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首個垃圾發電廠落戶西澳,將垃圾轉化為電能

2024年06月12日 20:11

首個垃圾發電廠將於下周在的奎那那(Kwinana)工業區投入運營,將把數噸垃圾轉化為電能。

該垃圾發電廠將處理不可回收垃圾,併產生足夠的電力,每年為 55,000 戶家庭供電(38MW),每年將約 460,000 噸垃圾從垃圾填埋場轉移出去。

奎那那市長費塞(Peter Feasey)表示,該設施標志著廢物管理的重大進步。

「這種可持續的廢物處理解決方案將減少相當於道路上 85,000 輛汽車的碳排放。這一舉措標志著向更可持續、更具彈性的未來邁出了重要一步,並展示了該市對創新社區解決方案的奉獻精神,」他說。

「居民可以期待繼續獲得一致、可靠的廢物管理服務。向廢物轉化能源設施的過渡不會破壞當前的廢物收集實踐,而是將通過提供更可持續和更高效的系統來增強城市的廢物管理。

「結合該市將於 2025 年中期推出的新的 3 箱花園有機物廢物系統,我們可以將材料回收率從 19% 提高到 49%。」

但是,儘管人們對未來充滿樂觀,但通往這一點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奎那那廢物轉化能源項目最初計劃在 2021 年投入運營,但一直存在諸多問題,包括 新冠疫情期間的延誤、行業技能和材料短缺,甚至還有一起最高法院案件,主要合作夥伴試圖退出該項目。

該項目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跨國基礎設施集團Acciona 試圖退出該項目,並將索賠一直打到西澳最高法院。

當時,跨國基礎設施集團 Acciona 辯稱,由於新冠疫情和隨後西澳的旅行限制,它已經滿足了不可抗力事件的定義——「退出」條款。

不可抗力事件本可保護 Acciona 免於承擔任何責任,但法院駁回了訴訟。

然後去年,Acciona 反其道而行之,收購了該項目的其他所有者——麥格理資本和荷蘭基礎設施基金。

該工廠將處理多個議會的垃圾,包括奎那那市和與河流地區議會有關的地方政府。

廢物轉化能源設施的成本與傳統垃圾填埋方法相似,使其成為地方政府的經濟有效選擇。

除了能源生產外,還將從殘餘灰燼中去除金屬並回收利用。

大部分灰燼將被重新用於生產建築材料,包括路基和土木砌塊。

該設施將於 6 月 17 日星期一開始運營。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西澳料姐,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