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將成澳洲最後一代?!對未來極度悲觀根本不想生娃

2024年08月01日 9:31

2000年出生的剛剛進入成家立室的決策階段,但問題也漸漸浮現。

人口學家庫斯滕馬赫(Simon Kuestenmacher)表示:「我們從調查中看到的所有證據都顯示,他們是最悲觀、最厭世的一代。他們的想法絕大多數都是負面的。」

「如果問他們住房的問題,他們認為自己永遠買不起房子。氣候變遷【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這很成問題,因為國家的出生率不僅與財富水平和婦女教育程度有關,也與對未來的樂觀程度有關。」

庫斯滕馬赫表示,雖然千禧世代(1982年至1999年間出生)在生兒育女方面表現尚可,至少與其他國家相比是這樣,而且這一趨勢很可能會持續十年左右,但在此之後,全澳的出生率可能會下滑。他說:「我真的認為再過十幾年,隨著Z世代進入生育期,出生率可能會受到衝擊。」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在分析統計局(ABS)最近的出生數據后,警告說,澳洲將會出現「嬰兒荒」。

KPMG發現,自2021年新冠疫情封鎖期間的嬰兒潮(當時有創紀錄的31.52萬名嬰兒出生)后,2023年的出生人數降至28.91萬人,為近20年來最低。

的情況最為嚴重,自2019年起的四年內,出生人數減少超過6萬人,降幅為8.6%;則為7.3%。研究表示,分別下降了6%和4.3%,而則保持穩定。

KPMG經濟學家羅恩斯利(Terry Rawnsley)指出,自2008年以來,全澳生育率一直呈現較長期的下降趨勢,當時每名婦女生育兩胎以上,目前已降至1.63的歷史新低。

《2023年跨世代報告》(IGR)簡明地解釋了其中的原因:「與前幾代人相比,婦女有更多接受教育和參与工作的選擇,許多婦女寧願在生孩子之前先建立自己的事業,實現經濟穩定。此外,主要是婦女從事業中抽出時間來照顧孩子和擔任其他無償的照護工作,這也可能是影響生育決定的因素。」

「社會趨勢,包括伴侶關係模式的改變、世俗化趨勢增強,以及對自我實現和自主性的更大渴求,也可能與生育率下降的趨勢有關。」

IGR還指出,經濟不確定性和工作不穩定性是發達國家近期生育率下降的驅動因素。羅恩斯利指出,本地因素也在起作用,尤其是在悉尼和墨爾本,包括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難以負擔的住房。

「住房負擔能力對生育率有很大影響,」他說,「如果一對年輕夫婦無法負擔一套兩居室的公寓,這就限制了他們生育子女的數量。也許,未來的住房設計應更多地考慮到這一問題。」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自行轉載自1688 澳 洲 新 聞 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