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家庭獨生女 30歲重啟人生
我叫Alice,出生於1987年,北京人,獨生女。爺爺奶奶均是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父母是央國企員工。
因為父親長年出差國外,致使我對國外的風土人情非常感興趣,一直嚮往走出去看看。
大學畢業,在國內工作幾年後,我辭掉供電公司的工作,去了澳洲留學。
畢業后,機緣巧合下,我來到東南亞從事建築商務,也見識了不一樣的東南亞國家。
小時候,父親長年在西班牙、美國、南非等地出差,做軋輥商務銷售,母親忙於工作,所以他們幾乎都沒有時間管我。
上學時,我學習成績一般,雖說是個女孩子,但整天像個假小子一樣,特別貪玩。經常在外面玩到很晚,直到母親下班回來,到處找我,我才會乖乖回家。
那會最開心的事,就是父親出差回國,會給我帶各種各樣的禮物。
九十年代的物資不是很豐富,父親有一次回來,給我帶了稀有的薄荷夾心巧克力,我捨不得吃,特意帶到學校跟同學們炫耀。同學們不僅沒有吃過,甚至都沒見過,使得他們更加羡慕我了。
(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
有一次,父親還給我帶那種一踩就亮燈的小鞋子,我穿到學校,別提多神氣了。他還給我帶過南非的鴕鳥蛋,我甚至想怎麼孵化小鴕鳥,不過最後沒幹成。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腦海中就有了對外面世界的幻想。
正因為父親長年在國外,所以他們對我的教育方式很西方化,放任我自由成長。
雖然他們沒有時間每天很細緻地管我的學習和生活,但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從小就有很強的規劃能力,知道自己每天該幹什麼,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從而養成了做事嚴謹的好習慣。
有時候父親回國,經常給我看他跟外商工作交流的照片,讓我對國外的生活,有了具象化的想象。
(小時候的我)
父親滿世界來回跑的生活,讓我充滿嚮往,也促使著我努力學習。很可惜,2005年,我只考上一所國內的二本院校,讀管理專業。
很快,4年的大學生活一晃而過,2009年大學畢業后,我就去了北京供電公司,負責採購以及招投標工作。
2015年,父親需要去西班牙北部的畢爾巴鄂,簽一個新合同。當時,他們公司給西班牙這家工廠,供貨已經有20多年,早已非常熟悉。
剛好趕上我休年假,於是父親建議,我和母親跟他一起去西班牙,看看他平時是怎麼工作的,也趁著這個機會,帶我們參觀一下甲方的工廠。
也是那次,讓我見識到,咱們國家的貨是怎麼運輸到國外的,他們又是怎麼跟外方在會議上商談的。
這些親身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也改變了我後來的人生軌跡。
(當年父親帶我參觀西班牙工廠時,和工廠老闆合影)
工作幾年後,我覺得這份工作不太適合我。於是2017年,我30歲那年,和父母商量后,決定辭去供電公司的工作,去國外讀書。
我主要想歷練一下自己,順便看看國外的風土人情。雖然之前經常聽父親說起國外的事,但我還是想親自去感受下這一切,希望以後能像父親一樣,做個空中飛人,協助中國產品走向世界。
一開始,我準備申請國外一些比較偏遠、安靜的學校,方便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甚至考慮過冰島大學,但經過多方面考慮,最後選擇了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
為了早日通過申請,我不得不重拾英語,新概念三冊四冊,幾乎都被我翻爛了。
(父親和西班牙工廠老闆)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做題,為了提示成績,還找過補習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我以6.5分的成績,通過了雅思考試。
同年年底,我來到了塔斯馬尼亞大學,讀為期三年半的管理專業。
這所學校竟然在澳洲一個島上,對於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來說,這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充滿了各種挑戰。
可能我就是那種越挫越勇的性格,每天都鬥志滿滿,用心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學習方面,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商業法律考試,光一本書就有幾百頁,特別難懂,主要是澳洲法律包括判例法,對我當時的閱讀能力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在澳洲讀書時)
我們學校的考試時間是3小時,一般我會提前交卷,但每次法律課考試,我都是最後一秒才把考卷答完。可想而知這門課有多難。
在澳洲讀書那幾年,還有一件事情,讓我挺感動。我當時讀Econometrics(計量經濟學),組員是一位當地大姐,有50多歲。她有躁鬱症,每次考試都需要去特殊考場,但她仍然堅強地堅持學習。
她對我特別好,每周都約在一起做作業。我過生日時,她還親手給我製作了一個小本子。禮物雖然不重,但貴在情意真誠,這個本子,至今我都帶在身邊。
在澳洲待久了,發現當地人民很樸實,而且沒有年齡歧視,大學里有很多「老」學生,他們畢業后,依然可以有機會找到很好的工作。
(和澳洲同學在一起)
課餘時間,我經常去一家咖啡館,因為認識了一個英國男人。他在澳洲做社會工作,我倆因為興趣愛好一致,走到了一起。
有一次,在咖啡廳,我看中一款手鏈,是當地人手工做的,售價1000多人民幣。當時我很想買,但因為在國外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我手裡沒有多少積蓄,考慮再三,還是沒捨得。
聖誕節時,男友來學校找我。那天,他走到我跟前,讓我閉上眼睛,拿起我的手,把一串東西戴在了我的手上。當我睜開眼后,發現手上戴的竟然是我那次看中的手鏈,他的用心讓我挺感動。
雖說那條手鏈價格不算高,但他能記著,並趕在節日送給我,我覺得這份心意挺可貴的。最主要的是,那家咖啡店離市區有3個小時的車程,時間還過去那麼久。
正如英語中有一句話「it i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禮輕情意重。
(和澳洲男友在一起時)
單身時,每到放假,我就喜歡一個人去各個地方旅行,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很多生活中沒有嘗試過的小技能,在旅行過程中也慢慢經歷了。
就連從來沒有過的戶外生過柴火,也去嘗試了,還親自抱過聞名世界的澳大利亞袋鼠。我的足跡幾乎走遍了澳州的各個角落。
跟男友在一起后,為了旅行方便,也為了男友工作方便,因為他需要在各個地區,來回跑著見客戶。所以,我們決定買輛房車,我也有了第一次長時間住在房車的經歷。
有時,我也會陪他一起去洽談業務,學著和當地人溝通交流。一有機會,也會去酒庄品嘗各種葡萄酒。
(在澳洲的農場)
有時候去一個地方,可能路上開車就需要花費2天時間,但在時間不趕的情況下,我們會停在野營區或者風景優美的地方休息一晚。雖然是戶外,但公共配套設施非常完善且乾淨。
有的洗手間甚至會配淋浴室,投幣就有熱水,2美元10分鐘。不過說實話,這價格不算便宜。但對我們這些在外出行的人來說,非常方便。
澳洲本地人,大部分都跟我們國內人民一樣,非常友善,樂於助人,鄰里之間的關係也挺和諧。冬天的木柴,都是鄰居用小車給我們拉過來,並幫我擺好。
但也有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們學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平時我們在一起讀書學習,感覺大家相處都挺融洽的。
(在男友的房車前面)
但在疫情期間,我遇到一些事,讓我記憶猶新。當年疫情因為西方對我們國家一直以來的誤解和片面了解,導致部分人對亞洲人歧視嚴重。
當時我們有個項目小組,每周都要開會寫PPT,疫情爆發后,當地同學都不願意和我們見面討論,直接改成了線上討論。
即使上課時,他們也會把口罩戴得嚴嚴實實,離我們遠遠的。當時我們專業課就幾個中國人,他們坐一塊,我們幾個人坐一塊。那種歧視和排斥,讓我們非常尷尬。
好在2021年我畢業了,機緣巧合下,我離開澳洲,去了泰國工作。
因為多方面原因,我去了泰國后,就和澳洲男友分開了。
當時正好趕上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於是我進入了建築行業,在一家建築公司做EPC項目(建築行業商務)。
(在泰國公司,過年員工聚餐時)
剛到時,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從零做起,從開辦公司需要報備的各種手續,到招聘員工,再到和當地公司合作投標等,我每天忙碌辛苦著。
整整用了兩年時間,我才對泰國整體經商模式有了進一步了解,也結交了不少當地同事與朋友。
和他們打交道久了,也摸索出一些工作經驗。如果從整體經商角度來看,和別的東南亞國家一樣,泰國法律法規不明確,導致很多外國人在泰國開展工作時,畏首畏尾,很難做一些決定,導致工作進度很慢。
這可能也跟他們的國情有關,泰國佛教節日很多,整體社會節奏緩慢,就連銀行、政府機構等,辦事節奏也都極其緩慢。
(疫情期間在泰國工作)
我剛去的時候,還因為他們的辦事速度,適應了很久。有很多工作,在國內可能只需要加一會班就能完成。
但泰國員工到時間就下班,根本不管你要辦的事多麼緊急,這些都跟他無關。就算是緊急的事,只要下班后聯繫他們,幾乎就是失聯狀態。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想,要是在國內就好了。
在泰國工作久了,我也適應了他們這種慢生活狀態。
整體來說,泰國人民樸實、熱情、友好,知足常樂,也特別願意與我們中國人打交道。
(在泰國某大皇宮前)
但是我也遇到過一些不好的事。公司聘請了一個泰國人做人事,她工作了半年,就用孩子生病、孩子上學為理由,前前後後跟公司借了幾萬塊錢。
公司領導想著一個女同志帶著孩子不容易,也想以此留住這個員工,就同意了她的借款申請,約定每月從工資扣除,直到還清債務為止。以她當時的借款,需要一年多才能還清。
當時公司給我和她,租了一個酒店套間,帶獨立衛生間那種。沒想到,有個周末,我剛好有事沒回去住,等第二天回酒店時,發現她的行李全不見了,電話也打不通。
難怪我來泰國時,就有人提醒過我,說在泰國要防止被騙,我是防住了,可公司沒防住,竟被員工騙了幾萬塊。
(我在印尼工作時)
但泰國的景色確實美,比如甲米。甲米是一個位於泰國南部,那裡猶如天堂一樣的熱帶半島,周圍零星散落著30多個離島,如珍珠般點綴著這片海域。這裏風光迤邐的島嶼,和動物種群聞名遐邇,讓人每次去都留連往返。
工作了一年後,因工作調動,我又去了印度尼西亞,負責當地建築市場開發、外資客戶開發以及對接。
來到印尼后,發現當地的整體環境和泰國差不多,這些東南亞國家,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車亂得毫無章法。
像大家在網上所看到的,一個破舊不堪的車子,連車頂上都有人,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有時候就像沒有紅綠燈約束一樣。讓我這樣一個有著良好的交通規則意識,還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很是無語。
而且當地的經商環境也沒有規則可循,當地沒有法律保護,警察也不作為,讓你遇到事時,很是抓狂。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他們卻是無動於衷。
(印尼人的慢生活)
這幾年,從澳洲讀書到來印尼工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停地在搬家。
最早在澳洲讀書時,搬家是為了省生活費,因為房東每年都會漲房租。為了省錢,最多的一次,我和6個人一起合租公寓。
去了泰國后,住在公司宿舍,但每次工作調動或者工作場所變動,也要經常搬動。
一開始,我還感覺很有意思,因為有時候會從公寓搬到農場。冬天,在農場的屋子裡,點上柴火取暖,我沒有經歷過,感覺特別浪漫。而且農場附近養了很多馬,一有時間,我會去喂馬,體驗別樣的田園生活。
但是在國外搬家,人工太貴了,再加上距離遠,我當時既不會開車,也沒有車,所以,每次都需要找人幫著我一起搬,很麻煩,但我卻經歷過十多次。
(我在印尼)
經常搬家的好處就是,我的東西越來越少,除非必要的生活用品,幾乎不買東西,以前在國內,喜歡買衣服,囤護膚品,後來戒掉了這個習慣。
因為工作原因,長期駐紮海外,還經常出差,根本沒時間去經營感情,我與澳洲男友選擇了分開。有時候想,可能是緣分沒到吧。
其實,回頭看我走過的路,我人生真正開始,應該是在我30歲那年,也感謝當初的自己,有勇氣走出國門,見識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也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如今的我)
如今,我已在海外生活7年,生活充滿起伏。每次面臨挑戰和失敗時,我覺得一個詞非常合適,耐挫力,也就是越挫越勇。
這一切經歷,使我變得更加積極和堅強,也讓我快速成長,能獨立應對這個多變的世界。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真實人物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