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大批留学生+大学抗议澳洲政府!怒斥移民新政!留学圈炸开了…

2023年12月15日 18:22

众所周知,澳洲最近一直针对,从移民新政开始到工作签证,也是类似的情况让许多人感到非常愤怒!

终于,澳洲各界和留学生开始反抗了…

首先,大学们纷纷发飙了!

澳洲联邦政府表示,如果大规模削减移民计划看不到成效,采取进一步措施限制入境学生,澳洲大学校长警告:不要对海外学生征收税收或设立上限。

据悉,目前澳洲各大学正在动员起来,反对通过征税来筹集数十亿澳元并阻止留学生入境,同时表示希望政府不要采取限制学生人数的“生硬手段”。

克莱尔·奥尼尔周一公布了移民计划,并预测加强诚信措施将有助于将净海外移民从上一财年的 51 万减少到截至 2025 年 6 月的一年中的 25 万。

奥尼尔表示,25万人的数字是估计值,而不是目标,因为政府无法控制该系统的各个方面,但她表示,新政策将阻止学生人数激增,而不会损害大学。

“我们预计该行业会继续增长,但我们不希望它的增长速度像过去几年那样快。”

当被问及是否希望限制学生人数时,奥尼尔表示,目标是避免“混战”。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没有成功,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她在谈到上限时说道。

“但我相信我们在这里采取的措施正在迅速实施,并且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虽然移民发言人 Dan Tehan 指责工党允许太多移民创造了一个“大”,但政府指出,反对党领袖 Peter Dutton 此前曾要求增加移民人数。

Tehan周一表示,当澳大利亚人遭受住房短缺和租金危机时,政府打开了创记录的移民大门。

由于疫情后入境人数激增,澳大利亚有 65 万名海外学生,这使其成为海外净移民总体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政府实施更严格的语言测试和更严格的“真正的学生测试”,以阻止人们来这里是为了工作权利而不是教育。

政府希望鼓励优秀的学生,但看到私人教育机构滥用该系统提供质量低劣的课程。

代表八大的首席执行官维姬·汤姆森表示,她不认为政府会对学生设置上限,但担心征税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她说:“我们会非常担心,并且绝对会拒绝征税的想法。”她补充说,大学是一个非营利部门,也是该国的一个重要出口收入来源。

政府估计高等教育每年可为该国创造 300 亿澳元的出口收入。

协会首席执行官Catriona Jackson也对这些新措施表示欢迎,但表示,如果联邦政府对学生人数实施上限并削减该行业的收入,政府对研究的投资就必须大幅增加。

澳国立大学高等教育政策教授安德鲁·诺顿表示,他怀疑政府是否会将任何征税收益重新投资到该行业。

针对学生的改变是一项计划的最大组成部分,该计划承诺将净移民人数从上一财年的 510,000 人减少到今年的 375,000 人,明年减少到 250,000 人。

当被问及 25 万这个数字时,奥尼尔表示:“这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估计。”

“这个数字的某些方面不在政府的控制范围内。该数字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人们离开该国,而这不是政府可以决定的事情。所以我们不会将这些数字作为目标。它们是对我们正在制定的政策决定的估计。”

其次,留学生们也采取行动了!

学生组织递交公开信!

近日,澳洲八大之一的大学的留学生们组织紧急递交了一封公开信,对该计划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澳洲当前最新的移民政策“显得武断和歧视”,

并呼吁政府撤回这一决定。

悉尼大学研究生代表协会(SUPRA)向澳洲内政部长Clare O’Neil和移民部长Andrew Giles递交了公开信,要求重新考虑485毕业生工作签证的35岁年龄限制。

公开信指出:

“我们呼吁政府对宣布的485签证改革进行紧急审查。虽然我们欢迎移民政策的改革,但我们反对对毕业生工签年龄限制的降低。”

“教育是一生的旅程,不应受到年龄的限制。对TGV年龄限制的降低毫无依据,而且违背了包容教育、平等机会和创新的原则。”

“这一政策将给成熟的学生,尤其是选择在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和博士后的研究技能的学生,带来不确定性。拟议的年龄上限可能导致研究人才的流失,对那些在30多岁开始博士学业、完成后却不能申请TGV的个人来说,是一个直接的打击,也影响了澳大利亚研究领域的活力和多样性。”

“对TGV的任何改革都应该是前瞻性的,而不是追溯性的,以免影响当前持有学生签证的学生。按照当前政策开始学业的学生,不应受到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的影响。”

SUPRA协会主席Weihong Liang表示,该公开信已经发给两位部长,并上传到内政部官网进行投诉和建议。

他表示:“两位部长已经收到,但尚未回复。”

“35岁的限制没有考虑到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情况,他们中大多数在毕业时接近或超过这个年龄线,如果不能获得工签,就只能回国,这对高素质的人才是一种流失。”

在社交媒体和中文社交平台上,大部分网友对公开信表示支持。

除此之外,该协会还发布了小红书:

12日下午,我们已正式将公开信,发至澳洲内政/移民部门负责人,以及全澳各官方研究生组织,悉大校长,悉大工会,多家本地媒体记者。

各方面支持国际生的同仁伙伴们,都在努力争取!

在此,我们呼吁:

大家共同努力,把学生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多人。

杜绝内耗,勇敢发声。

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努力争取到底!

Save the 485 Visa!

作为一名学生,你可以:1.致信所在大学校长信箱,要求学校帮助支持。

2.联系所在官方学生组织(校名+student Union/representatives),要求帮助支持。

3. 直接登录Australia home affairs 官网,找到Compliments, complaints and suggestions,提建议!

我们注意到,极少数无良人士,正在利用学生的焦虑情绪谋取不当利益,温馨提醒大家谨防各类签证和电信诈骗,切勿轻信转账。

对此,也引发了留学生们的纷纷声援!

大家表示:想支持你们 请问能做些什么吗

写的人越多,被重视的可能性越大。为了自己的事儿不要怕麻烦,给学校和有关部门写信吧

这种呼吁,不如组装律师团 和移民局刚 刚几年,也许政策就会有缓和或者延迟的可能。只不过花销太大 没人出钱罢了

喜欢看到困难当前团结一心的中国人

明天我也会去发声,移民局这次真是狗得突破人类底线了

确实年龄这块太离谱了

你们能不能联合一下monash啊啊啊啊我真的马上开邮箱写信

确实,希望你们在一些国内议题上也这么勇敢

砍到45可以理解,35岁也太多了,活生生砍人啊!大家这次得团结呀,不是说这个strategy plan有的要看反馈么!抓紧去Australia home affairs提意见啊!!!

希望能被政府看见,把特殊专业的五年工签保留下来

来了,感谢你们发起行动争取权益

支持

明显是年龄歧视,35岁以后就不能有追求有梦想了吗,支持你们

已经lodge了complaint 虽然感觉希望不大 但起码反炕过

至少已经入学的不能受影响,太离谱

强烈支持

顶起来

加油!我也去发声!大家一起努力,虽然效果不大…权当把死马当活马医吧

不管怎么说,虽然希望渺茫,但起码试了之后不会后悔,大家也可以联系自己所在的学校发声!

而以上支持之外,澳洲政府竟然给印度学生开了“后门”!

澳洲真的要被印度人占领了?

尽管联邦政府最近采取措施限制永久临时移民,但从某些学位毕业的印度学生将被允许留在澳大利亚工作最多四年。

周三,澳洲政府官员在德里向 400 多名教育机构介绍了莫里森政府与印度签署的现有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优先于阿尔巴尼亚政府周一宣布的移民改革。

据教育部称,9月份,有153,250名印度海外学生在澳大利亚就读课程。据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估计,根据贸易协议,大约有 50,000 人可能有资格获得更长的签证。

约占印度学生总数三分之一的46,600名攻读硕士课程的学生将获得额外一年的居留权,最多可停留三年。大约 1800 名博士毕业生还可获得额外一年的学习年限,即四年。

一般来说,完成课程的海外学生可以申请临时毕业生签证,允许他们在澳大利亚居留和工作两年。

作为移民战略的一部分,内政部长克莱尔·奥尼尔推翻了一年前的决定,允许某些课程的毕业生在澳大利亚再停留和工作两年。

但来自印度的硕士和博士生将获得额外一年的资格,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外国学生来源国。这一故障是由当时的贸易部长丹·特汉去年四月与印度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造成的。

印度媒体援引印度高级专员菲利普·格林的话称,“印度和澳大利亚在《ECTA》中达成的承诺将在新的移民战略下得到维护”。

移民审查的重点是清理非真正的学生进入澳大利亚的流动。来自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学生签证持有者可能受到更严格规定的最严重打击。

审查还发现,持有毕业后签证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往往远低于他们所达到的技能水平。

正如《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今年所披露的那样,去年年底以来印度学生入学人数激增,与此同时,不道德的签证制度做法和滥用现象也出现了反弹。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协会首席执行官菲尔·霍尼伍德表示,移民审查试图解决的问题本身却被之前的一项协议所破坏。

“现在发现,政府最想抓住的市场现在已经获得了外交豁免。”

“虽然印度教育中介取得了胜利,但我们如何向中国、尼泊尔和越南等其他主要学生市场解释这项特殊优惠?”

霍尼伍德表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特汉在担任贸易部长时签署了“特殊豁免”,而最近他“几周来一直在议会要求我们减少海外学生”。

本周早些时候,特汉指责阿尔巴尼亚政府对国际学生数量“井喷”的问题“只说不做”。

“我们看到国际学生人数激增,这给国际学生在这个国家的社会许可带来了压力。”

“显然,国际学生也有一席之地,但在过去 18 个月的工党政府领导下,情况完全失控,这对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不利,也不利于我们的声誉 ……这是工党政府制造的混乱之一。”

事实上,国际学生人数仅比 2019 年增加 2%,之前疫情导致入境人数一夜之间停滞。

尽管 2022-23 年海外净移民人数激增至 510,000 人,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 COVID-19 时期的反弹,当时离开该国的人数多于入境人数。预计该措施将在 2024-25 年前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正常水平。

而澳洲依然有一类签证的人,被迫等待超过数十年…

据澳媒sbs中文报道称,对于很多移民海外的独生子女而言,如何赡养父母是他们一直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少父母也渴望与身在他乡的孩子团聚。

今年11月,现居的Emma Zhang为父母提交了移民申请,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希望日后把父母接到身边养老。

“毕竟独生子女就只有我们自己……还是觉得父母在身边,我会比较放心一点。”

像Emma Zhang一样想把父母接到澳洲养老的第一代移民不在少数。

澳洲内政部数据显示,中国是澳洲父母类签证持有者的最大来源国,有1.44万人持此类签证,占总人数(3.1万人)近半。

英国、印度、越南和南非则紧随其后。

在2023年1月至10月31日新递交的2.2万份父母类签证申请中,近六成申请来自中国(1.2万),包括143(付费类)和103(非付费/排队类)父母签证。

2016年,陆培英从上海移居,和自己唯一的儿子团聚。

陆培英说,自己首次听到移民澳洲的想法时很犹豫,因为这意味着她将告别自己熟悉的环境和所有社交圈。

但当她看到身边有朋友住院时,孩子不得不从国外赶回来陪在父母身边,她改变了想法。

“有时孩子没赶得上,父母就走了,这对他们而言是一辈子的遗憾。”

“我不想(我生病时)让我儿子到时候来回跑。”

来自中国辽宁的李婷于今年8月份落地悉尼,她与陆培英选择移民澳洲的想法相同。

李婷表示,自己移民澳洲主要是为了儿子,“孩子希望能和我住在一起,我也想来照顾他”。

“如果孩子想回中国,我就随他回去,因为我就这一个孩子。”

阿德莱德大学地理、环境与人口学院讲师George Tan博士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父母跟随子女移民澳洲。

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他们(中国父母)倾向于来澳洲与孩子团聚。

此外,Tan博士补充说道,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孝道也被视为一种社会标准,子女应尊重和孝敬年迈的父母。

“很多中国父母随着年事渐高,健康状况也会下降。因此,子女有义务照顾他们。”

不过,Tan博士说,如果父母还有其他子女在中国居住,他们移民澳洲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如果他们有孙子孙女在中国,他们可以帮忙照顾孩子的同时维持在中国的生活方式,就不太可能来澳洲了,”他说。

提交了父母类签证的申请后,Emma Zhang和家人面临着长时间的签证审批过程。

内政部一名发言人表示,根据目前的父母类签证配额和申请数量,排队类的父母签证(Parent and Aged Parent visas)至少需要等待29年,而付费类的父母签证(Contributory Parent visas)则至少需要12年。

“父母类签证的需求很大,一直超出现有配额,导致近年来审批时长呈上升趋势。”

Tan博士解释说,父母类签证的需求增加,而父母移民的配额却没有相应增加是导致等待时间长达数十年的原因之一。

在新冠疫情期间(2020/21至2021/22),父母移民的配额被削减至每年4500名;2022/23财年,父母移民的配额增至8500名,但仍低于2013/14财年的9000名。

“在2010年至2022年之间,我们看到积压申请量从约3.5万份增加到约12万份。”

目前,超过14.3万名父母签证的申请者正在等待澳洲政府的审批。

今年4月份,内政部部长克莱尔·奥尼尔(Clare O’Neil )公布了政府拟议的移民战略大纲,指出需要对家庭移民计划进行改革。

然而,这周一发布的最新移民战略主要讨论了对澳洲留学生和临时签证持有者的政策改革,几乎没有透露父母签证改革的细节。

Tan博士说,来到澳洲带娃往往是中国父母移民后担任的主要角色之一,这使得双职工父母可以同时工作,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漫长的等待时间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也会导致很多焦虑,更不用说申请签证的成本也很高,”他说。

最近,澳洲政府带来的签证变化,一浪高过一浪,你怎么看待此事?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澳洲红领君,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