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廢除負扣稅會令住房危機更嚴重?

文/Michael Yardney

近幾個月,關於的討論再次升溫,某些政治人士認為,廢除負扣稅會是解決的靈丹妙藥。

「應該改革負扣稅和資本利得稅,懲罰那些貪婪、富有的房產投資者,這不會增加租戶的租金,也不會對普通的家庭投資者造成任何影響。」

事實果真如此嗎?

有報道稱,聯邦政府已要求財政部進行徹底改革,收緊對房地產投資者的數十億稅收優惠,於是,負扣稅被再次提上了政治議程。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但廢除負扣稅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它甚至會加劇問題,使許多澳大利亞人更加負擔不起住房,尤其是租戶們。

讓我們重溫一些以前講述過的原則,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廢除負扣稅可能適得其反。

負扣稅如何運作?

負扣稅允許投資者用房產投資方面的虧損來抵扣其他應繳稅的收入。這一機制並非專為富人而設的避稅手段,而是鼓勵許多普通家庭參与房地產投資。負扣稅能夠幫助這些家庭通過投資積累財富,是一條實現財務自由的路徑。更為重要的是,負扣稅在租賃市場中發揮著穩定的作用,尤其是當住房供應緊張的時候,能夠有效地促使租賃房源增加,在穩定房租價格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政策既有助於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也為穩定租賃市場的供應奠定基礎。

取消負扣稅的後果:租金上漲、房源減少

如果取消負扣稅,很多投資者可能會減少對產的投資,這意味著出租房源將迅速減少,進而導致租金上漲。這與政府所希望的效果背道而馳。要知道,大約30%的澳大利亞人要租住房屋,而這些住房主要由私人投資者提供。

1985年,政府曾經決定取消負扣稅,希望藉此減少富人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然而,政策實施后,的租金迅速上漲,特別是在供應緊張的區域,租金漲幅達到了顯著的兩位數。這一政策變化使租賃市場更加困難,租房壓力增加,最終迫使政府在1987年恢復負扣稅,以穩定租賃市場的供需關係。這段時期的教訓表明,負扣稅的取消並未達到降低房價的目的,反而削弱投資者信心令房源減少,使租戶的處境更加艱難。

負扣稅對中產階級的重要性

負扣稅的受益者並不僅限於富人。許多中產階級家庭通過負扣稅投資房產,為自己的財務未來提供保障。如果取消負扣稅,這些「普通家庭投資者」將失去一個重要的財務安全網,可能導致他們在退休時更依賴政府的援助。

房地產投資者承擔著風險,購買房產並提供租賃服務。與其他小企業主一樣,投資者應該享有合法的稅務優惠,以補償經營損失並獲得合理的回報。

對經濟和住房供應的影響

房地產投資者不僅購買現有房產,也推動了新建住房的建設。假如減少對投資者的激勵,將導致新建住房數量下降,進一步加劇住房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他們更依賴租房,房源減少將使租金進一步上升。

房地產行業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建築、金融和零售等多個領域。取消負扣稅會削弱投資者信心,減少建築活動,進而減少就業機會,導致經濟活動的整體放緩。

如何真正解決住房負擔問題

圍繞負扣稅的討論容易讓人忽視住房負擔問題的真正根源。以下是一些更為有效的解決方案:簡化規劃審批的手續:加快審批流程,鼓勵更多房屋建設,增加住房供應,從而緩解房價壓力。

投資基礎設施:改善郊外地區的交通和公共設施,使這些區域更具吸引力,減少對內城區的需求壓力。

鼓勵「Build-to-Rent」項目:吸引大型機構投資建造租賃項目,增加出租房源,從而穩定租金。

為新住房建設提供激勵:而不是懲罰投資者,不妨為投資新建房產提供更多激勵,以促進住房供應的增長,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支持私人投資者:穩定的租賃政策和稅收激勵能夠給予私人投資者更大的信心,繼續活躍於市場,迅速增加租賃房源供應。

結論:負扣稅不是問題的根源

廢除負扣稅只是對住房危機的一種草率應對,無法解決澳大利亞的住房負擔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增加住房供應、改善基礎設施、簡化建設流程。我們需要鼓勵投資、支持建設,而不是打擊維持租賃市場活力的投資者。

通過這些努力,澳大利亞才能創建一個更健康、更公平、更負擔得起的住房市場,從而有效解決當前的住房問題。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事兒自行轉載自澳房匯,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