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我的美甲店,也喜歡紐西蘭。但我要離開了。」
這句話,出自一位在紐西蘭生活了9年的華人媽媽Aveling Li。
她即將關掉自己經營2年的美甲店,和伴侶、女兒一起搬去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對此,紐西蘭媒體Stuff報道:「成千上萬的人離開紐西蘭,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01
在紐西蘭9年,決定離開
Aveling從小在北京長大,9年前來到紐西蘭。
當時她是一名單親媽媽,覺得北京生活不太容易,而紐西蘭「更包容」。
Aveling先是在奧克蘭住了2年,後來搬到基督城,拿到了永久居民身份。
她在基督城Merivale郊區經營美甲沙龍已有2年,她表示,生意正在好轉。
Aveling和女兒Kaixin
但是,她還是決定重新出發。
對於離開紐西蘭,離開這個行業,Aveling感到「非常難過」。「我喜歡這份工作。」她說。
她和伴侶是在奧克蘭認識的,伴侶出生於印度,是紐西蘭公民。
他們在基督城有一家電影製作公司,主要為一些中國品牌製作廣告。
疫情之前,公司的業務很多,但疫情之後就「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狀態了」。
所以他們決定,重新出發,目的地是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02
「不是因為經濟壓力」
Aveling表示,選擇離開並不是因為經濟壓力或紐西蘭的生活成本。
她認為,在紐西蘭,創意或媒體行業的思維「有點本地化」,而澳洲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到了布里斯班后,他們想在社交媒體領域嘗試一些更有創意的事情。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Aveling想要住在氣候更溫暖的地方。
在澳洲,女兒也有機會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Aveling還希望搬到澳洲能夠給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唱歌帶來新的機會。
她熱愛唱歌,曾夢想組建樂隊並在酒吧表演。
她說:「我唱的很多是中文歌,而布里斯班有更多的華人,我的聽眾變多了。」
她還期待搬去布里斯班后,能夠有更多機會穿時尚的衣服。
Aveling說,在基督城,「你不會在時尚上花錢。但如果我要住在布里斯班,我就會為時尚花很多錢。」
相比基督城,布里斯班有更多「穿得漂亮」的理由。
03
紐西蘭華人「二次移民」
Aveling的經歷並不是孤例,過去18個月,紐西蘭公民凈遷出人數持續上升。
2023年至2024年,紐西蘭凈遷出人數達13萬人,華人也不在少數。
離開的不只是年輕人去海外闖蕩和體驗的「OE」,越來越多的是像Aveling一樣的有孩子、有技能的家庭。
這些人的移居成本更高,一旦離開,就不太可能回來。
網路上越來越多華人討論「從紐西蘭潤澳」。
還沒潤的在網上發帖,猶豫不決,焦慮不安,到處詢問過來人的經驗。
已經過去的華人也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很多人都表示,這家搬得一點也不後悔。
「雖然我從奧克蘭到墨爾本相當於是pay cut,但是生活幸福度高很多,工作也輕鬆不少,墨爾本房價超級可負擔。」一位網友說。
還有人表示,從奧克蘭到悉尼,一開始不適應,但後面就發現澳洲機會更多。
「澳洲工作好生意也機會多,學校教育資源好,當然也更卷。冬天沒那麼多雨,直飛航班多。」
但他也表示,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各有特色,最重要是選擇適合自己的。
當然,也有部分華人在真實經歷過後,還是選擇了搬回紐西蘭。
「澳洲安逸程度不如紐西蘭,再待一段時間,再不適應,就要迴流了。」
這位網友還表示,「有時候真的自己體驗下來,才發現沒有網路上說的那麼好。」
對於紐西蘭本地人來說,一些人對於這種「二次移民」也有一些不滿。
有人質疑,很多移民只是把紐西蘭當跳板——「來了拿身份,然後去澳洲」,並不對紐西蘭真正投入。
經濟學家Sharon Zollner指出,紐西蘭目前面臨的困境是:許多技術熟練的紐西蘭人離開,而引進的移民往往屬於「較低技能水平」,這種人才結構的失衡不斷加劇。
04
美國富豪反潤紐西蘭
與此同時,一些人儘力逃離的國家,仍然被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富人瘋狂「看中」。
最新數據顯示,激流島的部分街區如今已經超過奧克蘭傳統富人區Remuera和Herne Bay,成為最貴街區。
尤其是來自美國的問詢和成交量顯著增加。
一棟擁有私人海灘、直升機停機坪和酒窖的豪宅,掛牌2000萬紐幣。
掛牌信息首頁寫著:「歡迎海外買家垂詢。」
有些房產甚至根本不上市場公開銷售,只在私人渠道中完成交易。
到7月1日,奧克蘭地區房產中價位最貴的前10大街區中,有3個位於激流島。
Cotality數據
有人離開,也有人湧入,很多人認為因此唱衰紐西蘭很片面。
正如一位高贊網友的評論所說,「人們從一個國家搬到另一個國家本就是常態。
「事實上,每年也有成千上萬的家庭搬來紐西蘭——有的甚至是從澳洲搬過來的。
「紐西蘭不是天堂,也不容易成功。但對很多人來說,它依然值得留下來。」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