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 部委以下團派勢力三佔一 李克強面臨挑戰
(中央社記者蘇妍鳳台北2日電)攤開大陸中央、部委、省市官員名單可以發現,除中央直屬機構及國務院部委外,“團派”勢力基本已達1/3,團派將成影響中國的主要能量之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又簡稱共青團,團派指的就是以共青團成員為主的政治勢力,為中共幹部儲備培育系統。但因中共過去存在大量“老革命”、“老資格”,官員晉陞遵循“論資排輩”,因此共青團出來的人,常被認為“嘴上沒毛,做事不牢”,難受重任。
在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擔任第9屆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后,先後有胡錦濤、李克強2位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並擔任中共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近年,有共青團背景的高官則被視為“總書記人馬”。
胡溫掌權10年間,中國官場3大山頭:上海幫、太子黨、團派(共青團)勢力此消彼長,發生很大變化。
上海幫隨著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曾慶紅退休,實力驟減。主要盤據在解放軍的太子黨們,也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後,局勢漸朗,由習近平佔據大局。
團派這些年則默默著手中央布局,並不斷蠶食地方省長、省委書記等要職,在黨政系統及地方領導中形成極大勢力。
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9人常委中,有胡錦濤、李克強;25人組成的中央政治局,團派就佔了7人,包括胡錦濤、李克強、王兆國、劉延東、李源潮、王樂泉、汪洋。
在國務院部委中,則有韓長賦、蔡武、吳愛英、李立國、楊晶等。
地方省市更囊括了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內蒙書記胡春華、湖南書記周強、山西書記袁純清、吉林書記孫政才、四川書記劉奇葆等。
分析稱,團派崛起主要得益於源源不絕的人才,無青黃不接的憂慮;更重要的是,李源潮早就卡位中央組織部部長核心職務,方便給團派官員增加“履歷”。
由於省委書記、省長是當然的中央委員,也就是說未來中共18大的中央委員中,有共青團背景的將遠超太子黨和上海幫,一旦進行黨內投票,將佔絕對多數。
不過,也有觀察指出,團派後續影響力,主要取決當政者團派背景數量,以及18大后團派領軍人物李克強等在黨內強勢與否,否則團派勢力將受到一定挫折。
來源:阿波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