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越混越寒酸了!「大國外交」正在破滅

2025年04月28日 20:50

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4月23日,報導,在北京大會堂為總統阿利耶夫舉行歡迎儀式,並強調此次啟用了全新的禮儀。

新版禮儀大幅「瘦身」:軍樂團位置從南側改至北側,人數由122人減至82人;禮號手制服改為軍綠色;北側旗陣取消,旗幟從26面減至22面;禮炮分貝從99降低至89,單發裝藥量從30克降至10克。整體呈現「減法」變化。

這一變化,被普遍視為失去外交主導權的又一信號。自去年三中全會後,習近平中風傳聞甚囂塵上,軍中親信接連遭清洗,人事權被削,近期李干傑與職務對調,被外界解讀為習失去人事主導權的進一步標誌。

習在外事領域的影響也持續式微。4月8日召開的中央周邊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外交思想」首次被完全消失;4月10日,外交部召開駐外使節會議,習未按慣例接見使節,王毅講話中亦未提及「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顯示習已喪失外事絕對主導權。

歷來將禮賓迎送視為國家形象展示。時期,禮儀簡樸、符合國際慣例。習近平上台後,大肆擴張外交排場,主打「大國氣派」,禮賓儀式不斷升級:增加女兵方陣、行進軍樂演奏、護衛,紅色軍樂制服、加密迎賓號角等,彰顯張揚風格。

如今,歡迎儀式再度回歸收縮、低調,象徵習的大國外交路線被系統性拋棄。禮儀削減,不只是財政節儉的表象,更是內外困境下的無奈調整——內部經濟衰退,國際孤立加劇,「氣派外交」已無力維繫,習本人也難再通過高調外交強化權威。

梅凌霜在人民報分析指出,禮儀變化背後,實質是中共政權內部權力格局劇變。外交作為政權核心的一部分,習被邊緣化趨勢愈發明顯,所謂「大國外交」的幻象正在破滅。中共禮賓規格的變化,是中權力鬥爭外溢到外事系統的直觀體現。

原文鏈接習近平越混越寒酸了!「大國外交」正在破滅(圖),來源:阿波羅網王篤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