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阿德莱德 原文链接
澳洲的许多年轻人在成年后的那几年里,仍与父母同住,但这一趋势并不只归因于高额的房价。
摘要:
文化背景的不同影响着年轻人住在家里的可能性的高低。
年轻人住在家里的原因还包括晚婚理念、工作和教育影响。
2016年,年龄段在20-24岁的年轻人中,超过43%与父母同住,而在1981年是36%。这一比例在25-29岁以及30-34岁人群中也有所增加。
近日,澳洲家庭研究院 (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AIFS)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澳洲城乡各地、男女、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澳洲年轻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住在家里——尤其在各州的首府城市——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生活成本这一条。
澳洲家庭研究院主管Anne Hollonds 说:“年轻人受教育的时间也变长了,他们的就业变得不那么稳定,因此他们的收入也不稳定,”
“如今,人们推迟了寻找伴侣的时间。直到30岁左右,年轻人才会安顿下来组建自己的家庭。”
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因此,对比过去几十年的情况,如今20岁到30岁成为了年轻人过渡转型的10年。”
与父母同住的男女比例
2016年,州首府城市里50%的年轻男性和43%的年轻女性居住在家里,偏远地区这一数据则为年轻男性42%、年轻女性31%。
一些父母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以此揭示了城乡的这一差距导致的结果是利弊共存的。
澳洲的年轻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住在家里。
年轻人Skye说:“只有当你的工作地点和学校在父母住所的附近时,你才能住在家里,”
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们
“倘若你不是出生在城市而是生活在乡镇地区的话,成年后就得搬走。”
一名母亲Mel对此也有同感:“我20岁的女儿已经离家靠自己在外打拼了2年,但是上周返回到了家里居住,” 她说。
“布里斯本的城市生活成本太高了,但是,我们住在比较偏远的乡村,这里的工作机会也不多。”
澳洲家庭研究院发现,文化背景也影响着年轻人住在家里的可能性高低。
“在澳出生的年轻人中,具有亚洲、中东、非洲或南欧和东欧血统的年轻人更有可能与父母一起生活,而那些有澳洲、西北欧或新西兰背景的年轻人则更有可能搬离父母家,” 调查员 Lixia Qu说。
“这一趋势反映出澳洲当前蓬勃发展的国际教育产业,以及更多无人陪伴的国际留学生正生活在澳洲。”
以下是一些父母和子女分享的他们全家住在一起的经历,他们的故事也从侧面反映了一点:很多决定并不能依靠个人意志进行选择……
父母们说:图源:abc.net.au
“在澳洲境外出生的年轻人中,与父母同住的人数在2001-2011年间有所下滑,尤其是20-24岁年龄段群体。”
“我的两个孩子都是曾经搬出去现在又回来住的。他们的主要困境是租金和电费。年轻人也很难在租房市场上有高竞争力,尤其是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 Anon
孩子们说:图源:abc.net.au
年轻人仍与父母同住,对此你怎么看?欢迎文末留下你的观点哦~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不代表我站观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请联络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