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中國泡沫經濟破裂 影響澳大利亞對華出口

2024年03月23日 18:28

來源: SBS 作者: 

中國取消針對的高額關稅,不一定意味著酒出口的春天就必然來臨。因為,這兩年來經濟的蕭條,導致進口明顯下降。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月20日訪問了澳大利亞,與澳大利亞外長進行了第七輪澳中外交與戰略對話。3月1日ABC曾經發表一篇報道,介紹了中國經濟的困難,同時提出了一個問題,「令觀察家和投資者感到震驚的是,中國政府沒有能力或不願意應對這些問題,並採取補救措施來減輕對經濟的打擊。」

ABC的這篇報道還提到了的兩個側面:其一,「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投資110億建造新艦艇,旨在將我國海軍規模擴大一倍,此舉與近年來中國軍力的大幅增長直接相關」;其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被公開視為我們最大軍事威脅和地區持續不穩定根源的國家,恰好也是我們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筆者在本文中就中國經濟的現狀及其對澳中經濟關係的影響,做一些分析。

一、兩會剛過,中國軍費規模巨大

澳大利亞並不是中國的近鄰,但是,當中國軍力大幅度增長的時候,澳大利亞也感受到了壓力。究竟中國的軍力會如何擴大,每年的軍費即可觀照。現在中國經濟十分困難,年青人當中,很多人數年找不到工作,前途灰暗;與此同時,隨著經濟下行,民眾越來越看緊荷包,壓縮消費。去年中國的人均豬肉消費量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36%,只有47斤,相當於每星期只吃九兩肉,這是消費者節衣縮食的一個明顯表現。

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積極應對經濟衰退,包括大量投放貨幣,同時盡量保護房地產市場,但能夠想得出來的措施,似乎都收效不佳。與此同時,中國仍然大幅度擴大軍費,軍費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在比救經濟更重要的地位。2022年9月23日時任總理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講話時曾說過,「我們要確保今年的軍費、國防開支、義務教育支出不能出問題。所以我這裏也給大家報個底賬,除非在有特大的自然災害,還有一筆總理預備費,其他的錢就靠你們地方」。而地府債台高築,根本沒錢拉動經濟。

今年中國政府宣稱,經濟增長率要達到5%,而不久前閉會的全國人代會審議的財政預算報告顯示,軍費將再增加7.2%;過去三年,每年的軍費都增加7%。中國的軍費到底規模有多大?通過國際比較,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

今年中國財政預算中的國防開支,是國防預算的4.4倍,相當於日本全部國家預算的31%。《美國之音》的報道指出,單是中國財政預算中的國防開支,就遠遠高過周邊17個國家的軍費總和;而據各國智庫的研究,如果把中國隱藏在經濟發展名下的軍用研發開支算進去,中國的真實軍費比現在財政預算上列支的數額還要多四成。

二、全球股市國別動向,中國企業實力下降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最近兩年來,各國媒體觀察中國經濟,主要是從中國國內經濟下滑的各個層面來分析,但很少把中國經濟的衰退與中國之外的各國經濟態勢作整體對比。雖然中國政府公布的GDP增長率似乎不錯,但這個數據是受政府操縱的。

實際上,中國的經濟數據呈現三類不同的特徵:第一類是被嚴格管控的,如GDP、失業率、物價指數等,國家統計局負責把這些數據調整到政府事先規定的目標值範圍內。第二類是還沒被管控的,比如一些技術經濟指標,因為種類太多,高層關注不過來。前面提到的人均豬肉消費量就明顯下降了;還有全國軌道交通(地鐵)每天每公里客運量(平均客運強度),去年11月和12月都比2019年下降18%,這說明,每天乘坐地鐵上下班的人數比疫情前下降近五分之一。

而第三類數據表面上看來是客觀的,實際上卻被悄悄地調整過了。比如外匯儲備,由於國家外匯儲備從2014年6月的近4萬億美元,迅速減少到2015年底的3.3萬億美元,為維持央行外匯儲備的數額,從2016年1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把原來公布的商業銀行櫃檯外匯這個項目取消,從而把商業銀行的外匯儲備併入央行外匯儲備,造成央行外匯儲備虛增。

所以,用中國官方控制的不甚可靠的經濟數據,與各國可靠的經濟數據做對比,未必能給出一幅清晰的中國與外部世界經濟狀況的對比圖景。不過,各國紛紛自己採用各種不同的辦法,找出了一些分析中國經濟真相的辦法。例如,股市可以反映一個國家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基本狀況,企業蒸蒸日上,股價會扶搖直上;企業經營不良,股價就搖搖欲墜。所以,觀察一個國家的上市公司全部市值佔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的比重,就可以看出,哪些國家的經濟走強,哪些國家的經濟走衰。

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發表了一組文章《日股新高背後》,此文指出,日本的股市指數已經從長期低迷的「30年」當中走出來了,日本經濟正在重新走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該媒體計算了全球上市公司的美元市值之後發現,截至到今年2月2日,中國(包括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2015年佔全球企業總市值的兩成,但今年2月2日只佔一成,少了一半;作為對比,美國上市公司的總市值今年2月2日達到了51兆美元,在全球總市值中佔48.1%,比上一年增加1.6個百分點。

三、中國國內需求疲軟,影響澳大利亞對華出口

隨著澳中關係的改善,中國已經取消了對澳大利亞大麥的關稅和木材進口禁令,並恢復了煤炭採購。據報道,上周中國政府還發布了臨時建議,不再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徵收高額關稅;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表示,「我們期待最終的決定」。

但是,中國取消針對的高額關稅,不一定意味著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中國的春天就必然來臨。因為,這兩年來中國經濟的蕭條,導致葡萄酒進口明顯下降。去年5月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發布的2022年世界葡萄和葡萄酒行業狀況(SWVWS)報告顯示,受全球性高通脹、烏克蘭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以及全球供應鏈中斷等影響,全球葡萄酒貿易價格大幅上漲,消費量略有下降;而中國的葡萄酒進口數量比全球消費量下滑得更大。

澳中葡萄酒關稅有望取消中國酒商們經歷了什麼?

2022年中國的葡萄酒進口量比2021年下滑21%,其中,散裝葡萄酒進口量減少12%,瓶裝葡萄酒進口量減少24%。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葡萄酒進口量又比2022年下降了25.7%。這兩年合在一起,中國的葡萄酒進口量一共減少了四成。如果中國的經濟狀況沒有明顯改善,今年中國的葡萄酒需求可能也不樂觀。

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大宗出口是鐵礦石,但目前中國對澳大利亞鐵礦石的需求也受到中國經濟低迷的影響。去年中國的鋼材需求疲軟,導致鋼材價格平均下跌10%;受此影響,同期國內市場的鐵礦石價格不斷震蕩,一度跌到每噸90美元,年底前短暫反彈后,今年以來又一路下跌,跌幅達25%;而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已激增至一年來的最高水平。受此影響,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價格趨勢下跌;今年3月20日新加坡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跌到每噸103.75美元,僅微微高於澳大利亞鐵礦石的CIF價格101美元(CIF是指包括採礦成本、保險和運費的價格)。

中國的鐵礦石期貨態勢分析報告認為,在中國的鐵礦石庫存被消耗之前,鐵礦石價格將進一步下跌。如此情況下,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鐵礦石的盈利空間可能會越來越小。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市場的鐵礦石需求疲軟、鐵礦石價格下跌,對世界各地的股市都有顯著影響,澳大利亞普指數200(ASX200)的材料板塊下跌,必和必拓(BHP)與澳大利亞福特斯克金屬集團(FMG)的股價都開始跌落。

四、認識中國的泡沫經濟

最近幾年中國的有效需求不足,是經濟衰退造成的,還是中國昔日的經濟繁榮造成的?很多人從前一種角度來理解;其實,后一種角度可能會提供更具縱向深度的解析。也就是說,如果把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繁榮,看作是泡沫經濟的產物,那麼,如今泡沫經濟的破滅,就必然造成經濟衰退,這樣的經濟現象,與日本歷經30年的平成年代經濟蕭條十分相似。

現在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而房地產泡沫其實是整個中國泡沫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所謂的泡沫經濟,通常是指金融證券和地產價格的飛漲,投機交易過度活躍,雖然造成了短暫的虛假經濟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震蕩;泡沫經濟的前期是經濟泡沫的形成和膨脹,後期則是泡沫的潰滅。

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其根本原因是,快速地過度擴大債務經濟。其中,既包括借債推行過度的城市開發,也包括居民家庭過度借債,去提高居住品質或炒房。所謂的借債經濟,無非是把未來的購買力轉移到現期來使用,提前享受、債留於後。借債經濟在造成中國房地產泡沫的同時,確實促成了中國短暫的經濟繁榮。

然而,不管是政府債務,還是居民家庭債務,借債太多了,過往花錢太得意了,現在就不得不節衣縮食來還債,這就是當下中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本文開頭引用了澳廣報道中提出的問題,「中國政府是沒有能力還是不願意應對嚴重的經濟問題」?中國政府當然想解決經濟問題,但要解決現實經濟中的難題,比制定一個5%的經濟增長率目標,難度大得太多了。

地方政府的沉重財政債務,要麼靠加稅,要麼就只能轉嫁給中央財政。假如在泡沫經濟破滅、經濟日益蕭條的時期,實行加稅政策,當然是荒唐的,那樣會徹底搞垮經濟。所以,地方政府只能指望中央政府接過債務包袱。

至於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邏輯上的解決辦法只有兩個。其一,由政府向每戶家庭發放大額經濟補助;其二,居民欠下的巨額債務,歸政府買單。這兩種辦法歸根結底都取決於政府的財政能力。政府有能力這樣做嗎?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都欠下了巨額債務,現在正在把政府債務轉嫁給國有銀行,來拖延償債危機。此時,政府自顧不暇,豈能拿錢出來幫助民眾?

五、中日泡沫經濟的異同

日本曾經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了所謂的平成經濟蕭條,延續30年之久,今天才終於走了出來。現在中國的泡沫經濟也開始破裂了。從泡沫經濟的形成來看,中日兩國的泡沫經濟十分相似;但中國泡沫經濟的破裂,與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有三個不同。

第一,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之前,日本政府一點都不知道,但中國十年前就知道經濟泡沫的存在了。

日本的前兩年,我和國家體改委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的同事們,應日本外務省的邀請去日本訪問,與東京霞關的日本政府之經濟企劃廳、大藏省(現改名為財務省)、通商產業省(現為經濟產業省)等財經主管機關的官員們座談,討論過日本經濟的動向,也和日本財界團體「經團聯」的企業負責人探討過同一話題。當時日本的財經精英當中,似乎沒人擔心日本經濟有泡沫。但兩年後日本的泡沫經濟就破裂了。

而中國其實是知道自己的泡沫經濟問題的,從2008年到2016年,每年年初,中國媒體上都會有這樣一個標題,「去年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當時中國的經濟記者和編輯們已經發現,經濟中潛在的隱患很大,令他們憂心仲仲。此後,這樣的標題就消失了,不是問題不存在了,而是政府不允許如此談論了。假如不是疫情掩蓋了經濟泡沫,可能會更早破裂。

第二,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是突髮型的,中國泡沫經濟的破裂則是漸進型的。其中的差別在於,日本面對泡沫經濟的突然破裂,政府和財界完全沒有準備,衝擊是突如其來的。而中國政府本來有差不多十年的時間,來考慮如何遏制經濟泡沫的膨脹,卻一直坐視經濟泡沫不斷擴大,直到恆大這房地產巨頭象第一塊「骨牌」那樣倒下來之後,還不願意承認,恆大的破產是戳破中國這個經濟泡沫的「第一槍」。

第三,日本的泡沫經濟破裂后,主要靠企業自行補救,前後用了30年;中國則是政府在千方百計地挽救泡沫經濟破裂,盡量阻止國有銀行和國有大企業破產。很多迷信中國制度的人認為,中國政府有強大的資源和能力,一定可以挽救經濟頹勢。事實上,中國的泡沫經濟主要就是各級政府的債務政策和過度依賴房地產經濟「支柱」所造成的。「醫生不能給自己開刀」,這就是中國無法早早遏制經濟泡沫膨脹的真正原因。

六、「金融空轉」與財政危機轉移

中國從2021年到2023年,一共增加了54萬億貨幣供應,但中國經濟仍然是一片蕭條。那這些錢究竟到哪裡去了?中國有一個詞彙描述這種狀況,叫做「金融空轉」,它的意思是,增發的貨幣只是在金融系統內循環,對實體經濟已經沒有作用了。

央行增發的貨幣被誰佔用了?2023年中國新增加的貸款,大約八成是機構貸款,兩成是民眾貸款。機構貸款的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的融資公司拿去了,用途是,用新貸款來還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券;同時,央行要求銀行認購地方政府新發行的債券。

結果,這54萬億的大部分,就變成了地方政府「借新債還舊債」的工具,讓銀行背上了更大的地方政府債務包袱。銀行給地方政府融資公司的貸款,都是長期貸款,相當長的時間里不會還貸;中央銀行甚至還要求,商業銀行對部分地方政府的新借款,前5年停收利息。這就等於是鼓勵地方政府長期佔用銀行的資金,把銀行的居民存款變成「死錢」了。

在中國今年的人代會上,中央政府已經宣布,將發行1萬億人民幣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些錢將用於幫助快被沉重的債務負擔壓垮的地方政府減輕債務壓力。這是把地方政府巨額債務的一小部分,轉化成了中央政府的長期債務;而認購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主要是銀行。所以,中國其實是用擴大中央政府債務的辦法,抽緊了銀行的銀根,把財政危機轉變成金融承擔,結果把財政危機轉化成了更危險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