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澳洲這種兼職千萬別做,最高或被終身監禁

線上銀行簡化開戶流程的政策正面臨嚴峻考驗。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目前多家數字銀行允許客戶僅憑證件號碼即可在線開戶,無需驗證實體文件。

而這一漏洞正在被犯罪團伙大規模利用,形成專業化運作的」騾子賬戶」產業鏈。

1、騾子賬戶犯罪在澳州高發

據官方數據顯示,2023-2024財年全澳主要銀行關閉了超10,000個涉嫌欺詐的騾子賬戶。

該種犯罪欺詐網路呈現高度組織化特徵:在Facebook等平台,匿名用戶明碼標價收購各類銀行賬戶,Bendigo或Up賬戶報價350賬戶200澳元,、St George、Ubank等銀行賬戶則以150澳元交易。

聯邦政府金融犯罪情報機構AUSTRAC的Jon Brewer認為,這種情況比直接使用盜用身份開設欺詐賬戶更為普遍。

由AUSTRAC牽頭的Fintel Alliance報告顯示,國際學生和臨時居民成為詐騙分子獲取賬戶的主要目標。

騾子賬戶持有者通常能獲得200-500澳元報酬,或收取賬戶資金10%的傭金。

Brewer向人們發出警告稱:這種交易已構成犯罪,」這不是無受害者犯罪,這些收益來自真實受害者的損失。」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表示,參与資金轉移的罪犯最高可面臨終身監禁,但犯罪鏈條底層的賬戶提供者往往意識不到其行為的嚴重性。Fintel Alliance報告揭示,部分印度學生用真實證件開戶后返回母國,賬戶隨即被犯罪集團用於轉移贓款,如某銀行冒充詐騙案中,30萬澳元贓款通過11個學生賬戶經ATM取現洗白。調查發現這些賬戶多數由印度學生用真實證件開設,但資金提取時學生已返回印度,賬戶的控制權已經在他人手裡。

調查發現這些賬戶多數由印度學生用真實證件開設,但資金提取時學生已返回印度,賬戶的控制權已經在他人手裡。

2、只需證件號碼就能輕鬆開戶?

NAB旗下的數字銀行Ubank等機構曾宣傳」幾分鐘內開戶」,但正是數字銀行的這種便捷開戶機製成為了犯罪突破口。

以NAB旗下Ubank為例,2023年一位七旬退休女士Anne(化名)發現,詐騙者僅憑其被盜的卡號(未提供實體卡)就成功開設了兩個賬戶。

根據提供給澳大利亞金融投訴管理局 (ACFA) 的信息,第三方提供了該女子的姓名、出生日期、地址和醫療保險卡詳細信息,但銀行並未要求或獲得實際醫療保險卡的副本或記錄。

直到去年2月底,她收到 Ubank 寄來的一張「淡藍色銀行卡」,才發現自己的身份被盜用了。

Anne表示:」僅憑Medicare卡號就能開戶令我震驚,銀行竟然不需要任何實體證件。」

隨後,Anne向AFCA發起投訴,指控銀行未能對其問題給出滿意答覆。

但AFCA最終裁定支持銀行,認為其」在意識到欺詐行為後……對投訴作出了恰當回應」。

Ubank反欺詐負責人Jacob Donohue將Anne的案例描述為「身份盜竊的一個不幸的例子,個人信息在銀行渠道之外被泄露,並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犯罪分子利用」。

不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以Anne名義開設的賬戶被用於任何詐騙交易。

據悉,由於管轄許可權制,AFCA無法審查Ubank最初開設欺詐賬戶的行為是否合規。

AFCA發言人表示:」在2026年3月新規生效前,我們只能審查與投訴人存在直接客戶關係的銀行(即』資金轉出方』銀行)的行為。」

Ubank現已取消僅憑Medicare卡開戶政策,但仍允許使用駕照或護照信息(無需實體證件)開戶。

實測顯示,不止Ubank,目前多家澳大利亞數字銀行仍存在無需實體證件即可開戶的情況。

3、騾子賬戶偵查困難

騾子賬戶的特殊性加劇了執法難度。

網路安全公司Cybertrace負責人Dan Halpin分析指出,這些賬戶往往始於合法開戶,後期被犯罪分子通過購買、誘騙或黑客手段接管。

銀行數據顯示,NAB集團2024財年關閉5,669個可疑賬戶居首,聯邦銀行與Westpac分別處理3,000和2,200個賬戶。後者因引入面部識別等生物驗證技術,使客戶詐騙損失同比下降29%。

好在,現行監管體系正在逐步補缺漏洞。

在Anne的案例中,AFCA因管轄許可權制無法審查Ubank的開戶流程合規性,而這種情況將在2026年3月隨新聯邦法律實施改變——接收贓款的銀行可能需承擔賠償責任。

另外,現在澳大利亞所有主要實體銀行品牌要求新客戶在線開戶時至少進行一次生物識別驗證(如面部識別),這是澳大利亞銀行協會」反詐騙安全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犯罪調查機構IFW Global執行主席Ken Gamble指出深層矛盾:」澳大利亞銀行賬戶仍然是許多詐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害者對境內銀行賬戶的信任正在被濫用。」

「受害者對向海外轉賬保持警惕,但對境內賬戶卻相對放心,這賦予了詐騙可信度。」

他透露,還有學生因設立公司賬戶獲得數千澳元報酬,這類賬戶因銀行推出賬戶名驗證技術而更具價值。

其實,銀行為了便利客戶而推出便捷的開戶方式,也是為了讓客戶獲得更加便利的服務體驗,但無奈被犯罪分子鑽了空子。

頻發的騾子賬戶犯罪案件,讓便利性與安全性之間的平衡之道,成為了業亟待解決的難題。或許在涉及資金/個人信息安全的關鍵領域內,某些必要的繁瑣還是不能隨意簡化······

素材來源:WAtoday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澳洲小黃鵝,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