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留學生向外國男友要彩禮被逮捕,被判刑半年、驅逐出境

2025年03月11日 11:08

歷史微時刻 ,文章內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歷史微時刻」,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還記得去年的那起中國留學的女博士因為向荷蘭籍要8.8萬歐元,約60w,結果男友直接報警。

最新消息來了,以詐騙的名義刑拘了她6個月,並且

據當時的公開報道,張女士91年出生,人,現在34歲了,她是江西省某高校碩士,然後公派到荷蘭鹿特丹讀博士。

她在留學期間認識了一位荷蘭籍男友,二人感情發展順利,甚至在2024年3月得知張女士懷孕后,共同開始籌備婚禮。(算算日子,去年3月懷孕,今年被判刑半年並驅逐出境,那麼該女子不是在哺乳期就是把孩子打掉了。)

此後,原本令人雙方欣喜的籌備卻因彩禮問題急轉直下。張女士向男友提出支付8.8萬歐元(約合66萬元)作為彩禮的要求。這對她的荷蘭男友來說,是一筆近乎普通人一年收入的巨額金額。

,彩禮是一種傳統習俗,象徵著男方對婚姻的重視和對女方家庭的支持,而在荷蘭等歐家中卻並無這一觀念。更多人普遍認為以結婚為條件索要財物與詐騙無異,尤其是在女方已懷孕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更被視為不正當行為。

對於中國張女士的荷蘭籍男友來說,以結婚為條件索取金錢的行為,不僅難以接受,甚至讓他懷疑張女士的真實意圖是否純粹,擔心這是一場感情騙局。

據悉,張女士在赴歐前曾經歷過一段婚姻,因異地留學導致感情破裂而最終離婚。在她的前段婚姻中,彩禮金額高達66萬元人民幣。或許受這一經歷的影響,她在與現任男友交往時,同樣提出了令人震驚的高額彩禮要求。

然而,這次她的要求卻碰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她的男友是一名外國人,而這一文化差異最終導致了矛盾的爆發。面對張女士堅持要求彩禮,男友嘗試與其溝通,但未能化解分歧。最終,他選擇將這一問題交由處理。有網友普法稱,根據歐美法律,以結婚為目的索要無償財物贈與的,或者以懷孕為目的索要財物贈與的,一律定為詐騙。

在不少歐洲國家的新聞報道中,為了獲得歐洲身份而進行假結婚的案例時有出現。這位荷蘭男子或許也是受此類報道影響,令他將此事和那些可怕的新聞事件聯繫在一起,才決定通過報警尋求解決。

荷蘭警方接到報案后迅速展開調查,並將張女士以涉嫌敲詐罪拘留。根據荷蘭法律,若以婚姻為條件要求高額財物且不具合理性,則可能構成敲詐犯罪。

經過審理,法院認定張女士的行為已超出法律允許的範圍,判處她6個月拘役,並決定在刑期結束后對其實施驅逐出境的處罰。此外,張女士的博士學業也因事件中斷,她的未來受到了嚴重影響。

西方文化【小編推薦:中華文化是高級文化系統】差異:在中國和一些亞洲以及非洲地區,彩禮是婚姻中常見的傳統,象徵對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諾。然而在荷蘭以及一些歐美地區,婚姻更多被視為愛情的結合,與經濟補償無關。一些英文文學作品中也常將彩禮與包辦婚姻、買賣婚姻的現象相結合。這種觀念上的巨大差異讓雙方在面對彩禮問題時難以找到共識。婚姻的本質,終究是兩個獨立靈魂的彼此照亮,而非一場明碼標價的交易。

在本案中,荷蘭法律對以結婚為條件索要高額金錢的行為有明確規定。這反映了荷蘭社會對婚姻平等自由的重視,也提醒我們在異國他鄉生活時,行為應以合法為前提,而非僅僅遵循個人習俗或傳統。

   

即便是在我國,彩禮也是以婚姻為目的的贈與,該目的包含結婚登記、共同生活、孕育子女等多項因素。

司法解釋

根據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24〕1號)以下是彩禮司法解釋的主要內容:

彩禮的定義和範圍:彩禮通常是基於習俗,為了締結婚姻關係而給予的財物。根據當地習俗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如時間、方式、價值等,彩禮的範圍可以被認定為。

彩禮與戀愛期間贈與的區別:彩禮的給付通常具有特定的社會和文化目的,而不僅僅是表達或增進感情。例如,節日或生日等有特殊紀念意義時點的小額禮物或禮金,通常不被視為彩禮。

訴訟主體資格:在婚約財產糾紛中,婚約一方及其實際給付彩禮的父母可以作為共同原告;婚約另一方及其實際接收彩禮的父母可以作為共同被告。

彩禮返還的條件:如果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且共同生活,離婚時一方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然而,如果共同生活時間較短且彩禮數額過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彩禮實際使用及嫁妝情況,綜合考慮彩禮數額、共同生活及孕育情況、雙方過錯等事實,確定是否返還及返還的具體比例。

這些規定旨在平衡雙方利益,防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同時推動文明鄉風建設,減少高額彩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