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電動車主開車去Chadstone,卻因這事罰$200

2025年01月04日 10:28

這幾天,一位電動車車主因「長時間充電」問題陷入社交媒體風暴。

這位車主在聖誕購物高峰期駕車前往墨爾本的Chadstone商場,把自己的Polestar電動車接入公共充電樁充電。

然而,在電量充滿后,車主並未及時移走車輛,而是繼續佔用了充電樁數小時,最終被收取了高達200的滯留費用。

一位目擊者拍下了車輛停放的照片,並在網上發文調侃:「這滯留費用可真夠勁爆的。」

這一事件迅速引髮網友熱議。

一些人支持滯留費用,認為這是規範公共充電資源使用的必要手段;

另一些人則認為,收費標準可能過於嚴苛。

滯留費用的概念並不新鮮。

按照行業慣例,快速充電樁通常會在充電完成後開始計時,每分鐘收費約1澳元,以避免車主長時間佔用有限的充電資源。

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充電樁的使用需求激增,這項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此次事件,電動車協會(Electric Vehicle Council)的政策負責人Aman Gaur出面呼籲:「希望車主們能夠展現共享精神,充電完成後儘快移動車輛,為其他需要的人讓出充電位。」

他還提醒大家,特別是在節假日購物季,出門前充滿電是最好的選擇。

事實上,這並非首次引入滯留費用。

Tesla等品牌早已對其超級充電站實施類似的政策。

當充電站使用率達到50%時,Tesla會開始收取滯留費用,而在站點滿負荷運行時,滯留費用甚至會翻倍。

也在2023年中期試行了類似規定,效果良好,預計將逐步推廣到全國。

根據統計,澳洲目前共有1,059個充電點,安裝了1,849個高功率公共充電樁。

隨著電動車銷售量的快速增長,僅2024年新增的電動車就超過10萬輛,公共充電網路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過去一年澳洲的公共充電樁數量和覆蓋範圍幾乎翻倍,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公共和私人投資以進一步擴大網路。

事件發生后,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關於「充電禮儀」的討論。

一些車主認為滯留費用對那些長期霸佔充電樁的人是必要的懲罰;

也有人提出,是否可以通過延遲一段時間開始計費的方式,讓車主有機會返回車輛。

無論如何,這一事件為所有電動車主敲響了警鐘:在公共場所充電不僅僅是個人行為,還關乎公共資源的公平使用。

在忙碌的節假日購物季,電動車主應儘可能提前規劃行程,避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來源:Dailymail

圖片來自iStock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喝玩樂,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