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已經淪為全世界的笑柄!華人苦不堪言,全部身家被掏空
在澳洲這片土地上,網路詐騙已成為一場令人膽寒的風暴,尤其是對華人群體而言,更是苦不堪言。
諸多華人的全部身家,在詐騙分子的精心算計下,瞬間化為烏有,澳洲網路詐騙也因此淪為全世界的笑柄。
先來看令人痛心的案例。悉尼大學23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徐某,滿心期待在悉尼購置房產開啟新生活,可當父親將買房款匯給她后,這筆錢卻被分多次轉至國內某賬戶。
原來,徐某此前接到詐騙電話,詐騙團伙冒充中國警方,以她身份證開通賬戶轉騙款為由,威脅她若不配合,澳大利亞簽證將被吊銷,還將其誘騙至泰國勒索700萬泰銖(約140萬元人民幣) 。
還有悉尼的中國女留學生,切斷與家人朋友聯繫,躲在陌生人公寓,其父母為讓孩子安全回家,向 「綁架者」 支付近25萬澳元。這竟是詐騙分子精心策劃的 「虛擬綁架案」,從最初用虛假包裹騙取信任,到一步步實施勒索,令人防不勝防。
從澳洲通信和媒體管理局報告可知,與購物積分和獎勵相關的簡訊詐騙案件大幅增加,詐騙者冒充Coles超市、澳大利亞電信等大型商超及通訊商品牌,發送積分兌換鏈接,引導受害者進入虛假網站,進而竊取信息實施欺詐。
據澳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的詐騙監控平台Scamwatch數據,2024年初至今,澳大利亞已報告超9.5萬起騙局,其中39380起與網路 「釣魚」 詐騙有關,累計損失超 460 萬澳元。
澳洲網路詐騙如此猖獗,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澳洲多元文化匯聚,華人初來乍到,對陌生環境和語言文化存在適應過程,防範意識薄弱,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
另一方面,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利用心理學原理,如藉助知名品牌獲取信任,製造緊迫感引發人們害怕錯過的心理,讓人難以招架。
常見的詐騙手段五花八門:冒充使領館,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 「有重要文件需領取」 或 「涉嫌刑事案件」,要求提供個人信息或支付費用;
假冒國內公檢法機構,用偽造號碼、視頻通話甚至虛假 「逮捕令」,聲稱涉及洗錢等非法活動,威脅繳納 「保證金」 或 「罰款」;編造虛假快遞信息,稱有來自中國的 「違法包裹」,引導與 「警方」 聯繫實施詐騙;
以 「高薪兼職」 為誘餌,要求支付 「押金」 或填寫敏感信息;假冒銀行或投資平台,以貸款、信用卡欠款或高額回報投資項目為名,誘騙轉賬。
面對這些詐騙,華人同胞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遇到來歷不明的電話和信息,務必主動通過官方渠道核實,不要輕信對方提供的 「證據」;
保護好個人信息,不隨意泄露護照號碼、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
拒絕不合理要求,不輕易轉賬、點擊陌生鏈接;
希望在澳華人都能擦亮雙眼,共同抵制網路詐騙,也期待澳洲相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讓這片土地不再被網路詐騙的陰霾籠罩。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