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低分!澳洲大學生竟成全球最累的大學生
沒想到
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學生調查(Global Student Survey 2025)顯示,澳洲大學生的學業壓力、焦慮程度和經濟不安全感都高居全球前列,
甚至被評為最容易「學業燃盡」(academic burnout)的群體。
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緊張的學業壓力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澳洲大學生的求學之路可謂步步驚心。
這項調查由在線學習平台Chegg發起,共15個國家的11,700名年齡在18至21歲的大學生參与,
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印度、墨西哥、巴西、西班牙、印尼、南非等,其中澳洲有1000名學生受訪。
數據一出,立刻引發熱議,因為澳洲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經濟焦慮和對教育價值的懷疑都刷新了全球最低分。
70%的澳洲大學生感到「學業燃盡」,遠超其他國家,
66%的人睡眠不足,
56%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53%的人無法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更令人震驚的是,僅有64%的澳洲學生對自己的財務未來感到樂觀,在所有受調查國家中排名墊底。
至於大學學費是否物有所值?
只有58%的澳洲學生認為他們的學位「值得」,這個數據僅比韓國(全球最低)高一點。
在這些數據背後,大學生的真實生活到底有多難?
南澳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藥學專業學生Erin Fawcett的經歷代表了許多澳洲大學生的日常。
她為了維持基本生活,同時打三份工,
固定收入每周$210,如果臨時工作多一點,最多也就$350。
她的房租每兩周$550,再加上水電賬單、食物和藥物費用,每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高達$1300以上。
她坦言,自己能夠申請政府補助的醫療卡,部分藥品可以報銷,但仍有不少開支需要自掏腰包,經濟壓力讓她不敢生病,更不敢停下工作。
更糟糕的是,她還必須完成六周的無薪實習,也就是說,那段時間的收入直接歸零,但房租、水電和生活成本一分不少。
類似的困境在澳洲大學生中相當普遍,
特別是在疫情后,大學的線上課程逐漸取代了校園學習,導致學生課餘時間幾乎都在打工,而社交機會大幅減少。
以往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和同學討論學業、參加社團、建立人脈——如今變得可望不可及。
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前學生體驗總監Michael Burgess表示,
如今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明顯比以前差很多,不僅是學業壓力,生活成本上升和社交缺失也在加重他們的焦慮。
為了應對繁重的學習任務,許多大學生開始使用人工智慧(AI)工具來輔助學習,
但問題是,很多澳洲大學仍然不接受AI作為正式的學習工具,導致學生害怕因使用AI而被指控學術違規。
調查顯示,越來越多學生希望大學接受AI,並將其整合到日常學習中,而不是簡單地禁止使用。
Burgess認為,AI其實能成為提升學習體驗的關鍵工具。
他指出,澳洲很多大學規模龐大,學生人數動輒5萬+,而教師資源卻有限,導致無法給每個學生提供足夠的個性化學習支持。
如果能引入AI,學生可以隨時獲得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而不是在缺乏幫助的情況下硬撐著學習。
他還提到,AI還能幫助教師減少批改作業和準備課程的時間,讓他們能更專註于教學本身。
大學教育正在發生變化,傳統的課堂模式不再適用於所有人,「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在興起。
如今,一個學位已經不再是終點,而是職業生涯中的一部分,未來的工作場所要求人們持續學習、不斷適應新技術。
Burgess認為,大學需要思考如何讓教育更具成本效益,同時確保學生掌握未來就業市場所需的技能。
對於澳洲的大學生而言,眼下不僅要面對學業壓力,還要和生活成本賽跑,在繁重的工作與學習之間尋找平衡。
不知道澳洲的大學如今在留學生眼裡還香嗎?
而隨著AI技術的進步,大學是否會調整教學模式?
教育是否能真正回歸「以學生為中心」?
這些問題,可能會在未來帶來澳洲高等教育行業的一場大變革!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