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中國經濟

【希望之聲2024年6月9日】(希望之聲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將在北京召開。一般而言,三中全會通常要為未來的經濟發展指明方向,而此次三中全會卻姍姍來遲,似乎顯示習近平對修復中國經濟的興趣不大。對此,華府智庫中國問題專家總結了四種看法。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6月6日發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的文章。
文章表示,關於為什麼習近平為什麼沒有採取大動作來修復經濟,第一種看法是,「他不知道」。
有人猜測,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狀況不佳「一無所知」,因為中共官員們不想告訴他壞消息,擔心他會責怪傳遞消息的人。因此,人們認為,他們只向習提供經過美化、正面的報告。
一位消息人士稱,他們聽說中南海的基層官員已要求外部研究人員只提交正面報告。
另一位消息人士稱,控制向習近平提交論文的高級官員與安全和宣傳機構沆瀣一氣,因此習只能閱讀到他們提供信息。
不過,與甘思德交談過的其他人強烈反對這種說法。
一位向中共提交研究報告的專家表示,他們被告知要提供不加掩飾的分析,因為領導層希望收到相反的觀點。
第二種觀點是,「他不知道該做什麼」。
甘思德寫道,雖然習近平和其他中共高層領導人消息靈通,但他們面臨著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問題清單很長: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債務膨脹、生育率暴跌、不平等加劇、香港民眾不滿、與西方和中國大多數鄰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加劇,但解決方案卻不簡單。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他們聽說,在一些問題上,領導層就如何解決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辯論,推遲了決策和新政策的推出。例如,中共領導層顯然在2023年夏天就將股市疲軟視為一個問題,但直到2024 年初中共證券監管機構負責人被替換后,新舉措才推出。
一些消息人士強調,高級官員素質下降,他們將李強與去年秋天突然去世的李克強進行了負面比較。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何立峰被認為能力不如其前任劉鶴。
第三個看法是,「他不在乎」。
這種看法的根源在於,習近平的首要任務是加強中共的權力壟斷和他個人的政治主導地位。儘管媒體報導他視察工廠並就各種經濟挑戰舉行討論會,但他自己的日常日程可能主要是處理安全和政治問題,包括人事決定,而不是經濟。
這種觀點的核心是,習近平似乎願意為了民族主義和中共的統治地位而犧牲經濟。值得注意的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年齡較大(60 歲以上);他們強調習近平和毛澤東在性格上明顯相似,以及這兩個時期在強調意識形態純潔性和階級鬥爭方面的相似之處,這導致了中國百姓和中共精英之間巨大的緊張關係。
最後一個觀點是,「他不同意」。
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習近平和他的副手不同意那種對現行政策的批評。習當局可能認為,由於失去了獲得西方技術、市場和資金的可靠渠道,中國別無選擇,只能優先發展國內技術,並儘可能多地掌握全球供應鏈的主導權。
更重要的是,中共領導人可以拿出一些證據表明他們的計劃正在奏效,例如,在電動汽車和電池領域的主導地位、世界最長的高鐵系統、C919單通道商用飛機、一系列廣受歡迎的互聯網平台、北斗衛星系統等等。
甘思德表示,多數受訪者選擇了最後一種看法。他們認為,習近平強烈認為控制先進技術對於中國經濟和戰略需求至關重要,並正在大力實施這一願景。因此,投資從房地產轉向先進位造業,中共大力支持新興技術,這些技術既可以促進增長,又可以加強國家安全。其他人認為習近平無知、無能或不感興趣,而他們認為習近平目標明確、果斷。
然而,支持「他不同意」的人分成了兩個陣營。大多數選擇這一看法的人認為,中共領導層犯了一個戰略錯誤,他們採取了大規模的工業政策,並把賭注押在了控制未來技術上,這明顯是國家主義的方向。從這個角度來看,放棄自由化和對家庭和消費關注不足意味著生產力下降、債務增加、增長放緩,以及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緊張關係加劇。
中共領導層可能會證明批評者的錯誤,但如果不能,也有兩個潛在的不確定因素。首先,這是一場重大的經濟危機,將引發政治清算;其次,公眾可能會起來抗議並試圖徹底推翻中共。但是,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雖然暗中醞釀的可能比局外人看到的要多,但這些情況在短期和中期內似乎不可能發生。
文章最後寫到,這項非正式調查談不上科學,但它表明中國社會各界與中共領導人之間以及北京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分歧正在加劇,預示著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的緊張和衝突。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習近平與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