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提振消費方案」 經濟有救啦?

2025年03月17日 19:29

責編:何平

來源:RFA,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

3月16日,中國官方在頭版醒目位置刊登有關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消息。該方案提出8個方面30項措施,涵蓋增收促消費、服務消費提質、大宗消費升級等,旨在唱響「光明論」,刺激內需、提振經濟。

那麼,這份方案真能成為的救命稻草嗎?還是僅僅又一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嘗試?

當前,經濟面臨多重挑戰:房地產低迷、地方債務高企、出口放緩,居民消費意願下降。雖然上述方案推出「增收促進行動」,試圖提高工資和財產性收入,但具體路徑模糊。比如,如何才能「穩股市」?目標雖好,但股市波動大,短期刺激政策難以轉化為持續性消費。此外,在經濟疲軟導致勞動力過剩、企業承壓之下,又如何實現工資增長呢?

相關報道

兩會閉幕未通過促進法 分析:中共最終目標是消滅資本

外界注意到,的經濟增長乏力、消費疲軟,其更深層的原因與大量民眾收入不足和社會保障措施不完善有關。相比歐美疫情后的大手筆補貼,中國政府漸進式的政策調整或消費券發放模式,顯然對維持市場信心不利。在「老年人生氣勃勃、青年人死氣沉沉」的現實中,醫療、教育、養老壓力讓每個都難以大胆消費,而所謂的「政府決心」似乎更像一劑經濟的止痛針而已。

中國李強在「兩會」上發布政府工作報告,2025也被稱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但在所謂的「十四五」和「十五五」之間,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傳統優勢正在削弱,日趨升級。這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顯然是聚焦於國內政策調整,但對如何應對外部衝擊卻幾乎付之闕如。

正如所說:消費疲軟只是經濟問題的表象,背後是更複雜的結構性挑戰。在這些問題被真正觸及之前,中國的經濟困境恐怕難以迎來真正的轉機。

網編:伍檫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