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間,年輕人患癌激增80%?專家警告:一定要注意

2025年04月07日 9:56

你覺得癌症離你有多遠?

《英國醫學雜誌·腫瘤學》在 2023 年曾發表一項關於癌症確診率和死亡率的研究報告,指出癌症正呈現年輕化趨勢,並逐漸成為英國社會的普遍現象。

令人欣慰的是,年輕人對癌症的恐慌程度並不高。由於對疾病的認知更深入,他們比老年人更加樂觀。此外,英國完善的癌症治療體系也讓許多人對癌症的威脅有所輕視。

《英國醫學雜誌·腫瘤學》截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許多過去被認為主要影響老年人的癌症,如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和白血病,如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群體中。英國癌症慈善機構麥克米倫(Macmillan)的最新分析數據顯示,到 2025 年,英國癌症病例預計將達到創紀錄的 340 萬例,比五年前增加近 50 萬例。

其中,約 89 萬名女性將患乳腺癌,61 萬名男性將患前列腺癌,39 萬人將確診結直腸癌,12 萬人將患肺癌。

現實病例也在印證這一趨勢,越來越多年輕人被列入癌症患者名單。癌症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它並不會因為你的年齡而放過你。而值得深思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癌症的發生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英國王室成員患癌症

英國新國王剛剛登基不久,王室成員凱特王妃就傳出了患上「不死癌症」的消息。剛剛「換血」的英國王室前不久又傳出查爾斯三世國王也被確診癌症的消息。

一時間讓媒體開始擔憂英國王室的未來,然而鮮為人知的事實是英王室對「抗癌」的經驗十分豐富,結果也是好得出乎大家對癌症的「刻板印象」。

白金漢宮官網

首先是活了101歲的伊麗莎白王太后,她的一生不是在輔佐喬治六世,就是在輔佐伊麗莎白女王,深居幕後的她也同時兩度與癌症抗爭。

其次是前英國君主伊麗莎白女王,沒錯,伊麗莎白女王在晚年,罹患了骨癌。他們走的時候基本都是高齡,沒有大家印象中很早離世的悲傷。

也許你會說,對於王室成員而言癌症算不得大毛病,主要是他們有足夠的地位去享用更好、更高科技的醫療資源,所以他們可以不用考慮治療方案。

然而事實是,王室成員定期體檢的功勞,所以一般身體出現不對勁的第一時間就會被發現,去年查爾斯三世和凱特王妃也是如此,在癌症的早期就會被醫療團隊洞悉,那麼隨後在進行治療的時候就會顯得輕鬆,而不是等到小病拖到大病,大病拖到絕症的窘境。

HELLO!Magazine

早發現早治療是英國王室應對癌症的應對方案,也因此在當下發達的醫療條件下可以讓他們快速的痊癒,最後也會鼓勵到大眾對抗擊癌症的信心。

Dailymail

2024年可謂是英國王室成員癌症集體爆發的一年,不僅是查爾斯國王與凱特王妃,查爾斯的三弟安德魯王子的前妻,約克公爵夫人沙拉弗格森也在2024年開年查出了,要知道早在2023年她就被確診了患上了乳腺癌,之後也是進行治療之後對外宣稱是小毛病。

似乎在王室成員們的眼中癌症就是一個小毛病,只會讓狀態短時間很糟糕而已,但是最後還是會很快痊癒。

Getty

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會有不小的挑戰,雖然在英國癌症的國家報銷比例很高,幾乎可以說不需要什麼費用,但是依舊會因為不及時診治問題而耽誤,最重要的是飲食管理和後期恢復中也不能和王室成員們「攀比」。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英國的癌症死亡率最近幾年會很高。

2、癌症年輕化,死亡率極高

近年來,癌症正逐漸向年輕群體蔓延,那些本應朝氣蓬勃、剛剛邁入人生奮鬥階段的年輕人,卻不得不與癌症病魔抗爭。這種低齡化趨勢,已成為癌症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

16 歲的女孩 K,被診斷出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胃腸道癌。為了給她治病,她的父母不得不賣掉房子,帶她遠赴得克薩斯州求醫。然而,她的主治醫生 Cathy Eng 卻感到十分無奈,因為 K 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能提供的醫療方案極其有限。

Edward Dowd

作為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腫瘤學家,Cathy Eng 在過去十余年的行醫過程中發現,癌症患者的年齡正不斷下降,甚至有未成年人確診,而他們的外表看起來卻十分健康。孟買的外科醫生 George Barreto 也有類似的觀察,許多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到晚期,醫療干預的空間極為有限。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英國,45 歲以下癌症患者的數量正急劇上升,但病因仍然不明。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癌症的增長趨勢,讓專家們倍感無力。數據顯示,英國每年有超過 4000 名兒童和青少年被確診為癌症,而癌症也成為 1 至 14 歲兒童的主要死亡原因。

ITV

有專家認為,兒童癌症的上升或許與成年人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英國癌症研究會的資深健康新聞官尼古拉·史密斯表示:「目前尚無確切研究證明兒童癌症的發病與空氣污染或孕期飲食直接相關,但改變生活習慣或許能降低風險。」

ITV

癌症對年輕患者的生活影響是全方位的,經濟壓力更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沉重現實。35 歲的 Candace Henley 被確診為結直腸癌時,是一名獨自撫養五個的單親媽媽。

癌症手術讓她無法繼續從事高強度的公交車司機工作,收入中斷後,她和孩子們面臨失去住所的困境。而在確診前,她對癌症幾乎一無所知,身邊的同齡人也缺乏相關認知。因此,針對年輕群體加強癌症防治宣傳,已經刻不容緩。

3、遠離癌症首先要遠離這些生活習慣

除了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對癌症的影響同樣不容小覷。

歸根結底,現代人面臨的健康問題可以總結為 「吃得多,動得少」。許多年輕人沉迷於高糖、高油、高鹽的飲食,而對水果和蔬菜卻興趣寥寥。隨便走進一條美食街,令人垂涎的食物幾乎都是癌症的「幫凶」。

再加上作息不規律、熬夜常態化,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更是火上澆油,加劇了患癌風險。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讓人們壓力倍增,工作之餘選擇「癱」在沙發上成了常態,則成了奢侈品。「沒時間」成了懶得運動的借口,也給了癌症可乘之機。

評論截圖

食物的選擇對健康影響深遠。此前,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全球健康飲食排行榜,揭示了一個顯著趨勢: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原汁原味、少加工的食物,而這些地區的人們平均較高,罹患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概率較低。

相反,過度加工食品盛行的地區,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

以結直腸癌為例,紅肉和加工肉類已被確認為主要風險因素。

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關注身體變化也至關重要。癌症的生存率,與早期發現息息相關。然而,現實中,許多人除了被單位要求體檢外,幾乎沒有定期體檢的意識。

即使在醫療體系較完善的發達國家,定期體檢的人數仍然較低。由於許多癌症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等到身體出現異常時,往往已是晚期,此時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寫在最後

現代人需要的不僅是 「抗壓能力」,更需要 「抗癌能力」。

好好吃飯、好好運動、好好睡覺、好好享受生活,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最有效的「抗癌良方」。

請記住——你的健康無可替代,沒有人能替你承受疾病的痛苦,也沒有人能取代你在家人和朋友心中的位置。好好珍惜自己,才是對生命最好的負責。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英國大家談,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