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崩地裂!川普稱霸 拿下中共在英投資審查權

2025年05月09日 13:40

阿波羅網方尋報道/通過長期、系統的經濟滲透,已將觸手深入的核心產業與設施,威脅其主權與自主性。根據《每日電訊報》2025年5月8日報道,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與總統(Donald Trump)達成了一項英美,其中英國同意賦予在英投資的實質性審查權與否決權。這一決定在英國引發了對主權受損的激烈爭論,但真正的醜聞在於,英國長期的疏忽與縱容讓得以在經濟與安全領域紮根,迫使出面干預,以阻止英國滑向中共的經濟附庸。

中共的戰略滲透:從經濟到國家安全

中共對英國的投資絕非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布局。多年來,中共通過國企和關聯企業,以「互利共贏」為幌子,向英國的能源、電信、鋼鐵和房地產等領域投入巨資。中國企業對斯坎索普(Scunthorpe)鋼鐵廠的收購、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的投資,以及華為在英國5G網路中的深度參与,無一不是為了控制關鍵資產。這些項目直接關係到英國的能源供應、數據安全與工業命脈,中共的介入絕非善意,而是為了在未來對英國施加政治與經濟槓桿。

中共的策略顯而易見:利用英國寬鬆的投資審查機制,換取對戰略資產的控制權,從而削弱英國的主權。截至2022年,英國已因國家安全理由否決了八項投資項目,但這隻是亡羊補牢。中共的觸角早已遍布倫敦的房地產市場、運輸系統乃至關鍵基礎設施,使英國在經濟上對產生依賴。X平台上的聲音對此敲響警鐘,川普的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警告,英國正淪為中共的「順從僕人」,接受帶有附加條件的「禮物」,成為中國商品的傾銷地。中共的「一帶一路」計劃將英國變成了經濟脅迫的試驗場,每一筆投資背後都隱藏著控制的意圖。

川普的否決權:對中共的強硬回擊

英美貿易協議的核心在於美國對中國投資的否決權,這不僅是英國經濟安全政策的重大讓步,也是川普對中共全球擴張的精準打擊。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早已將矛頭對準,從限制AI晶元與半導體的出口,到推動華為退出西方市場,無不體現其遏制中共的決心。此次協議賦予美國對英國境內中國投資的審查與否決權,確保敏感領域的交易受到華盛頓的嚴格把關。這是對中共利用英國開放經濟漏洞的直接回應,也是對英國無力獨自應對中共滲透的現實補救。

然而,貿易協議的經濟效益對英國而言卻有限。英國汽車出口美國的關稅從27.5%降至10%,鋼鐵和鋁的關稅降為零,但大多數商品仍需面對10%的基本關稅。據經濟學家估計,這將使英國出口損失約95億英鎊,對GDP增長的貢獻僅為0.1%。同時,英國將美國牛肉的進口關稅從最高20%降至零,為美國農民創造了約50億美元的出口機會,但英國堅持拒絕含激素的美國牛肉,以維持與歐盟的食品標準一致性。製藥和影視產業被排除在協議之外,後者可能面臨美國對外國電影高達100%的關稅威脅,進一步限制了協議的吸引力。儘管如此,協議中最具戰略意義的仍是美國對中共投資的否決權,這標志著川普在對抗中共經濟霸權上的又一勝利。

主權還是生存?批評者的誤判

英國國內的批評者,尤其是反對黨議員,指責施凱爾政府在談判中讓步過多,損害了國家主權。內部也有人擔憂,長期依附華盛頓將使英國外交陷入被動。然而,這種對「主權受損」的抱怨忽視了一個更嚴峻的事實:中共的經濟滲透才是對英國主權最大的威脅。英國多年來對中共投資的放任,使其在關鍵基礎設施和產業上對北京產生依賴,若不採取斷然措施,英國恐將成為中共在歐洲的橋頭堡。

相比之下,川普的否決權是一劑必要的猛葯。英國的戰略失誤讓其無力獨自對抗中共的經濟侵蝕,美國的介入雖令人尷尬,卻是對英國主權淪喪的及時挽救。溫和派與金融界人士對此表示支持,認為在全球供應鏈重整與美中對峙的背景下,強化與美國的聯盟是英國避免邊緣化的現實選擇。施凱爾政府雖然未如前保守黨政府般高調對抗北京,但在華為禁令和投資風險管理上仍保持警惕。然而,將中國議題「外包」給美國,凸顯了英國在戰略自主性上的缺失,也為未來的埋下了不確定性。

結論:川普的遠見與英國的警醒

中共對英國的滲透是一場無聲的征服,威脅的不只是經濟利益,更是國家安全與主權。川普推動的英美貿易協議,尤其是美國對中共投資的否決權,是對這一威脅的果斷回應。儘管協議的經濟收益有限,且引發了主權爭議,但它暴露了中共經濟擴張的真實面目,併為英國提供了一線生機。英國必須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其對華政策,加強投資審查,擺脫對中共的依賴。川普的強硬幹預或許刺痛了英國的驕傲,但若沒有這一針清醒劑,英國恐將在中共的棋局中越陷越深,直至無路可退。

原文鏈接北京天崩地裂!川普稱霸 拿下中共在英投資審查權(圖),來源:阿波羅網方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