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暴擊!澳洲稅局,宣布嚴查

2024年10月24日 10:19

前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度會議于周一10月21日在日內瓦開幕,會議已明確了其希望在未來幾天通過一系列有關全球經濟的預測和研究來強調的一些主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周三10月16日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將警告稱,受中國和美國推動,今年公共債務水平將達到 100 萬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周四的講話中強調,巨額債務給世界帶來了多大壓力。

並表示根據預測表明,低增長和高債務將不可避免地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艱難的未來。

政府必須努力減少債務,為下一次衝擊重建緩衝,下一次衝擊肯定會到來,而且可能比我們預期的要早。

IMF表示:「中國和美國等系統重要性國家的債務水平上升和財政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產生重大溢出效應,導致其他經濟體的借貸成本上升和債務相關風險上升。」

債務高企

不僅僅是中國與美國,亦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截至2024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債務已經來到了5218.67億澳幣。全球三大評估機構之一的標普已經發出警告,預測澳洲全國凈債務將在2028年逼近9,000億

預計的債務增長將尤為顯著,儘管其經濟規模不及,但其債務水平預計將迅速攀升,最終超越新南威爾士州,成為澳大利亞負債最高的州。

標準普爾預測,到2028年維州非金融公共部門債務將達到2600億澳元,比疫情前增長372%。的債務預計將比疫情前的2500億澳元高出295%,州的債務預計也將增長259%,達到590億澳元。

債務其實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其在全國GDP中的佔比。

澳大利亞政府債務比其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僅為43.8%,這個數字相較於其他許多國家來說,都可以算的上是一個相對較低的數字了。

從上圖可以,自2008年金融危機政府去槓桿以來,澳洲債務佔比已經從最低的9.7%一路增長至目前的43.8%。

但是如果將整個周期拉長來看,其實與歷史相比,澳洲的債務水平,其實仍在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

只是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澳洲公共債務從2019到2022年三年內的增長速度前所未有,債務佔GDP的增幅達到了29.5%,超過了IMF研究的35個主要發達國家中的任何一個,但其實還是因為澳洲本身的基數較低的原因。

解決債務?

那麼如何解決澳洲高企的債務增速呢?

收入與支出,要麼增加收入,要麼縮減支出。

其實澳洲與美國一樣,在國防、醫療、社會保險、利息支出方面的債務不斷增加,但是卻又無法縮減(這是一張張的選票)。

既然支出縮減不了,那麼就想辦法增加收入。

可是我們看到在稅務方面,澳洲已經是發達經濟體中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且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造成了顯著負擔。

政府為了不影響經濟發展(選票),已經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了一部分的降低。也就是說在稅收方面的收入反而也在降低。

所以在近期財政部長查莫斯建議,希望收回將使預算每年損失530億澳元的稅收優惠,而且要阻止民眾提前支取養老金。

所以澳洲的稅務局正在追查過去的一部分有望可以追繳的稅金。

比如說筆者的一位朋友,就因為在辦理移民時正好趕上了新冠,被困在了國內,並且在澳洲已經購置了物業。

目前稅務局正在以物業空置為由在追繳其空置稅。

並且因為當時其永居簽證還未下批,所以稅務局更是要以海外人士的稅率來進行追繳。

實際上,存在另一種方法亦可應對國家債務問題,即通過適度提高通脹率來實現債務的化解。

以阿根廷為例,一個眼看隨時都可能破產的國家,卻從來都沒有債務的問題。因為在其高達年化100%的通脹下,債務就被輕鬆的化解了。

正如筆者在2023年8月所說,全球央行所期望的穩定在2%左右的通脹水平已經回不去了,未來的通脹水平將上升一個台階,或將維持穩定在3%左右。

購買力儲存

在全球的債務不斷飆升,面對中國兩國的貨幣超發濫發,且通脹仍維持高位的情況下,美國銀行分析師在周三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並解釋說美國債務的前景對貴金屬有利。

由於未來幾年債務占 GDP 的比例將創下歷史新高,財政部必須向投資者出售越來越多的債券,而投資者可能要求更高的收益率。

當收益率上升時,二級市場的債券價格就會下跌。

儘管較低的利率仍對不支付利息或股息的黃金有利,但更高的利率不一定再給黃金帶來壓力,並維持金價目標價為每盎司 3,000 美元。

從上圖可見,黃金經CPI調整后的實際購買力已經來到了1980年大通脹時的頂峰。

但是如果進行周期研究進行疊加后,黃金的漲幅或許只是來到第二輪漲幅的起點而已。

正如過去的文章筆者所提到,筆者認為,如果一旦黃金未來的某個時刻出現軋空(1實物黃金身上背負著100倍的黃金衍生品交易),黃金或有望來到8000美元/盎司(未來3-5年)。

結語

從長遠的視角審視,房地產亦是一種具有購買力儲存功能的資產。

然而,若從資產流動性及避險屬性的角度進行考量,房地產相較於黃金則顯得遜色。

在風險事件發生時,黃金與房地產的價值表現可能會短期的分道揚鑣,但長期來看,兩者的發展趨勢終將殊途同歸。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事兒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