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Herald Sun報道:墨爾本一名單親爸爸為了給孩子們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八年來三度被騙,
如今夢想的家園仍是一片狼藉,堪稱是澳洲「最慘自建房主」。
他形容,這場建房之路早已淪為 「現實版的噩夢」。
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名墨爾本兩娃爸Damian Pater,一直獨自撫養兩個孩子,
為了給他們一個穩定的家,從2017年開始,他便在東區Ferntree Gully啟動了建房計劃。
身為建築繪圖師出身的他,原本以為自己對行業有一定了解,能順利完成這個夢想。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重重一擊。
當年,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與本地Council溝通,終於拿下雙層住宅的建房審批。
Pater曾以為,這會是整件事中最難的部分,
但卻沒想到,這不過是噩夢的開始…
第一次被騙
2019年初,他找了一家小型家族建築公司,想著本地小企業或許更靠譜。
可結果,這名建築商收下8000澳元的訂金后,竟直接搬去維州鄉下,連一鏟土都沒動。
Pater隨即向維州住宅建築糾紛調解機構(DBDRV)投訴,
調解結果雖要求建築商退還訂金,但對方卻堅稱這筆錢是「報價費用」,
最終,Pater一分錢也沒拿回。
第二次被騙
之後,他又找了第二家本地建築公司,想著這次總該順利了吧。
可誰知,建到框架階段時,這家公司突然宣告破產。
地基和部分框架雖已搭好,但所有訂購的木材被遺棄在工地,
風吹雨淋足足九個月,最後全部報廢…
Pater慶幸,至少當時還沒付框架階段的錢,否則損失更慘重。
第三次被騙
第三次嘗試,發生在2021年。
為了完成這套遲遲未建成的家,Pater請了一家來自墨爾本北區的定製建築商,
本以為這次終於能順利完工,然而事情卻比之前更加糟糕。
這名建築商起初給出的報價是30萬澳元,開工不久后又說成本增加,要加價3.4萬。
Pater陸續支付了訂金和框架階段的7.3萬澳元。
可不僅工程進展極慢,對方甚至還開出了8萬澳元的 「鎖閉階段」 賬單,
然而現場卻遠遠達不到這個階段的標準。
Pater發現,建築商不僅屢屢追加費用,施工現場還漏洞百出。
防水沒做好,地板和框架也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更令人憤怒的是,工人們平時幾乎不來施工,只有周末偶爾露面,工程一拖再拖。
Pater多次發郵件、打電話催促,
告訴他們自己帶著兩個孩子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但對方依舊置若罔聞。
無奈之下,Pater再次向DBDRV求助。
調解機構要求建築商提供框架合格證書,以便施工繼續。
然而,建築商最終根本沒提供任何證書。
為了儘快止損,Pater只好請律師解約,光是解約費就花了8000澳元。
原本他還考慮過走法律程序,把對方告上VCAT,
但律師告訴他,整個過程下來至少要花費7萬多澳元。
這個數字讓Pater徹底打消了念頭…
至今,這場建房噩夢讓他至少損失了10萬澳元。
而那座本應成為孩子們溫暖港灣的房子,如今卻成了一座半拉子的危房,
質量問題多到沒有任何建築商願意接手善後。
面對這副爛攤子,Pater幾乎陷入絕望。
他坦言,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備選方案,甚至開始考慮直接賣掉這塊地,
因為真的不知道還能怎麼辦了…
新聞后大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現實情況是,不靠譜的建築商生意興隆,而優秀的建築商卻因為價格差異太大而無法獲得工作。最終,只有這些類型的建築商會留在這個行業。
這正是一個合適的 ABCC 應該做的事情。追查不靠譜的建築商並規範工會行為。
它不能成為建築商或工會的保護傘。
它必須同時做到這兩點:追查不靠譜的工會行為,追查不履行合同義務或不向工人支付退休金的不靠譜的建築商。
真令人噁心……一個可憐的父親用他辛苦賺來的錢給孩子們蓋房子,而體制卻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在他身上!!有人需要幫助他們,政府需要站出來幫助這樣的家庭!
……
大家的自建房經歷又是怎樣的呢?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事兒自行轉載自澳洲辣媽聯盟,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