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進澳洲私校后,這群華人父母開始大搞娃娃親
共2042字 | 預計閱讀時4分鐘
娃娃親,也叫做「指腹為婚」,是在中國舊社會流行的一種婚約,這種婚約不受法律保護,通常也沒有強制履行的義務,主要是由雙方父母在孩子們年少時撮合。
隨著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完成城市化,這種民間的習俗已經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
但是,在7000公裡外的澳大利亞,這種「陋習」卻在悄然發芽,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澳洲各大貴族和私立學校里蔓延。
「太奇葩了,那小男孩上來就衝著我喊爸爸,我一開始以為是孩子們之間玩過家家,結果他的父母也過來握著我的手說親家好,而且是當著全班同學、老師還有很多家長的面,我當時完全沒有反應過來是什麼情況。」
今年41歲的Frank(化名)在接受《澳洲財經見聞》採訪時告訴我們,自己和妻子已經移民澳洲30多年,育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大女兒已經在8年級(初二),而小女兒今年剛剛上2年級(8歲)。
在親身經歷了澳洲的高中、大學以及職場之後,Frank被這波突如其來的,跨越文化和年代的「降維打擊」打得手足無措。
《澳洲財經見聞》記者:「您當時是怎麼回應的呢,對方又是什麼態度?」
Frank: 「我把孩子拉到一邊就問啊,我說你們最近在排練舞台劇嗎,我怎麼不知道啊。然後我女兒說沒有排練,這家的父母經常在學校里叫她兒媳婦,說他們不會英語,但遇到人就指著說 『you are his wife』。我聽完氣得直哆嗦,這都XX什麼玩意兒啊!」
記者:「這樣的行為校方有沒有干預呢?」
Frank: 「校方沒有直接干預,因為對方說中文,學校里老師聽不懂。而且我作為父親,最氣氛的是這些家長其實非常狡猾,學校里平時是不會讓父母和其他孩子接觸的,這些家長就專門挑運動會,或者是申請到學校當志願者,然後來接觸符合他們目標的孩子。」
記者:「他們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您的經歷是否屬於個別現象呢?」
Frank: 「我一開始也以為是個別情況,但是和其他年級以及外校的家長溝通后發現,這種情況完全不是個例……動機無非就是要錢嘛,被盯上的孩子,家庭條件基本都很好,而且據我所知,(搞娃娃親)就是在私校最常見。」
確實,澳洲私校和公校之間存在巨大的費用差距。
數據顯示,全澳10大最昂貴的私校中,8所在新州、2所在維州,在列的每一所私校的12年級(高三)學費都在47,500澳元(21.3萬元人民幣)以上。
作為私校龍頭的吉朗文法學校(Geelong Grammar School),其12年級學費則高達52,612澳元(24萬元人民幣),而寄宿學生的學費更是逼近每年11萬澳元(48.2萬元人民幣)。
這些學費高昂的貴族學校往往都配備一條龍服務——從幼兒園(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Centre/ECLC)一路到高三,對於經濟實力雄厚的家長來說,就可以把孩子從幼兒園送進學校,一直學習到高三畢業,直接邁進大學。
記者:「您剛才提到,這些搞娃娃親的家長一般是以經濟利益為目的,那他們是如何負擔得起私校,或者貴族學校的費用的呢?」
Frank: 「通常來說,除了學費以外,私校是有很多門檻的,比如父母的職業背景調查,孩子的學習、心智能力考查等等,但是這幾年澳洲經濟確實不好,每年動輒小10萬澳元的學費就勸退很多家庭了,所以考查條件放寬了很多。」
「他們進入私校,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就是靠獎學金,一般來說,很多老牌私校並不是很注重抓學習,但是每年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又需要裝點門面,所以就在高中三年的時候會通過獎學金吸引公校學生,這就是第一種途徑。」
第二種途徑,就是私校會在幾個特定的年級擴招,那你想想看,從幼兒園一路讀上來的家庭起碼花了幾十萬澳幣了,那些半路插班進來的,成本就低得多了。」
除了巨大的學費差距以外,澳洲經濟和社會結構在近10年來發生了迅速變遷,由「鐵礦石盛世(Mining Boom)」帶來的歷史級紅利逐漸消退,但財富更迭帶來的房價、物價以及教育成本暴漲,卻讓許多家庭陷入財政困境。
與此同時,社會階級的固化,也將無數年輕人的命運困在了鴻溝的彼岸。
但是,除了大量反對的聲音以外,我們走訪的少數家庭卻對娃娃親表示並不反對。其中,Fionna (化名)就表示,戀愛是自由的,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夠遇到一個條件足夠好的另一半,那麼他們父母的擔憂就迎刃而解了。
「我不覺得是個事兒,我18歲就和我老公在一起了,每個人都有追逐幸福和物質的權利,父母(通過娃娃親)來幫孩子一把(實現物質生活的富足),沒毛病。」
記者:「您說戀愛是自由的,那是不是代表感情的事情應該交給當事人呢?而且早戀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呢?」
Fionna: 「感情都是靠培養出來的,一來一往不就熟絡了?說白了,(反對娃娃親的父母)都是些精緻的利己主義,我就問你,如果你孩子能找一個身價1億的,你還反不反對他們結婚?天天拿錢回家給你享福,你要不要?再說了,談戀愛犯法了么?」
很遺憾的是,我們與Fionna的對話未能繼續。
但是,通過我們走訪的多個家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大部分家長對娃娃親持強烈反對態度。
在採訪的最後,Frank告訴我們,已經將「莫名其妙成為親家」一事與學校溝通,學校也承諾將重點關注,保證孩子在校期間的身心健康。
另外,Frank還強調,尊重個人自由與尊嚴是澳洲的核心價值觀,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幸福、富足的生活,更是每個人應該遵守的社會秩序。
那些通過孩子來投機取巧的歪風邪氣不屬於澳大利亞。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