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王朝倒計時? 百度百科詞條直言不諱

2024年09月22日 20:24

大陸百科記錄的「」詞條,就介紹:「塌方式腐敗是當代腐敗的重要形式之一……塌方式腐敗是個人腐敗量變積累發展成集體腐敗質變的必然結果,是腐敗問題即將進入終極階段的前奏。塌方式腐敗現象在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並非某國家或某時期才有的特殊產物,歷朝歷代的末期都出現過塌方式腐敗。」

各級黨政軍企,層層均現塌方式腐敗。而大陸百度百科就解釋塌方式腐敗為政權末日之象,引人關注。有評論認為,當下層官場的塌方式腐敗正是政權陽壽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的預兆。

據中共中紀委官網消息統計,今年1月1日至9月13日,中紀委共查辦40名中管幹部,其中正省部級7人,副省部級28人,廳局級5人。2023年1月至12月,中紀委查辦的中管幹部共計45人,為2012年中共以來查辦中管幹部最多的一年。

近兩年,隨著火箭軍大案爆發,火箭軍高層被「一鍋端」,前後兩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魏鳳和、李尚福落馬,以及其他一些高級將領被失蹤或被查,中共軍工系統一批高官也被被查或被失蹤。

全國各地黨政系統頻現塌方式腐敗。

比如,河北官場近幾個月發生「大地震」。大陸媒體報道,自今年4月5日以來,河北當局連續公布的11名落馬省管幹部,均與唐山有關。包括唐山市副市長李建忠,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遷西縣委書記李貴富,唐山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郭彥洪,唐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潔,唐山師範學院黨委原書記孫貴,唐山市副市長郝志軍,唐山市委常委、曹妃甸區委書記侯旭,河北發改委副主任韓國強(曾任唐山下屬遷安市市長、遷安等),河北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和春軍被查(曾任唐山副市長等職)。

唐山市委4任宣傳部部長先後落馬,包括剛落馬的李麗,李麗的前任楊潔,楊潔的前任於山,于山的前任郭彥洪。

廣東也現塌方式腐敗,最近原中共廣東惠州市委書記威被立案調查。網民發現,以陳奕威為首的原惠州市委領導班子,10名市委常委至少有7人落馬,貪腐率達7成,而且連續3任惠州市長落馬。

省會貴陽市長馬寧宇近日被調查,貴陽已有連續4任市長落馬,前3人分別是李再勇、劉文新、陳晏。網民紛紛感慨「前腐後繼」。

有評論認為,當下層層官場的塌方式腐敗正是中共政權陽壽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的預兆。北京天安門資料照。(Feng Li/Getty Images)

今年4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原常委、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秦如培被查。秦如培曾擔任貴州省委常委、常務。近期落馬的貴州五隻老虎,很多也跟秦如培有著密切的關係。落馬的省長、省委書記孫志剛,曾是秦如培的直屬領導。落馬的省政協副主席陳晏,曾是秦如培手下的貴安開投的董事長,接手了他的貴安新區。落馬的副省長李再勇,曾是秦如培貴州農學院的同專業學弟,接手了他貴州常務副省長。落馬的省政協副主席周建琨,接手了秦如培回省里升任后留下的畢節市委書記,落馬的省紀委副書記張平,是秦如培老根基地貴陽走出來的,

秦如培的直屬老部下,貴州農村信用社理事長馬林波、貴州銀行董事長李志明、貴安開投董事長向昀、省金融辦主任的麻紹敏等人也已集中落馬。9月剛落馬的省交通廳正廳級幹部潘海,曾是秦如培手下貴安開投的副書記、貴州建投(七冶建設)的董事長。

據中紀委的官方介紹,貴州省今年上半年就立案85名省管幹部,做出黨紀政務處分5090人。該省國企領域今年1至5月就已經查處案件533件、548人。

時評人士高新近日在盤點各地塌方式腐敗現象之後表示,難怪連中共的大外宣媒體都刊文哀嘆「塌方式腐敗再現中國多地」。

有意思的是,大陸百度百科記錄的「塌方式腐敗」詞條,就介紹:「塌方式腐敗是當代腐敗的重要形式之一……塌方式腐敗是個人腐敗量變積累發展成集體腐敗質變的必然結果,是腐敗問題即將進入終極階段的前奏。塌方式腐敗現象在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並非某國家或某時期才有的特殊產物,歷朝歷代的末期都出現過塌方式腐敗。」

高新據此表示,「一點沒錯!從貴州折射全國,層層官場的塌方式腐敗正是共產習氏王朝的陽壽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的預兆。」

(網路截圖)

延伸閱讀:下午察:塌方式腐敗再現多地

來源: 

中共在今年7月中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誓言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嚴肅查處政商勾連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問題。全會落幕後,多地陸續被曝出現塌方式腐敗。

為期四天的三中全會7月18日落幕後,中共廣東省紀委監委7月20日通報,已退休兩年的廣東惠州原市委書記、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原廳長陳奕威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審查調查。

陳奕威也成為惠州市第十一屆市委10名常委中第七名被查官員。這很快引起中國輿論熱議。

有網民稱,「這個地方的腐敗實在是觸目驚心」,同屆市委常委10個人「進去了七個,三任市長前腐後繼,還不算拔出蘿蔔帶出來的泥」。

62歲的陳奕威是廣東潮州潮安人,先後在潮州、汕頭、揭陽工作過,2011年由揭陽市長轉任惠州市長,兩年後任惠州市委書記。

2018年6月,擔任惠州「一把手」五年的陳奕威,出任廣東人社廳廳長,並於2022年6月年屆60歲卸任退休。

來源:大紀元

大陸百度百科記錄的「塌方式腐敗」詞條,就介紹:「塌方式腐敗是當代腐敗的重要形式之一……塌方式腐敗是個人腐敗量變積累發展成集體腐敗質變的必然結果,是腐敗問題即將進入終極階段的前奏。塌方式腐敗現象在古今中外都屢見不鮮,並非某國家或某時期才有的特殊產物,歷朝歷代的末期都出現過塌方式腐敗。」

據中國媒體和網民梳理,這10人中除了王開洲、黃樹正、胡建斌之外,其它七人都已被通報落馬,貪腐比例高達70%。

其中,2017年起兼任惠州宣傳部長的江菊蓮在2018年8月最先落馬;今年則已有兩人落馬,在陳奕威之前,李敏先在5月被查。

惠州2007年以來已有連續三任市長被查,包括李汝求(2007年至2011年任)、陳奕威(2011年至2013年任)、麥教猛(2013年至2018年任),這顯示惠州不僅出現坍塌式腐敗,而且前任和接任者還「前腐後繼」。

與陳奕威搭班子的市長麥教猛早在2022年4月已落馬。麥教猛是湛江雷州人,長期在湛江工作,官至湛江市委副書記、書記。他2013年5月出任惠州市長,五年後轉任廣東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後任改制后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直至被查。

官方通報稱,麥教猛生活腐化,毫無敬畏,將公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承攬工程、工程款撥付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2020年7月至12月,麥教猛被指先後三次接受私營企業主宴請,食用高檔菜肴、飲用高檔酒水。2021年7月至8月,他還三次收受私營企業主以裝修款名義,所送禮金共計118.6萬元(,下同,21.9萬新元)。

陳奕威與麥教猛在惠州搭檔五年,並在2018年年中幾乎同時離開惠州。

腐敗衝擊惠州經濟競爭力

同屆市委常委班子多人相繼落馬,顯示尋租文化大概率從上至下在當地領導層蔓延,上行下效造成不良政治生態,也嚴重損害法治公平正義,以及經濟社會有序發展。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的惠州,毗鄰深圳、東莞,地處珠江口東岸,地理位置優越。這座廣東東南地級市也是為數不多既與廣州、深圳兩座一線城市接壤,又擁有出海口的城市。

在第十一屆市委常委2016年主政前,從2008年至2013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高達14.1%,連續六年位列珠三角前三,號稱珠三角發展最快的城市。

惠州自2012年還反超中山,成為廣東第五大城市,排在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之後。

但2014年之後,惠州高速發展腳步放緩,整個「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期間,GDP年均增長僅5.5%。

昔日的珠三角新貴,近10年經濟增長放緩,也體現在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GDP差距上。

2012年,惠州與廣東第四城東莞的經濟差距為2838億元;但到去年,這一差距被拉大至5978億元。同為深圳鄰居,東莞GDP已超萬億,惠州卻已掉隊。

有中國輿論在陳奕威落馬後指出,腐敗是經濟發展最大的攔路虎和絆腳石,導致陳奕威2011年到任之初許下讓惠州發展更好更快的承諾,無法兌現。

貴陽的「前腐後繼」

「前腐後繼」的現象也出現在近年頻頻發生官場震蕩的貴州。

省會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寧宇8月6日被通報落馬,成為「貴州首貪」李再勇(2011年至2013年任)、劉文新(2013年至2017年任)、陳晏(2017年至2021年任)以來,連續第四任被查的貴陽市長。

貴陽連續四任市長落馬,左起是馬寧宇、李再勇、劉文新、陳晏。(互聯網)

馬寧宇是「75后」清華高材生,曾在清華任教,踏入官場后刷新多個最年輕紀錄,包括2011年在貴州成為最年輕省級團委書記,年僅35歲;2021年在貴陽成為省會城市最年輕市長,年僅45歲。

馬寧宇落馬前夕毫無預兆。他8月5日仍參加公開活動,到貴陽市觀山湖區調研。

據《貴陽日報》報道,中共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胡忠雄8月6日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馬寧宇案影響極其惡劣,教訓極其深刻,敦促貴陽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以馬寧宇案為鏡鑒,結合開展孫志剛案和李再勇、周建琨案以案促改。

曾主管中國國家醫療改革長達五年的中共貴州原省委書記孫志剛,去年8月落馬,成為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來首名落馬的卸任省級黨委書記、以及第三名與貴州官場有淵源的落馬高官。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周建琨、貴州省政協原副主席李再勇已先後在2022年11月、去年3月被查;孫志剛曾與他們共事。

62歲的李再勇曾長期在貴州工作,被指大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肆意違規舉債融資,造成重大債務風險。重慶法院今年5月一審李再勇案,顯示他在貴州官場從政25年中受賄多達4.32億余元。

塌方式腐敗典型案例

塌方式腐敗指的是一定範圍內的系統性腐敗,俗稱「一窩黑」。

2012年中共開啟反腐運動后,最典型的地方上塌方式腐敗發生在山西。自2014年以來,當地的省部級幹部共有七人落馬,省會城市連續三任市委書記、三任公安局長被查。

山西共轄的11個地級市中,當年有至少七個市、超過30名官員被查,其中既有「夫妻檔」,也有「父子兵」。

最不堪的是太原市和高平市。太原先後有三任市委書記、連續三任市公安局局長出問題;高平市在八年中連續三任市長都因涉貪被查。

近年來多地發生塌方式腐敗,不乏在同一崗位上多任官員被查的情況。

今年1月落馬、7月底被開除中共黨籍、移送司法的湖南政協原副主席戴道晉,曾於2008年至2011年任湖南郴州市委書記。

自年2006年以來,郴州已有四任書記被查;其中戴道晉、向力力(2011年至2015年任)、易鵬飛(2015年至2021年任)是連續三任被查的郴州一把手。

今年7月25日,雲南曲靖宣威兩任書記同日被通報落馬,分別為許玉才、朱開榮。自1994年宣威撤縣設市的30年來,已有五任市(縣)委書記、三任市(縣)長被查。

據中國媒體不完整統計,類似情況也發生在中國其他地方,包括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五任區委書記落馬)、遼寧鞍山市(四任市委書記落馬)、吉林省吉林市(五任市委書記、三任市長落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三任市委書記、三任市長落馬)、內蒙古通遼市(五任市委書記、三任市長)、江西九江市(四任市委書記落馬)、黑龍江綏化市(三任市委書記、四任市長落馬)、遼寧省公安廳(連續四任公安廳長被查)、遼寧鐵嶺市(三任市委書記、七任市長落馬)、河南漯河市(三任市委書記、五任市長落馬)等。

隨著中共持續縱深推進反腐,不斷向下在省級和基層加碼肅貪,進入公眾視野的塌方式腐敗案件與日增多並不奇怪,不排除還會有更觸目驚心的案件被揭開。

當下中國經濟持續陰霾,官方在地方上深入反腐,相信旨在創造更好的政治生態,為經濟有效運行和長遠發展創造環境,同時也解決民眾面臨的切身之痛。官方不計成本「打虎拍蠅」、大範圍懲治「蠅貪蟻腐」,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震懾作用,是否能讓中國經濟復甦之路走得更順,未來有待觀察。

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