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國剛官宣:大力支持留學!發布5大扶持鼓勵回國!澳洲留學生狂喜;然而,北京卻有個針對留學生的壞消息…

2024年12月16日 18:21

近日,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國家醫保局、國家移民局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吸引更多留學人才回國工作、創業和為國服務,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圖片來源:中國中央人民政府)

這一新聞瞬間在網上佔據頭版!

我們一起來看看細節吧

留學人才的重要性與政策目標

《意見》指出,留學人才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為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意見》提出要貫徹「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留學工作方針,建立覆蓋全體留學回國人才的服務體系,激發留學人才的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

強化就業與創業支持

為促進留學回國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意見》明確將其納入國家統一的就業政策體系,實施多層次就業扶持政策,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就業環境。

此外,《意見》強調支持留學人才回國創辦企業,鼓勵通過技術轉移、科研合作、項目引進等多種形式為國服務。

為了更好地服務留學回國人才,《意見》提出要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建設,持續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為留學回國人才搭建創新創業平台,助力其在科技、教育、金融等重點領域實現成果轉化。

具體內容展示:《意見》指出,留學人才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貫徹「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留學工作方針,建立完善覆蓋全體留學回國人才的服務體系。

《意見》明確,將留學回國人才納入國家統一的就業政策體系,促進留學回國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支持留學人才回國創辦企業,鼓勵留學人才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建設,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為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平台。《意見》提出,要規範留學回國人才學歷學位認證,不斷提高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專業化水平。強化留學人才聯繫和出入境便利服務,暢通留學回國人才評價渠道,規範人事檔案管理,落實社會保險待遇,加強留學回國人才服務窗口建設,探索建立留學人才「一條龍」聯繫服務機制,不斷提升留學回國人才服務水平和能力。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新時代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組織領導,推動解決留學人才回國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留學人才發揚留學報國傳統,講好海歸故事,營造良好氛圍。

優化服務與政策保障

針對留學人才關注的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意見》從多方面進行了系統規劃:學歷學位認證規範化:不斷提高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專業化水平,確保認證過程公開透明,服務標準統一,切實保障留學回國人才的學歷權益。

出入境便利服務:強化留學人才聯繫和出入境便利服務,優化出入境手續辦理流程,確保留學人員回國無障礙。

評價與檔案管理:暢通留學回國人才評價渠道,規範人事檔案管理,確保檔案信息及時更新與準確存儲。

社會保障與待遇落實:落實社會保險待遇,確保回國人才在醫療、養老、失業等社會保障方面享有公平權益。

綜合服務窗口建設:加強留學回國人才服務窗口建設,探索「一條龍」聯繫服務機制,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和能力。

加強組織領導與政策落實

《意見》特彆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新時代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推動政策落地實施。

各地需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具體服務方案,優化政策執行流程,確保每一位留學回國人才都能享受到優質服務。

(圖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網友評論反饋與討論

針對這一政策的發布,網友們也展開了熱烈討論。部分網友對政策表示支持與認可,認為政策有助於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回國,為國家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此舉大善,留學人才歸國,定能助力國家發展,在下認為此意見甚好。”

(圖片來源:新京報)

“海歸不再是『海歸』,而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

(圖片來源:新京報)

然而,也有網友表達了對實際就業困境的擔憂與質疑:”其實這個政策就能反應就業市場堪憂了?很搶手的話哪還需要扶持呢。”

(圖片來源:小紅書)

“回國四個月,幹了倆月的教培,月薪3000,現在待業ing,請問工作在哪。”

(圖片來源:小紅書)

“別急,回來五個月了沒工作。”

(圖片來源:小紅書)

“回家四個月每天在隨緣和無緣中逐漸人格分裂。”

(圖片來源:小紅書)

部分網友則強調歸國后社會環境的適應挑戰,期待更公平的支持:”留子也不是說要什麼好處,福利。不要因為出門遠讀了個書就被懷疑歧視,這個太重要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對於這些負面評論,正是因為留學人才在實際就業和社會環境中的困難與顧慮,國家才出台該政策以調整和完善服務體系。

《意見》的實施旨在回應這些關切,通過優化就業支持、完善服務機制,為留學人才創造更友好的發展環境。這不僅有助於緩解現有問題,還能有效改善負面情緒,提升留學回國人才的歸屬感與積極性。

此外,《意見》鼓勵積極宣傳留學人才典型案例,講好海歸報國故事,營造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服務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廣大留學人員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然而,方面卻有個針對留學生的相對不利的消息…

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選調和「優培計劃」招聘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公告》的出台,激起了關於留學生就業的大討論。正值留學生畢業求職季,#2025北京定向選調不招留學生#和#留學生回國找工作越來越難了嗎#這兩個扎心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瞬間引發超千萬次圍觀和熱議。

面對這一變化,留學生們該如何看待政策背後的深意,又該如何在競爭中尋求突破?本文將從政策背景、留學價值轉變、就業選擇和個人發展等多個角度,深度剖析這一問題。

北京市2025年定向選調一覽

北京市2025年定向選調政策不再面向留學生,這一變化引發了留學生群體的廣泛討論與擔憂。究其原因,這一政策調整不僅是北京市人才選拔的局部優化,更是中國整體人才戰略升級的縮影。

(圖片來源:微博)

根據最新發布的《北京市2025年定向選調和「優培計劃」招聘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公告》,北京市2025年度的「定向選調」招聘對象明確為北京大學等43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北京交通大學等2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的應屆優秀畢業生。定向選調職位為市級、區級機關和鄉鎮街道職位,計劃選調520名。

同時,公告強調,「定向選調」將不再面向留學生開放,留學生僅可通過「優培計劃」參与北京市的人才招聘。

具體來看,「優培計劃」的招募範圍包括北京工業大學等20所北京市屬高校的高精尖學科應屆優秀畢業生,以及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取得世界排名前100名(以2024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為準)國(境)外院校研究生學歷學位、學制1年及以上、尚未落實工作單位,且本科階段在「優培計劃」面向的國內相關學校或學科就讀的留學回國人員。「優培計劃」招聘職位為市屬企事業單位職位,計劃招聘495名。

(圖片來源: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定向選調與「優培計劃」的差異

那網友們會好奇,為什麼留學生只能報考優培計劃而不能定向選調,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定向選調是為儲備黨政機關高素質幹部人才而設立的一項特殊招聘政策。通過定向選調入職的畢業生,起點通常較高,分配到縣級、市級甚至省直機關。

在完成兩到三年的基層鍛煉后,這些選調生有很大機會進入黨政機關核心崗位,因此被視為快速進入政界的「直通車」。

然而,2025年的政策明確排除了留學生參与定向選調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即便是從世界頂尖名校畢業的留學生,也無法通過這一渠道進入北京市的黨政機關。

相較於定向選調,優培計劃的目標定位更傾向於培養北京市屬企事業單位的高端管理和技術人才。雖然優培計劃仍對留學生開放,但門檻明顯提高,包括以下幾點:畢業時間要求更短

政策只適用於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畢業的潛在的申請人。

學歷門檻更高從過去「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畢業」調整為「研究生學歷」,且本科階段也需要滿足國內相關院校(學科)要求。對於僅有海外本科學歷的留學生而言,這一條款徹底堵死了他們通過優培計劃回國就業的可能。

排名標準的變化參考排名標準從被廣泛接受的QS排名轉為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軟科排名在國內更受認可,但對於部分國際高校的覆蓋範圍較窄,這使得一些在QS排名中表現優異的學校未能入圍。

(圖片來源: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就咱澳洲大學而言,僅有大學、以及莫納什大學五校TOP級院校入圍。

這三點調整顯然縮小了政策覆蓋範圍,也讓部分留學生家庭感到困惑甚至不滿。

留學價值的轉變:鍍金時代的終結?

「出國留學等於鍍金」的觀念在過去數十年間幾乎深入人心。然而,隨著國內外教育和就業市場的變化,這一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從「身份優勢」到「能力導向」,留學的附加值面臨重新審視。

從學歷到能力的轉變過去,留學生回國時往往因其「海外學歷」而獲得更高的起點。然而,現如今,企業和政府更看重應聘者的實際能力,包括專業知識、語言能力、跨文化溝通技巧和實踐經驗。

(圖片來源:The Australian)

名校效應的強化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留學生的院校背景變得尤為重要。QS、泰晤士、軟科等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學畢業生仍然被視為優質人才,但普通高校的留學生競爭力顯著下降。

成本效益的重新評估留學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從學費到生活成本,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如果留學生回國后難以獲得匹配的工作機會,這種投入的性價比將受到質疑。

留學從「鍍金」到「實用化」的轉變,折射出中國社會對人才評價標準的變化。這一變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對於有志於留學的學生而言,理性規劃、精準選擇,將成為未來在國內外職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留學生就業環境分析

近年來,留學生回國就業的環境日益嚴峻,這一趨勢並不僅限於北京市政策的調整。根據《中國新聞周刊》的一項分析,國內對人才的需求開始向更加本土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

在就業優先順序排序中,以下組合備受青睞:NO.1 985本科 + 海外TOP100碩士

NO.2 國內「雙一流」碩士畢業生

NO.3 海外本科 + 海外碩士

擁有國內985或「雙一流」本科背景的學生,在繼續攻讀海外碩士后,其就業競爭力顯著提升。而那些僅在海外完成本科及碩士教育的留學生,因缺乏國內高校教育經歷,往往在文化適應性和人脈資源方面處於劣勢。

留學生的出路:政策變化中的新機遇

雖然北京定向選調的大門對留學生關閉,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完全失去了機會。實際上,留學生在其他領域仍有許多選擇。

地方城市的人才政策除了北京,國內許多省市依然為留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例如:杭州:針對QS排名前100高校畢業生,提供4萬元生活補貼以及三年內最高10萬元的貸款貼息。

廈門:博士8萬元、碩士5萬元、本科3萬元的一次性補貼,還為優秀創業項目提供最高50萬元資助。

這些政策表明,地方政府仍然高度重視高端留學人才的引進,尤其是對創業型和技術型人才。

私營企業的廣闊舞台

隨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加快,對熟悉國際市場、有跨文化能力的留學生需求仍然旺盛。例如,科技、金融、諮詢等行業普遍歡迎擁有海外背景的畢業生。

此外,留學生還可以憑藉語言和文化優勢,在跨國公司中獲得發展機會。

自主創業與創新

近年來,中國對創業者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稅收優惠到資金扶持,留學生擁有廣闊的創業環境。例如,留學生在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教育培訓等領域的創業項目,普遍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如何提升競爭力:留學生的行動指南

面對政策變化和就業市場的挑戰,留學生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以提升自身競爭力:選擇更具競爭力的院校在選擇留學院校時,不僅要關注全球排名,還要考慮學校的專業強項和國內認可度。例如,、悉尼大學等在QS和軟科排名中表現優異,成為中國學生的熱門選擇。

重視實習與實踐留學生在海外期間,應主動參与實習、志願活動和學生組織,以積累工作經驗並提升社交能力。這些經歷不僅能豐富簡歷,還能展示個人的實際能力。

拓展職業網路藉助校友資源、職業平台和招聘會,建立廣泛的人際網路是進入目標行業的關鍵。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人脈往往能為求職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提升軟實力除了專業能力外,留學生還應注重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都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素質。

關注政策動態國內就業政策和人才引進計劃的變化頻率較高,留學生應及時關注相關動態,以便抓住政策帶來的機會。

(圖片來源:CNA)

結語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交織的今天,留學生在中國職場中的定位正在重新定義。儘管定向選調的政策調整對部分留學生來說是一次挫折,但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身價值的機會。

留學生需要明白,學歷固然重要,但能力才是長遠發展的基石。在追求海外教育的過程中,更要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進入政府部門、企業還是自主創業,只有真正具備紮實的實力,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