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女遭襲,差點死了!下周起澳洲海灘大動作
救命網還是殺生網
澳洲海灘用了幾十年的標配,現在突然要提前撤!新州的海邊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州政府最近宣布,將從下周起正式拆除Newcastle到Wollongong之間51個海灘的鯊魚防護網,比原定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個月!
這項「鯊網」計劃原本每年在9月1日啟動,第二年的4月30日結束,
主要是為了在氣溫升高的游泳季節,為海灘遊客和包括大白鯊、虎鯊、公牛鯊在內的猛獸們建一道「隱形屏障」。
不過今年政府決定提前在3月31日就結束這道「屏障」,
原因是——海龜太活躍了!
數據顯示,在2023-24季節,僅鯊魚網就造成了134隻海洋動物死亡,其中不乏瀕危物種:包括5隻極度瀕危的灰護士鯊、4隻瀕危棱皮龜和1隻瀕危赤蠵龜。
而且,在網中被困的海洋生物里,93%都不是目標動物,
也就是說原本鯊魚網是來防鯊魚的,結果大多數「誤傷」的卻是其他海洋生命。
而這其中,只有36%的被困動物最終被成功救回並放生。
為了減少這些「無辜犧牲」,新州政府除了提前撤網,還在本季嘗試每日巡檢網具,
並測試通過燈光碟機趕海龜等新技術,以便在2024-25年進一步減少生態傷害。
這項決定也得到了多個沿海市政的支持,包括Waverley、Central Coast、Northern Beaches、Sutherland Shire、Wollongong和Randwick等地的市議會,紛紛通過議案支持拆網。
他們擔心,不僅誤傷海洋動物的問題嚴重,更有不少居民認為鯊魚網其實並不能百分百防止鯊魚攻擊。
事實上,本月初在悉尼南部的Gunyah Beach,就發生了一起鯊魚襲擊事件,
而且還是一位華人同胞慘遭鯊魚襲擊,
「我本應該死了,是他們救了我。」這是華人女子M在劫後餘生后醒來說的第一句話。
這起驚魂未定的事件發生在3月初的一個午後,地點是悉尼南部Bundeena的Gunyah海灘。
現年57歲的M剛搬到這一地區才兩周,當天她正在海里玩槳板,卻意外遭遇了鯊魚襲擊。
她的伴侶Maria Masutti事後稱,「她只是輕鬆遊了會兒泳,剛準備回岸,就感覺身邊『嗖嗖地』有東西遊過,接著整個身體麻木了,感覺不到疼痛,但血已經染紅了整片海水。」
(事發海灘)
M事後回憶,自己當時已經無法動彈,四周也沒人看見她,她在水中孤立無援地漂浮了近20分鐘,
一度以為自己會因為失血或溺水死去,也不敢撲騰,怕引來鯊魚再次攻擊。
幸運的是,恰好也在附近游泳的Blake Donaldson和他的伴侶發現了她,第一時間跳入水中將她救上岸。
M的傷勢相當嚴重:右腿外側有一道撕裂傷,深至骨頭,小腿、大腿內外側都有創口,所幸沒有傷及動脈。
她隨後被送往St George醫院,接受了長達四小時的緊急手術,但因失血過多還進行了輸血,醫生也未能一次性縫合傷口,需等周末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清創。
這次驚魂事件,也讓M格外感激生命中那些「及時出現的陌生人」。
目前,相關部門初步判斷是「公牛鯊」發起的攻擊,因為就在近幾周,該海域已多次報告該類鯊魚活動。M事發時距離岸邊約10米左右。
儘管經歷了生死一線,M依然保持著樂觀心態——她醒來后居然說,自己這麼幸運地活了下來,應該去買彩票。
雖然這樣的事件總讓人後怕,但回顧2023年全澳數據,全年共發生17起鯊魚襲擊事件,
其中4起發生在新州,3起為致命案件。雖然不是高頻事件,但也足以讓人警惕。
新州政府提醒民眾:下海游泳時盡量待在紅黃旗之間的安全區域,靠近岸邊活動,
避免清晨、黃昏和夜間下水,同時身上有傷口時盡量別下海,以免吸引不速之客。
鯊魚網拆還是不拆?是保障遊客安全,還是保護海洋生態?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呢?
*以上內容系網友創夢AUS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