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州強風+雷暴今日或來襲!澳洲郵政經常「貨不到家」

2025年02月13日 16:43

摘要小記

01

維州去年12.9萬家企業倒閉

最新統計局(ABS)數據顯示,2024年有超過12.9萬家企業關門,相當於每天有350多家企業倒閉,使維州成為全澳企業倒閉率最高的州。

02

AU POST經常送貨不到家

澳洲網友對(AusPost)「送貨不到家」 的現象徹底炸鍋了!明明人在家等快遞,結果卻收到一條簡訊——「您的包裹已送至郵局,請自行領取。」這種情況已經成了澳洲網購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03

維州將入秋,今天最後高溫

今天氣溫飆升至 37°C 之後,一場強風夾雜雷暴的天氣變局正在醞釀,預計本周五將迎來一次徹底的降溫,夏天的熱浪即將被秋意搶走。

04

魚市或陷入財務危機

作為南半球最大的魚市,(Sydney Fish Market)正面臨高達800萬的虧損,甚至可能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

1

維州去年12.9萬家企業倒閉

最新澳大利亞統計局(ABS)數據顯示,2024年維州有超過12.9萬家企業關門,相當於每天有350多家企業倒閉,使維州成為全澳企業倒閉率最高的州。數據顯示,維州去年有4.4%的企業永久關閉,這一比例高於任何其他州,被經濟學者形容為「經濟失衡的重災區」。

疫情后三年,維州的企業總數增長了 7.5%,但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相比之下,的企業增長率達 11.5%,昆州 10%, 9.9%,均遠超維州。此外,自疫情結束以來,維州凈流失3254家企業,而昆州則凈增加5393家,西澳新增1495家。即便是企業總量領先的,也在同期流失了3674家企業,企業流向昆州和西澳的趨勢愈發明顯。

公共事務研究所(IPA)研究員 Lachlan Clark 直言,數據表明維州的經濟尚未從疫情中恢復,甚至仍處於「經濟災難」狀態。「維州需要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稅收、增加債務顯然不是解決辦法。」他說。然而,維州gov否認了這一說法,並強調維州自 2020年6月以來新增超過10萬家企業,增長率達17%,是全澳最高的。

面對企業大批倒閉,維州gov表示已提高小企業的工資稅起征點,並將取消商用和工業地產的印花稅,同時削減一半商業監管機構,以減少繁瑣手續,提高營商環境。但去年,IPA 與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BCA)的一項調查曾認定,維州是全澳最難做生意的地方,政府繁瑣的監管、繁重的稅收,正成為企業生存的最大障礙。

2

AU POST經常送貨不到家

澳洲網友對 澳洲郵政(AusPost)「送貨不到家」 的現象徹底炸鍋了!明明人在家等快遞,結果卻收到一條簡訊——「您的包裹已送至郵局,請自行領取。」這種情況已經成了澳洲網購最頭疼的問題之一。雖然郵局可能離家不遠,但依然讓人抓狂。有網友忍無可忍,在網上發帖怒斥這種送貨方式,甚至要求澳洲郵政為未能送達的快遞服務提供部分退款。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親眼看到快遞員停在家門口幾秒鐘,然後直接開走,連敲門都不敲。他強調,有些人可能因為身體不便、工作安排或其他原因無法輕易去郵局取件,快遞不送上門對他們來說極不方便。「好的快遞員真的值得尊重,但那些根本不送貨的,真的讓人火大。」 更誇張的是,不僅快遞沒送到,連最基本的關門禮儀都沒有,「連個門都不會關?」 網友怒噴道。

大批網友紛紛表示自己也有類似經歷。有位網友說,自己訂購的處方葯本該加急送達,但等了 7 天才到,而且自己特意在家等了兩個小時,結果快遞員連按門鈴都沒按,直接發簡訊說「請去郵局自取」。還有網友爆料,自己曾有個海外包裹,被快遞員直接「標記為無人接收」,導致包裹在 7 天後被退回加拿大,連通知單都沒留!

面對這種情況,不少網友認為,澳洲郵政應該承擔責任,不僅僅是部分退款,有人甚至直言:「應該全額退款!」 有網友憤怒表示:「如果我點了一份披薩,結果他們把披薩扔在街角讓我自己去拿,那這算是送達嗎?當然不會付錢!」 大家一致認為,如果快遞員連最基本的送貨上門服務都沒做到,收取的運費就不應該算數。究竟澳洲郵政會不會給個交代,還是繼續「擺爛」讓消費者買單?這場關於「假送貨」的爭議,恐怕還遠遠沒有結束。

3

維州將入秋,今天最後高溫

的夏天即將以一種狂野的方式謝幕!炙熱高溫、極端火災預警加上雷暴天氣,讓整個城市熱得喘不過氣。而就在氣溫飆升至 37°C 之後,一場強風夾雜雷暴的天氣變局正在醞釀,預計本周五將迎來一次徹底的降溫,夏天的熱浪即將被秋意搶走。

昨天晚上,墨爾本度過了一個悶熱難耐的夜晚,儘管氣溫維持在 24°C,但濕度讓體感溫度接近 26°C。周四一早,氣溫迅速突破 27°C,而在下午 2 點左右,墨爾本將迎來本輪熱浪的巔峰——高溫將達到 37°C,同時還伴隨著時速可達 50km/h 的強風。氣象局已針對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區發布了火災警告,包括墨爾本城區在內的多個區域都被列入高火險等級,消防隊伍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不過,這場炙熱的天氣不會持續太久。氣象局預計,周四下午 5 點左右,冷空氣將帶來雷暴天氣,可能會伴隨乾雷電和零星降雨,而這一波劇烈天氣還將影響維州東部地區直到周五。維州應急管理中心發言人 Luke Heagerty 警告,雖然眼下的高溫帶來了火災隱患,但接下來的風暴同樣需要密切關注,特別是周五的雷暴風險仍然不容忽視。目前,Grampians 和 Little Desert 國家公園的火情已被控制,但隨著大風來襲,消防部門仍在嚴密監測,以防突發情況。

從周五開始,墨爾本的氣溫將大幅下跌,夏天的氣息將瞬間被冷空氣取代。預計周五最高溫度僅為 23°C,並可能迎來早間雷暴,而周六、周日的氣溫將進一步下滑,僅 18°C,伴有降雨,徹底告別「沙灘度假模式」。下周一氣溫回升至 21°C,預計周三才會緩慢回暖至 23°C。這場極端天氣變化讓夏天的尾聲變得格外戲劇化,秋天比往年更早敲門,墨爾本人或許要提前收起短袖,迎接一場「速凍式」換季!

4

悉尼魚市陷入財務危機

據news報道,作為南半球最大的魚市,悉尼魚市場(Sydney Fish Market)正面臨高達800萬澳元的虧損,甚至可能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據《悉尼晨鋒報》報道,該市場已聘請破產專家進行評估,而這一切正值市場準備搬遷至耗資 8.36 億澳元的新址之際。此次搬遷將讓魚市從 Pyrmont 遷往 Blackwattle Bay,但這場豪華升級似乎正在加劇其財務困境。

悉尼魚市場由 新州漁民信託(Catchers Trust of NSW) 和 悉尼魚市場租戶與商戶協會(Sydney Fish Market Tenants and Merchants) 共同持有,去年已錄得 630萬澳元虧損。審計人員對其未來的運營能力表示擔憂,尤其是新市場的運營成本和清潔費用可能會大幅上升。然而,該公司目前仍未公布 2023-24 財年的財務報告,且已超出法定申報期限三個月。儘管外界對市場財務狀況提出質疑,魚市場方面堅稱自身仍然具備償債能力,並未進入破產狀態,只是財報因搬遷而延遲。

市場搬遷不僅引發財務危機,還讓商戶們對新市場的設計表示擔憂。有租戶指出,新大樓採用多層結構,可能導致額外的運營成本,並且冷鏈設備的電力供應可能不足,影響海鮮保鮮。原計劃 2.5 億澳元建設的項目,如今成本已激增至 8.36 億澳元,全部由新州政府買單。儘管官方聲稱搬遷后將帶來更現代化的市場體驗,但租戶對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仍然存有疑慮。

面對財務挑戰,悉尼魚市場管理層仍堅持推進搬遷計劃,並表示當前的重點是確保向新市場的順利過渡。不過,審計師的警告、不斷擴大的虧損以及租戶的質疑,都讓這座已有 近 60 年歷史 的標誌性市場前途未卜。它究竟能否成功度過財務危機,在新址重新煥發活力?還是會因高昂的運營成本被迫調整經營模式?一切仍然充滿未知數。

本文信息源自9news、theage、news等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吃飯吧,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