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危機財務壓力大!越來越少澳人投身慈善
生活成本危機促使澳洲人湧向慈善機構求助,但與此同時,多達80%的人也減少了對福利組織的捐款。
昆士蘭大學為「盡我們所能」(Giving What We Can)組織編製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高通脹和高利率的重壓下,許多家庭的財務狀況變得相當困難。儘管捐贈者意識到並非那麼富裕的人所面臨的壓力,但他們還是減少了捐款。
最近的澳洲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預防社區追蹤顯示,一半的人口正經歷著超出正常水平的生活成本和個人債務壓力。本周,澳儲行行長布洛克(Michele Bullock)指出,生活必需品、食品雜貨、汽油、醫療、教育和租金的價格都在上漲,給許多澳洲人帶來了經濟壓力。
個人每年捐贈約60億澳元,另外71億澳元來自企業、社區組織和政府。
在一項關於人們對慈善捐贈態度的廣泛調查中,昆士蘭大學的調查發現,78%的受訪者由於生活成本危機而減少了捐款。
61%的人表示,儘管自身的財務壓力很大,但他們仍然認為通過捐贈來產生社會影響對他們來說很重要。這表明許多澳洲人願意犧牲一些可自由支配的開支來支持他們關心的事業,即使他們正在努力維持收支平衡。
「盡我們所能」的執行董事弗里曼(Luke Freeman)說,很明顯,人們在財務壓力下減少了捐款。
他表示,「這顯示了慈善捐贈的殘酷現實——由於面臨財務壓力,澳洲人紛紛湧向慈善機構求助,但他們發現獲得支持越來越難。」
調查還發現,許多人高估了自身的慷慨。近8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就算不如紐西蘭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和英國人那麼慷慨,也至少跟他們一樣慷慨。
但澳洲是五個國家中最不慷慨的,其捐款佔GDP的0.38%,而英國為0.54%,加拿大為0.77%,紐西蘭為0.67%,美國為1.44%。
大多數受訪者還認為,全球73.5%的人的收入低於澳洲全職員工的平均收入。實際數字是98%。
調查發現,許多人願意向慈善機構捐款,因為這些慈善機構可以透明地顯示其捐款的有效性。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認為自己的捐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弗里曼說,隨著生活成本壓力的緩解,捐贈者會把目光投向能夠證明他們的行動有所幫助的慈善機構。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事兒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