大學商學院中國及商業管理教授亨得利斯克(Hans Hendrischke)就表示:「從零開始創業需要極大的毅力。華人企業家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的報告反映了這些年輕、有創意的企業家獲得的成功。他們也告訴我們,成功的大部分因素要源於他們對澳中市場的深刻認識。」同樣的,畢馬威澳洲中國業務部全國主管合伙人支巧玲(Helen Zhi Dent,音譯)也稱,澳洲華人企業家具備了創業成功的條件。她說:「他們對中國和澳洲有著獨特的認識,他們知道該如何在兩個市場中工作。」
根據SBS的報道,那些非常獨特的中西結合商業文化背景,是華人企業家們的優勢。就像上文提到的昌鴻醫生,他就是因為發現了悉尼牙科服務行業里的一個市場缺口,即市場上缺少專門為當地華人群體提供牙科服務的診所。而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他們聯合建立了齒科診所,並獲得了成功。另外,大多數企業家在商業中都加入了某種形式的創新,包括為市場帶來新產品和服務,創新商業模式,改變管理和運營,或進行技術升級等。14%的企業家從中國帶來了之前澳洲市場沒有的新興技術,用於他們的商業運營或消費者身上。而他們開闊的視野,也讓他們區別於一般的傳統家族企業。
澳洲的華人企業家擁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殊品質。他們擁有著跨文化背景、同時也能積極面對中澳關係。就像支巧玲說過的,華人企業家是澳洲的寶貴資產。他們是一個為澳洲帶來很多新機會的群體,充滿著活力、多樣性以及創新性。而他們的這種獨特的認知能力也必將給澳洲市場帶來一些啟發和靈感,在澳洲中小企業不斷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編輯: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