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再破千億,山東前首富殺回來了

2025年03月31日 18:48

al 尺度商業 尺度商業 ,文章內容不知真假,也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文 | 張佳儒

2022年,這家上市公司營收1048.94億元,創下歷史最高數據。然而,二級市場上,公司年度股價不僅沒有上漲,反而跌幅高達69%,創下上市后的最差年度表現。

這家公司叫歌爾股份,是蘋果產業鏈的巨頭企業。營收和股價,冰火兩重天,這背後,歌爾股份遭遇了大客戶「砍一刀」。

2022年11月,歌爾股份稱遭遇境外大客戶砍單,受此影響,公司歸母凈利潤驟降59.08%,2023年再度跌37.80%。

經過兩年的沉寂,歌爾股份殺一個回馬槍。

3月26日晚,歌爾股份披露2024年報,公司營收再破千億,歸母凈利潤26.65億元,同比大漲144.93%。二級市場上,3月28日收盤,歌爾股份總市值931.7億元,近一年多漲幅87%。

從巔峰到低谷,再從低谷爬起來,歌爾股份經歷了什麼?

抱上蘋果大腿,技術員逆襲首富

歌爾股份於2001年在山東濰坊成立,最初的名字叫濰坊怡力達電聲有限公司,業務聚焦于和揚聲器組件。公司創始人是姜濱,為人低調,其創業前以及創業初的經歷,外界知之甚少。

根據零碎的信息可知,姜濱出生於山東威海,從小酷愛讀書,是學霸級人物。1987年,姜濱從北航畢業后,曾在主營微型話筒的濰坊八廠做技術員,這段工作經歷為他積累了技術功底。

創業之初,歌爾股份規模不大,車間不足200平米,員工不足20人,僅有一條。公司雖小,姜濱卻做了不少大手筆的事。

比如,歌爾股份剛有收益時,姜斌用攢下的錢購置了一台頂尖音頻測試系統,建成了同行業中第一個消音室。歌爾股份還曾貸款購買德國先進五軸加工中心。當時,整個山東僅有三台德國產五軸加工中心。

此外,歌爾股份還早早地建立無塵車間、開發麥克風全自動化生產線、研發單款藍牙耳機等。

當時,曾有員工建議姜濱買一輛體面的車用於接待,因為第一輛公司用車是客戶抵債抵給公司的,車況很差,冬天需要人推才能發動。從實際情況看,姜濱將幾乎所有的盈利都用於產能和設備升級。

從戰略上,歌爾股份小作坊也有大夢想。2004年,姜濱提出「大客戶戰略」,將目光投向全球領先的頭部客戶三星、惠普、LG等,歌爾股份的產品品質追求對標國際一流水平。

2010年,歌爾股份成功進入。根據歌爾股份的披露,公司自2010年開始與蘋果開展合作,至今已在麥克風、揚聲器、受話器、精密結構件、光學零組件,以及AirPods、AirPod Max、HomePod等整機組裝等領域建立深度合作。

進入蘋果產業鏈后,歌爾股份的業績進入暴走狀態。2010年,歌爾股份營收26.45億元,歸母凈利潤2.76億元。2021年,歌爾股份營收782.21億元,歸母凈利潤42.75億元。

2021年,歌爾股份對「客戶一」的銷售額332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42.49%。外界普遍認為,「客戶一」即為

二級市場上,2019年初至2021年底,歌爾股份股價累計漲幅800%,巔峰市值逼近2000億元。在2020年發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榜中,姜濱以32億美元(約合226億元)成為山東首富。

歌爾股份抱上蘋果大腿,過的並非是躺贏的日子,賺的是「辛苦錢」。

由於蘋果公司在產業鏈佔據相對強勢地位,歌爾股份等果鏈巨頭毛利率和凈利率較低。比如,2018年以來,歌爾股份的銷售凈利潤率幾乎都在5%以下,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1.71%和1.03%,2024年回升至2.56%,

另一大挑戰也不可忽視,那就是一旦大客戶訂單減少,對歌爾股份利潤殺傷力極大。

營收再破千億,靠什麼殺回來?

2022年11月8日,歌爾股份稱,境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表示,歌爾股份暫停生產的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可能為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 Pro 2。

受該事項影響,歌爾股份稱,本次業務變動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33億元,直接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約20-24 億元。

受此影響,歌爾股份2022年整體歸母凈利潤驟降59.08%至17.49億元。2023年,大客戶「砍單餘波未了,國信證券稱,歌爾股份相關項目仍未復產導致一季度凈利潤大幅下滑。2023年全年,歌爾股份歸母凈利潤再降37.80%至10.88億元。

被蘋果砍單,並不意味著被踢出局。歌爾股份曾表示,「與該客戶除該款產品之外的其他零組件和整機業務合作均在正常開展中」。

即便如此,二級市場上,歌爾股份宣布大客戶「砍單」后,股價連續跌停,加上此前疲軟的走勢,2022全年股價累計跌幅達69.23%。2023年以來,公司股價長期低位橫盤震蕩,2024年2月最低13.58元,對應總市值不到500億元。

時隔兩年,姜濱帶著歌爾股份殺回來了。2024年,歌爾股份營收1009.54億元,同比增長2.41%,歸母凈利潤26.65億元,同比大增144.93%。2025年以來,公司總市值曾超千億元。

對於2024全年業績回暖,歌爾股份表示,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在AI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有所復甦,公司三大業務進展較為順利。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歌爾股份歸母凈利潤大漲,東吳證券分析師當時表示,主要源自於較高毛利率的XR眼鏡頭部客戶以及TWS耳機大客戶的出貨量恢復增長,帶來整機組裝產品結構優化。

也就是說,歌爾股份業績回暖與蘋果合作的業務回暖有關,也與智能硬體業務的崛起有關。

歌爾股份三大核心業務為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智能硬體。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主要是承接了蘋果AirPods耳機組裝及其他安卓客戶業務,而智能硬體業務主要是以VR/AR為主的虛擬現實業務產品的相關業務。

數據顯示,智能硬體業務爆發在2022年,當年營收631億元,一年增長了300多億元,營收佔比增至60.14%,成為歌爾股份第一大業務,幫助公司營收實現1048.94億元的歷史新高。

2024年,智能硬體業務佔比57%,依然為第一大業務,智能聲學業務佔比26%。券商機構預計,預計從25年開始,AI眼鏡和XR產品逐漸成為歌爾股份增長的新驅動。

中泰證券認為,2025年包括小米、三星、位元組、Meta等大廠有望陸續發布新品,推動AI眼鏡快速滲透,歌爾為國內外大廠代工AI、AR眼鏡,將深度受益AI+AR帶來的新品周期。

從整體來看,歌爾股份業績回暖並非僅依賴與蘋果合作業務的復甦,背後更是公司業務結構的深度轉型與增長驅動力的迭代更新。值得關注的是,儘管2024年歌爾股份歸母凈利潤大幅上漲,但與巔峰時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二級市場的市值也遠不及往日高峰 。

未來,歌爾股份業績與股價將如何演繹,尺度商業將持續保持關注。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關注👇

關於尺度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