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來澳旅遊,卻發出「亞洲人歧視華人」的靈魂拷問!態度冷漠,刁難還有無數坑等著同胞

2025年01月14日 11:33

導語心寒!

海外華人能聽到的

最讓人寒心的話莫過於

華人坑華人!

遊客來

卻對的同胞發出心酸吐槽…

最近,社交媒體上一篇帖子引發了華人圈的熱烈討論!

一位博主在澳洲旅行,她稱自己感受到的種族歧視並不多,反而是華人對華人態度冷漠、刁難甚至「坑」,讓她倍感心寒。

帖子發出后,評論區熱鬧非凡,網友們紛紛講述自己的類似遭遇,既讓人心酸,也讓人深思。

帖子里,博主提到,在澳洲的十天,白人大多數都很友善,不僅態度好,還特別有耐心,哪怕你語言不通,人家也樂於幫忙。

可反觀一些華人或者亞洲人,對待卻完全是另一種態度。

對中國人歧視最嚴重的是亞洲人,比如葯妝店的收銀員,的女導購。

他們看見中國人和白人簡直就是兩幅面孔。不過他們看起來就是哪個窮鄉僻壤國家出來打工的,不知道哪來的自信歧視中國人耶。

但是坑中國人最嚴重的卻是同胞…

比如,國航櫃檯的一位華人員工。當作者想選一個靠窗座位時,對方直接說:「那個座位已經有人選了。」

結果,作者後來用App自己操作了一下,居然成功選到了那個座位。這種「小動作」,讓她覺得很無語。

還有一名華人導遊,因為嫌她們酒店位置太遠,直接把遊客「甩」給了另一位司機。明明付了錢,卻像是「被扔來扔去」的貨物。

這篇帖子激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大家在評論區里分享了自己在澳洲類似的經歷:

有網友說:「疫情的時候,我在澳洲打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因為不會英文,排在一個會中文的華人接種員那裡。我看到她給外國人打針時,滿臉笑容,一邊打針一邊聊天,甚至跪在地上為老外服務。但到我這裏,臉立馬冷了下來,說話簡短,『填表』、『打哪面』、『按著』,全程不到十個字。服務態度的落差真讓我懷疑人生。」

另一位的網友表示:「作為一個在的sales,我最害怕遇到的就是中國遊客。尤其是前幾天,一個江浙滬口音的大媽,直接開吼,大罵我一頓,歇斯底里到security都要出動。我只是拿東西慢了一點點,不知道她的旅行經歷了什麼,讓她把所有怨氣都撒在我身上。現在,我發誓再也不跟客人講中文了。」

還有網友說道:「讀書的時候,我覺得國內來的大學生素質特別好,很多都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客人。但有些遊客,特別是北京、上海及附近的大媽,真是千萬別說中文,否則大概率會死得很慘。她們的態度和語言真是讓人崩潰。」

一位網友總結道:「在國內也是中國人歧視中國人。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大城市的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開豪車的看不起普通車,地位高的看不起地位低的。到了國外,這種內耗反而更加明顯了。大家都在找一個『比自己弱』的同胞來踩一踩,緩解自己在社會上的鬱悶。」

當然,帖子里也提到了在澳洲遇到的溫暖時刻。

有熱心的留學生主動指路,有同胞幫忙介紹工作,這些點滴讓人感受到同胞之間的善意依然存在。

看到這裏,不少人可能會有疑問:是不是只有華人會對同胞這麼刻薄?

其實並非如此。每個國家、每個群體都存在複雜的內在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偏見、冷漠甚至歧視。

事實上,在澳洲這樣一個標榜多元文化的國家裡,外界對華人的不公平待遇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

無論是因為文化差異,還是語言障礙,華人在很多時候都會因為身份標籤被「區別對待」。

比如,有名中國遊客近日分享了她在景區的親身經歷…

近日,一名來澳洲旅遊的中國遊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遭遇歧視的親身經歷。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

當天早上,持有11:10 AM – 4:00 PM 返程車票的她在大約10:00 AM 抵達檢票口。一名工作人員檢票后引導她前往某節車廂。

然而,另一名男性工作人員發現車票后,直接大聲指出:「你的票是11:10 AM 的,現在是10:00 AM 的列車。」隨後,該男性工作人員確認車票仍然有效,卻用不耐煩的語氣補充:「這不是你提前來的借口!」並要求她離開檢票區域,態度粗魯且不友好。

不久后,一位同樣持有11:10 AM 車票的白人女性來到同一檢票口,卻受到另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的禮貌對待,對方主動詢問她是否願意改乘10:00 AM 的列車,並允許她順利通行,毫無阻礙。

隨後,一群中國遊客趕到檢票口試圖搭乘10:00 AM 的列車。

之前對中國遊客態度不佳的男性工作人員,用居高臨下的語氣對他們嘲諷道:「你們真是幸運,我們本來都可能已經走了!」並反覆重複這一嘲諷語句兩到三次。

而當兩名白人遊客遲到趕上同一列車時,這名工作人員卻態度寬容,沒有任何責備。

這名親身經歷的中國遊客在帖子中表示:這一系列事件展現了明顯的雙重標準:白人遊客得到了寬容和禮遇,而中國遊客卻被粗暴對待。

事情發生后,她給蒸汽火車景區發了投訴郵件,不久后就收到了回復。

Puffing Billy Railway 的回復顯得過於官方,強調「抱歉」和「包容、公平」的承諾,但實際內容僅是承諾調查和改進員工培訓,缺乏具體措施或明確的行動計劃。

有網友表示,雖然表態「不容忍歧視」,但整體語氣敷衍,更像是模板式答覆,未能真正回應事件的核心問題,也未明確說明將如何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顯得缺乏誠意。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亞日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