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觀鯨船突遭巨鯨撞擊翻覆,倖存者:我們眼睜睜看著同伴被困……

2025年04月04日 17:16

2022年9月,南島凱庫拉(Kaikoura)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悲劇——一艘載有11名觀鳥愛好者的遊船,在平靜海面突遭巨鯨撞擊,瞬間翻覆。

儘管所有乘客最初都倖存,但最終5人因燃油泄漏毒氣、救生衣設計缺陷等連鎖原因不幸遇難。

近日,紐西蘭交通事故調查委員會(TAIC)發布長達90頁的最終調查報告。

其中揭露了這場悲劇中一系列令人心碎的細節,提出了7項安全改革建議。

「船底突然一聲巨響,瞬間被拋進海里……」

當天上午10點05分,陽光明媚,海面平靜。

觀鳥攝影團的成員們正沉浸在拍攝遠處兩頭的喜悅中。

i-Catcher船長Mark Ealam為讓乘客更好地拍照,特意調轉船身。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頭鯨魚突然從船底正下方衝出!

就像被卡車撞上一樣,船幾乎瞬間翻覆。」一名倖存者回憶。

11名乘客全部落水,其中6人(含船長)奮力爬上倒扣的船底。

而另外5人則被困在船體倒扣后,形成的「空氣艙」內。

致命細節:救生衣+毒氣成「死亡組合」

船長於上午10:11撥打111報警,同時敲擊船體,希望能聽到被困者的回應。

「在船體下方,5 名被困者也敲擊船底作為回應。」報告寫道。

船長隨後安慰他們說援助即將到來,同時保持與通話。

但到了上午 10:22,船底下的敲擊聲停止了,船長隨即告訴警方需要緊急派遣潛水員。

警方接警員試圖聯繫當地警官,但對方因事務繁忙未能及時響應,且當時沒有其他警官值班。

三次嘗試聯繫當地 Coastguard(海岸警衛隊)均未得到回應。潛水員5小時后才抵達

這次TAIC的調查發現,5名遇難者均穿戴了充氣式救生衣

但正是這些本應救命的設備,在極端情況下竟成了「死亡陷阱」

救生衣在這起事故中,起到的事阻礙逃生的作用。

充氣后體積過大,導致落水者無法從狹窄的船底殼中脫身。

這時,船下還出現另外一個致命因素:燃油泄漏

船體燃料系統缺陷,導致汽油蒸汽灌滿了船底殼下面的空氣艙,形成劇毒環境

再加上低溫海水加速失溫,水溫僅10°C,進一步降低生存幾率。

更令人震驚的是,6件救生衣未按規定檢修。

其中一件的CO氣瓶已嚴重腐蝕,隨時可能爆裂。

船上緊急信標(EPIRB)因翻覆無法取用,延誤了救援響應。

家屬悲痛:「我們仍在等待一個答案」

遇難的5名乘客年齡均在63-76歲之間,來自基督城和Lower Hutt,都是紐西蘭自然攝影協會的資深成員。

他們懷著對海洋與野生動物的熱愛登上這艘船,卻再也沒能歸來。

i-Catcher船主Mark Ealam和妻子Sharlene在報告發布后首次發聲:「這是我們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希望這份報告能給逝者家屬帶來一絲慰藉。

「我們認可並重視這些安全建議,但我們不適合對其發表評論。

「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極其痛苦的時刻。我們再次向遇難者的親友以及倖存者致以哀思和慰問。」

「如同我們在2022年9月所請求的那樣,我們希望外界能尊重我們家庭的隱私,讓我們在悲痛中悼念。」

Fish Kaikōura公司(i-Catcher運營方)已停止經營,海事局記錄顯示其商業執照於2023年註銷。

TAIC向紐西蘭海事局、警方等機構提出7項關鍵建議,包括:1. 救生衣使用培訓:必須教會乘客如何快速放氣並脫掉充氣救生衣

2. 雙重通訊設備:除EPIRB外,船隻應配備個人定位信標(PLB);

3. 燃料系統強制檢查:避免類似毒氣泄漏悲劇;

4. 制定地區救援計劃:凱庫拉等熱門海域需完善應急方案。

5. 警方潛水隊快速響應機制:警方需將潛水隊納入一級水上救援響應單元,直接由指揮中心調度。

6. 救生衣檢修標準升級:建議修改海事規則,要求每6個月強制檢測充氣裝置,並標註檢修標籤。

7. 國際協作修訂救生衣設計標準:當前救生衣設計未考慮「需主動脫卸」的極端場景,建議紐西蘭聯合國際海事組織(IMO)推動「快速解脫型救生衣」認證標準。

「無論是船主還是乘客,都必須意識到——大海的美麗背後,藏著致命的變數。」調查報告說。

ref:https://www.nzherald.co.nz/nz/kaikoura-boat-tragedy-whale-strike-toxic-fumes-led-to-five-deaths-report-says/GEO5UREO6RCAPJHM6ERQCTDA2Y/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