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對墨爾本的餐飲業格外難熬…

進入冬天的,街頭變得更安靜了。天黑得早,風也更冷。

當最好喝的咖啡都留不住客人,當再努力的店家也扛不住賬本上的赤字,這個冬天,對墨爾本的餐飲業而言,格外難熬。

人潮不如往年,支出節節攀升,員工難請也難留,甚至連人身安全都成了經營變數。多重因素疊加起來,就是壓在無數小店肩上的現實。

那些關於咖啡與生活的浪漫想象,如今也逐漸被現實冷卻。

1、漂亮飯時代落幕?

總會在凜冽的冬日,懷念起夏日傍晚的溫柔——8點半那時陽光還沒褪去,CBD街頭已亮著暖黃燈光。

推開一家裝潢雅緻的小館,坐在窗邊,點一杯冰白,幾隻剛開的生蚝,空氣里飄著披薩香,也是生活的鬆弛感。

位於CBD的 Pearl Chablis and Oyster Bar 和它的姐妹店 Pinchy』s Lobster & Champagne Bar,已經宣布將在7月中旬陸續關閉。

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兩家店一度承包了墨爾本小紅書「精緻漂亮飯」標籤,環境精緻,風格法式,是很多人拍照打卡、約會聚餐、慶祝生日的首選。

Jeremy Schinck 是一位在餐飲行業打拚了三十多年的老將。但面對如今的現實,他坦言「真的撐不下去了」。

這次關門,背後是疫情遺留下的連鎖反應——人流不再、債務高築、經營成本年年攀升,而收入卻越來越難以為繼。

「我們再怎麼努力工作,也只是賺著疫情前一半的錢。」他無奈地說,「夏天的利潤根本補不回冬天的虧空。」但最令他頭痛的,其實是「人」。

Schinck坦率地表示,現在很難找到願意紮根、認真做事的員工。疫情過後,很多新一代的從業者將這份工作視為臨時選擇,不願長期投入。

「他們乾著入門級的工作,心態卻像打零工;頻繁跳槽、不夠上心、出了問題推卸責任。」

這不僅影響了日常運轉,更慢慢侵蝕了品牌的口碑和客戶的信任。「不是工資太低,而是職業精神出了問題。」他說。

有時候,餐廳真不是被經營難壓垮,而是被態度擊倒。

他甚至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建議:或許也該借鑒歐洲部分國家的做法,推動餐飲行業實行職業認證制度,讓從業者真正意識到:這是一份值得尊重的專業,而不只是短暫停留的工作台。

2、老闆:「我不想死」

除了財務上的重壓,安全問題也成了壓垮這個行業的另一根稻草。

在Footscray街頭,開業還不到七個月的Eleven:11 Café,曾憑藉「全墨爾本最好喝的咖啡」贏得一眾常客的心。

然而就在6月20日,店主Moustafa Saoud在店內遭遇暴力襲擊,被一名戴帽男子反覆毆打、腳踹。這一幕被監控完整拍下,讓人心驚。

對方在襲擊前曾兩度走進店裡索要香煙,被拒后第三次返回,便動手施暴。

事發后,Moustafa和他的兄弟、也是店鋪的合伙人Alex不得不做出艱難決定:關閉傾注心血的小店。原因很直接——不安全。

「我不想為了生意賠上命。」Moustafa在採訪中說。他的弟弟也坦言:「我不想讓爸媽擔心,也不想讓他再受傷。真的不值得。」

有顧客難過地說:「這是我喝過最好的咖啡,沒有之一。」

熟悉的門面逐漸暗下燈火,那些曾撐起城市煙火氣的小店,一個個悄然謝幕。

不是經營不力,也不是誰不夠努力,而是在高成本、低人流、人才斷層與安全焦慮的夾縫中,曾經熱鬧非凡的餐飲業,正一步步走向沉寂。

這一切,早已不只是幾家店鋪的命運,而是一座城市共同面對的陣痛。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澳洲的家一墨爾本,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