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形勢嚴峻程度已經滲透到公務員;風雲突變,中國科技股崩了【阿波羅網報道】

2025年02月28日 21:37

中國形勢嚴峻程度已經滲透到隊伍惠民支出僅佔GDP的6% ,低於多數國家風雲突變,崩了低端混戰高端失守,機床技術仍被卡脖子中共收緊流動性救基金全線告急

中共財政陷入空前危機,多個領域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經濟模式,甚至滲透到了端著「鐵飯碗「的公務員身上。

中共惠民支出僅佔GDP的6%,低於多數國家。

周一,在上市的股崩了!納斯達克金龍指數大跌了5.24%。

發展高端機床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內容,但十年過去了,中國高端機床產業仍是潰不成軍,外資一統天下。

中共收緊流動性救人民幣,銀行基金全線告急,正悄然衝擊金融體系。

中國形勢嚴峻程度已經滲透到公務員隊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跡象再次表明,中共財政正陷入嚴重的困境。地方政府似乎已經變得非常拮据。他們不得不交換國家持續的危機中留下的未完工和未售出的商品房,來支付各種賬單。

大紀元編譯報導,紐約知名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發文說,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又回到了第三世界經濟體通常採用的原始經濟模式,這說明中共經濟已經墮落到何種地步。

文章說,中國的房開發在高峰時期幾乎佔到經濟總量的25%。由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用於房地產開發的資金很少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這個數字本身就說明了中共經濟問題的嚴重性。

2019年,當北京的規劃者們開始意識到住宅開發已經變得如此過度時,他們沒有預警的突然取消了之前的支持政策,導致無論是開發商還是地方政府都沒有時間做出相應的調整。

首先房地產開發商受到損害,他們開始遭遇倒閉的命運。2021年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破產後,又有多家房地產企業相繼倒閉。

房地產變得停滯不前,消費者購房的速度放緩,金融系統也因大量債務不能償還受到影響。

隨著這些問題的惡化,現在無法從土地出讓中獲得大部分現金流的地方政府發現,自己無力償還在經濟繁榮時期欠下的債務,也無法履行對民眾的公民義務。不僅貸款人被要求等待,地方政府還拖欠各種服務承包商的款項,包括公用事業、垃圾收集、街道清潔和維修。在某些情況下,形勢的嚴峻程度已經滲透到公務員隊伍,教師、醫務人員、警察和消防員等群體連領工資都成問題了。

在沒有現金支付賬單的情況下,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只好求助於他們唯一可以支付賬單的東西:未完工和無人居住的商品房。他們採取的經濟手段實際上就是以物易物。

其中,上海尤安建築設計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Urban Architecture Design)以115套商品房抵償了約1,000萬美元的欠款。

中共政權本可以在剛出現房地產企業倒閉跡象時迅速採取行動,從而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然而直到2023年底當局才開始採取一些行動。此後,他們所做的一切對挽回頹勢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此期間,危機已經積累了太長的時間,隨時可能爆發。

該文章作者米爾頓·埃茲拉蒂還經常為總部位於紐約的《城市雜誌》(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

中共惠民支出僅佔GDP的6%,低於多數國家

英國媒體《金融時報》22日文章稱,中共用於一般民眾的醫療保健和社會保障等惠民支出,低於大多數收入水準相近的國家,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府(中共)僅將GDP的6%左右用於包括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等直接惠及居民的服務,而家庭消費支出則僅佔GDP的38%。

中共的惠民支出落後于金磚國家中的大多數成員國,包括巴西和俄羅斯,也低於許多其它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

該數據採用的是2021年的數據,但這是最新的可比數據。

經濟學界普遍認為,當下中國經濟的癥結在於內需不足、消費低迷,這是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居民收入在分配中佔比過低,大量的資金投向了基礎設施以及高科技等領域。同時,國家提供的醫療、養老和教育等社會福利不健全,遠低於發達國家。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該分析強調北京方面需要增加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以釋放消費潛力。

他告訴《金融時報》:「如果不進行更深入的社會,人們將保留所有這些預防性儲蓄,而不是進行消費。」

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說,「美國家庭平均對自己的社會保障更滿意。而中國的水平往往較低。」

在中國,大多數退休人員「最終需要在之外動用自己的積蓄,中國家庭或許一代代人都堅信(養老)需要依靠自己」。

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深經濟學家莊巨忠研究發現,與高收入國家和經濟體相比,中國家庭消費支出佔GDP比重偏低似乎主要體現在服務消費的不足。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即便中共啟動經濟結構性改革,也不可能長期解決消費不振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政治制度問題。

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曾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是基本(政治)制度問題」,內需不足是極權主義政權的共同特點。中共通過土地、銀行把經濟發展以來賺的大頭都拿走了。

世界上任何地方,要想解決內需不足的問題,要想解決家庭收入佔GDP的比例不至於像中國這麼低,一定靠的是私有化。

風雲突變,崩了

周一,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大跌了5.24%,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股崩了!

阿里巴巴大跌了超過10%。拼多多跌了8.81%,京東跌了7.33%,金山雲和嗶哩嗶哩都跌了超過10%。2倍做多中國互聯網股票ETF跌超12%。

博主「劉曉博說財經」認為,原因可能有兩個

第一,近期中國科技股漲幅太大,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指數年初以來累計漲幅超過了30%,需要回調。

第二,川普要進一步為難中國企業了,尤其是科技企業。

據「財新」昨天下午報道,川普政府可能在幾個方面採取行動。

針對中概股的會計審查力度將升級,美司法部與FBI將聯手調查VIE架構的公司。

對華投資行業審查方面,此前拜登政府只限制了半導體、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現在要增加生物技術、高超音速、航空航天、先進位造、定向能。

資金流動方面,此前把股權投資、債務融資、股權轉換、合資企業、作為LP(有限合伙人)進行的投資都納入受限範圍,但對美國人士投資于在中國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的證券進行了豁免,現在可能也要限制。

上述兩大因素疊加,導致了此次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的大回撤。

A股三大股指繼周一(2月24日)集體收跌后,截至25日收盤,滬指跌0.8%,報3346.04點;深證成指跌1.17%,報10854.5點;創業板指跌1.13%,報2240.59點。

Wind統計顯示,兩市及北交所共1537隻股票上漲,佔比28.55%;3735隻股票下跌,佔比69.37%;另有123隻股票平盤。

低端混戰高端失守,中共機床技術仍被卡脖子

中國用於製造從噴氣發動機零件到微型電路板元件等各種產品的高端機床,仍由歐洲、日本和美國企業在華製造並供應給中國。中國高端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目前不到10%,90%以上靠進口。

中國尤其缺乏用於製造和操作高精度計算機數控(CNC)機床的硬體和軟體,長期以來這類技術一直由德國公司西門子(Siemens)和日本的發那科(Fanuc)主導。

里昂證券日本研究主管莫滕‧保爾森(Morten Paulsen)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西門子和發那科在高端機床市場上構成了雙寡頭壟斷,其他市場進入者幾乎毫無希望獲得准入,因為這就像準備向市場「推銷家庭製作的操作系統電腦」一樣。

美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外國機床公司佔據了中國市場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發那科、三菱和西門子分別佔33%、20%和16%。

大陸媒體「華商韜略」2020年報導稱,18家中國機床大國企幾乎全軍覆沒,並質疑這個所謂的「國之重器」怎麼慘到這一步?低端混戰、中端爭奪、高端失守,企業在夾縫中生存。

中共收緊流動性救人民幣,銀行基金全線告急

中共為保人民幣匯率收緊流動性,正悄然衝擊金融體系。《彭博社》報道,中國人民銀行(People』s Bank of China)本月頻頻回籠資金,製造人民幣稀缺,銀行現金壓力激增,債券基金虧損加劇。10年期國債收益率2月24日升至去年12月最高。

現金荒跡象明顯。知情人士透露,2月中旬,幾大銀行回購市場貸款規模驟降三分之二。國盛證券分析師楊業偉警告,現金借貸成本若持續上漲,銀行放貸能力恐受限,質疑緊縮可持續性。市場顯示,7天期銀行間回購利率超央行逆回購利率,利差超0.5個百分點,資金緊張加劇。銀行存款兩月內驟降四分之一,監管限利率與儲蓄下滑雙重夾擊。

債券市場同樣崩盤。《中國證券報》稱,超半數債券基金年初虧損,投資者拋售籌資,流動性緊縮雪上加霜。中國AI新星DeepSeek熱潮與民企支持信號推高股市,固收基金遭資金外流。德邦證券呂斌指,債券拋售或陷惡性循環。

央行護匯率策略代價高昂。去年9月寬鬆政策曇花一現,隨後因匯率壓力急轉緊縮,雖穩匯率,卻讓銀行與債券雙陷危機。

中國形勢嚴峻程度已經滲透到公務員;風雲突變,中國科技股崩了【阿波羅網報道】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鏈接: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鏈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原文鏈接中國形勢嚴峻程度已經滲透到公務員;風雲突變,中國科技股崩了【阿波羅網報道】,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