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澳洲又一產業,進入死亡倒計時

最近幾年,物價漲得厲害。

上周,昆州陽光海岸的Amy Coulston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張15年前的購物小票,通過對比揭示了食品價格的漲幅。

Amy特別提到了乳製品價格的變化:600克Devondale乳酪從5.79漲到10.80澳元,3升低脂牛奶從3.59澳元漲到4.35澳元。

不少網友對漲幅感到驚訝,但有人指出,價格漲得最快的是最近兩年,比如乳酪價格直接從6澳元飆升到10澳元。

而且很多商品邊漲價邊縮水,比如Turkish Delights,從55克變成了50克。

實際上,澳洲乳製品一直以來都是全球農牧業中的翹楚。

老澳洲們都知道,

以前的澳洲,牛奶比水便宜!

作為全球第四大乳品出口國,澳洲不僅有豐富的資源,更是靠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高標準的生產技術,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信賴。

不僅如此,的乳製品在國內市場也佔據了重要地位,同時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亞洲等海外市場,為無數家庭提供優質奶源。

從廣袤的牧場到現代化的加工廠,無論是農場主還是乳品企業,都以穩定的高品質奶製品穩穩地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對於澳大利亞,這是一張亮麗的名片。

你可能會以為奶農現在賺瘋了,畢竟全球乳製品行業正在擴張,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對乳製品需求的增長。

實際上,乳製品價格暴漲,除了通脹壓力,還有一個原因:澳洲奶農數量在持續減少!

2014年,澳大利亞註冊奶農數量有6308個,到了 2022年已經減少到了4420個。

澳洲奶農不得不應對持續上漲且不穩定的成本、勞動力短缺、長時間的工作和極端天氣。

此外,還要面對植物奶日益激烈的競爭。

儘管如此,乳製品仍然是澳大利亞第三大農產業。

這個行業僱用了大約33,500人,每年創造超過60億澳元的農場門口價值。

隨著一些奶農離開這個行業,留下的奶農養殖的牛群規模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也更大。

這也可能導致從業者的滿意度下降,進而對家庭和他們照顧的牛群造成壓力。

發表在《科學報告》期刊上的研究描繪了一幅令人擔憂的畫面:對行業滿意度低,使得大批澳洲奶農考慮退出該行業。

大多數奶農(72%)表示他們面臨主要挑戰,主要是成本增加、乾旱和洪水。

69%的奶農或其家人因為長時間的工作和低收入感到精神壓力。

規模更大的農場雇傭更多工人,工作環境更加緊張,導致壓力更大。

正如一位奶農所說:「奶農的生活真是挺苦的。」

大約20%的奶農認為,像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的不確定性、不夠充分的補貼和資助,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是當前主要的挑戰。

超過一半的奶農表示,他們願意嘗試其他農業領域,比如種植業和牛肉生產。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們的土地並不適合這些選擇。

超過三分之一(36%)的奶農願意轉型到園藝或其他商業項目。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支持形式是財政援助和技術指導。

考慮轉型的最常見原因包括年齡增長或健康問題(佔16%),其次是勞動力短缺(12%)和成本增加(12%)。

還有一些奶農擔心農業用地的重新規劃、疾病威脅和增加的文書工作。

那些想轉型到其他農業或園藝行業的奶農,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對奶牛養殖的滿意度較低,對其他選項持開放態度,並且願意接受外部支持。

有意離開奶牛養殖的農民更傾向於認為,在澳大利亞奶牛養殖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在那些打算轉型的人中,大多數人預計這將在他們長大后長期發生。

從長遠來看,乳製品行業面臨的壓力可能會需要政府介入以推動轉型。

這些壓力包括牛奶銷量的下滑以及植物基替代品需求的增長。

然而,競爭還不止於此。

一項名為精準發酵的新技術威脅著奶牛養殖。

據悉,這項技術能夠在無需奶牛的情況下生產牛奶和用於乳酪的酪蛋白。

這種技術類似於培養肉的開發過程,但它是利用酵母和細菌來製造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

未來,這可能會以遠低於奶牛養殖的成本實現。

一些大型乳製品公司已經對這種技術進行了投資。

同時,為了減少奶牛對氣候變化的影響,這項技術也顯得尤為重要。

澳大利亞政府承諾,到2030年,將2005年的碳排放量減少43%,並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澳大利亞還加入了全球甲烷減排承諾,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減少至少30%(以2020年為基準)。

奶農需要幫助來尋找奶牛養殖以外的替代選項。

成本高企,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澳洲乳製品巨頭們也在做出一些改變。

2024年5月,乳製品巨頭(Fonterra)宣布將其在澳大利亞的業務出售。

該業務佔澳洲牛奶供應的很大一部分。

這家總部位於紐西蘭的公司擁有 Western Star 黃油、Mainland 乳酪和 Perfect Italiano 乳酪等家喻戶曉的品牌,在維州和塔州擁有八個生產基地。 該公司擁有約 1600 名員工,每年從數百名澳大利亞農民那裡收集約 14 億升牛奶。

作為恆天然大洋洲部門撤資的一部分,澳大利亞業務首先被放棄。

同年9月,一家重要乳製品公司Beston Global Food Company因面臨一系列複雜挑戰而陷入自願託管,決定停業。

Beston Global Food Company生產的Beston』s Edwards Crossing和Mables乳製品品牌,在和Woolworths都有上架銷售。

不過在去年9月,這家公司已經宣布破產進入自願託管程序,而在12月6日,這家公司將正式停止牛奶生產業務。

這家行業巨頭的倒下,也導致了數百人失業,同時對奶農造成重大經濟衝擊。

未來,澳洲乳製品價格一路上漲的趨勢可能還會繼續 !

對消費者來說,這或許意味著牛奶、乳酪這些日常必需品會變得更加昂貴,但對於背後的奶農來說,這些漲價背後卻是更大的生存壓力。

行業的壓力讓許多奶農不得不選擇離開,剩下的農場規模越來越大,資金壓力和工作強度也隨之增加。

這種惡性循環,讓奶農們的滿意度不斷降低,而新一代接班人又越來越少。

澳洲第三大農產業,正在逐步走向消亡!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