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为什么古代以“挂冠”代称辞官?

2018年12月10日 15:18

 

请收听::

在《说文解字》记载︰“冠”字意思是帽子的总称。而古代官吏的礼服通称为冠服,所以做官叫“弹冠”。在汉朝的时候, 禹和王吉是好友,当王吉为官时,贡禹也出仕相佐,所以就有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这个讲法。

由这个典故得知,“弹冠”是掸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准备出仕做官。有做官的人,当然也就有辞官的人,那么,为什么古代以“挂冠”代称辞官呢?

挂冠,就是摘下官帽悬挂起来,表示离开官场,有辞官之意。

据载,西汉末汉平帝即位,王莽担心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排挤及瓜分他的权力,就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不准他们回到京师。王宇是王莽的长子,他认为长期隔绝卫氏,等平帝长大成人后,王氏一族很可能会遭到报复。所以王宇极力反对,但王莽不听劝谏。

因此,王宇就找他的老师吴章和他的妻兄吕宽,一起商议对策。吴章认为,王莽非常相信鬼神之说,也喜欢做鬼神祭祀之类的活动,可以利用这一点,让王莽改变主意,趁机规劝他把权力交给卫氏。

于是,王宇就指使他的妻兄吕宽趁着夜深人静,将血浆涂在王莽府邸的门上。不料,吕宽事机不密,被王莽的门吏抓住。王莽得知后大怒,将王宇逮捕入狱后,迫其饮鸩而死。

然后王莽借机诬陷罪名诛杀外戚卫式一族,并逼杀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人,株连甚多,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排除异己,作威作福的专制性格,完全曝露无遗,进而引起天下人严重的不满和恐惧。

当时任职亭长的逢萌,见到王莽杀其子,就对友人说︰“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顺,是人世间最重要的纲纪,如今王莽无情的杀害其子,三纲已灭绝,再不离去,恐怕大祸就将临头!”于是赶紧取下官帽,挂在东都的城门上,远离是非之地。回家后,他带着家属全家坐船到辽东作客去了。后来,逢萌挂冠的举动,就被当作辞官、弃官的代称了。

网络图片:清.徐扬〈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局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