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澳專家研究發現!想長壽,控制這一調料攝入量
少吃點鹽?這聽起可能有點乏味…但澳洲一項新的研究告訴我們,這麼做可能會活得久一些。
這項研究剛刊登在了《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研究發現:在食物中添加過量的鹽,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來自昆士蘭邦德大學證據醫學研究所Loai Albarqouni教授表示:「壽命最長的那些人,可能正是使用鹽替代品時間最長的那些人。」
這個研究是對過去十年裡發表的16個隨機對照實驗的綜合分析,共有3.5萬名參与者,平均年齡約64歲,這些人普遍心血管疾病風險偏高。
這些試驗主要在中國進行,其餘的在英國、秘魯、荷蘭和挪威進行。
這些實驗對比了普通鹽(含99%氯化鈉,有時加碘)和鹽替代品的使用情況。
與普通鹽不同,鹽替代品主要成分是:25%-30%氯化鉀,以及60%-75%氯化鈉。
研究發現:用鹽替代品后,尿里的鈉含量會下降,血壓也會降下來,就像吃了降壓藥一樣。Loai Albarqouni教授表示,這可以解釋死亡風險降低的原因。
而同類最大規模的研究也表明,無鹽飲食,可將心臟病風險降低近20%。
專家們已經確定,只需減少加鹽的膳食次數或完全放棄加鹽,即可對心臟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因此,Loai Albarqouni教授建議大家平時在家做飯可以少放鹽,也可以試試買鹽替代品,或用無鹽調料來提味。
另外,在買包裝食品時,記得看看標籤上的鈉含量。因為有些食物的鈉含量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高,一根標準大小的腌黃瓜,大概就帶有1500毫克的鹽。
如果你攝入的大部分食物來自包裝食品或餐館食物,那麼你的鈉攝入量很可能過高。有一些身體跡象表明你可能攝入了過多的鈉,例如:腹脹或腫脹、疲倦、高血壓、口渴和/或排尿增多。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3)》中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g ,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攝入量一致。那麼,都有哪些控鹽方法呢?
1.用控鹽勺
有刻度的控鹽勺,清晰直觀,還有不同規格。
2.出鍋再放鹽
別在炒菜的過程中放鹽,這樣鹽會有一部分進入食材內部,吃起來味道可能會偏淡,導致放更多的鹽。而在出鍋時放鹽,可讓鹽均勻地附著在食材表面,更容易讓舌頭感受到鹹味,減少鹽的用量。
3.適當用醋調味
鹹味可因少量的醋酸而加強,但不能倒太多醋,否則反而會導致鹹味減弱,可以少放一點逐漸調味。
4.用其他調味料代替鹽
用新鮮或干制的香草、香料以及柑橘類水果的果皮和果汁讓您的餐食更美味。
5.注意隱形鹽
如果使用醬油、沙拉醬、醬汁、蘸料、番茄醬、芥末和醬菜都含鈉,就要少放或不放鹽。
6.看營養標籤
購買包裝食品時要注意看營養標籤上的鈉含量,同款食品中選擇鈉含量最低的一款,拒絕高鹽食品(鈉含量≥ 800 mg/ 100 g的食品)。可將其換算成鹽來衡量自己的鹽攝入量,用標籤上的鈉含量除以 400 后再乘以對應的規格即可。
雖然說,少鹽的食物一開始可能有點乏味,但你的味蕾是可以調整的。為了自身健康著想,一定要嚴格控鹽!
文章來源:AOIM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西澳料姐,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