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规上线!去餐厅吃海鲜,商家必须提供这个说明

2025年07月03日 22:32

的朋友们注意啦!最近大家在酒吧、餐厅或快餐店点餐时,会发现菜单有个很棒的更新——海鲜的来源会标得清清楚楚的!

这要归功于一项提升海鲜来源透明度的新消费者法规。根据的要求,餐饮场所必须在顾客下单前告知海鲜是进口的还是产的。

1澳洲餐饮新规正式上路

海鲜产地信息可通过多种方式呈现:菜单板上、印刷或在线菜单中、单独的标牌。

商家可选择使用“AIM”系统的单个字母标注,也可提供具体菜品的来源详情,或使用企业声明,例如“我们只供应澳大利亚海鲜”或“我们供应混合来源海鲜”。

“AIM”标签系统是指,菜单上明确标示海鲜来源的字母标识:

“A” 代表海鲜产自澳大利亚

“I” 代表海鲜是进口的

“M” 代表菜品使用了混合来源的海鲜—— 比如海鲜杂烩或西班牙海鲜这类美食。

这样,大家点海鲜时就能轻松知道它的“出身”了,选择起来更明白、更安心!

目前,厨师和餐厅经理们已接到通知,他们需要在 2026年7月1日 之前完全遵守这项规定。顾客们很快就能在菜单上看到这些新标识。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不适用于食堂、学校、监狱、医院或医疗机构。

2填补“漏洞”,提升透明度

其实,原产国标签制度早在2006年就已应用于澳大利亚的超市和其他零售商,但餐饮行业当时获得了豁免,且这一豁免长期存在,形成了“漏洞”。

然而,作为行业的国内最高机构,澳大利亚海鲜产业协会(Seafood Industry Australia, SIA)一直在积极推动填补这个漏洞。

这一行动的推动力源于SIA自身的研究结果:仅有30%的服务员能向食客准确说明所供应海鲜的来源地。

3海鲜比例惊人

那么,澳大利亚人究竟消费了多少进口海鲜?

SIA首席执行官Veronica Papacosta向Yahoo News解释了新规的意义:新规将让食客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并赋予消费者做选择的能力。

“海鲜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来源,想想牛肉和鸡肉,你几乎不需要思考,它们总是澳大利亚产的。但在澳大利亚,我们消费的海鲜中,高达64%是进口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未被社会大众广泛知晓。人们常常以为自己在吃澳大利亚海鲜——比如菜单上写着‘Barramundi’(澳洲肺鱼),但实际可能是进口的。”

她进一步指出,澳大利亚国内海鲜市场价值至少37亿,商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雇佣了约17,000人。

尽管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但进口海鲜通常更便宜,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劳动力成本较低,相关法规可能不如澳大利亚严格。

“我们并非必然反对进口,我们理解一些家庭的经济现实考量,比如制作工作日晚餐的泰式咖喱,你未必需要用到高端的澳大利亚大虾。“

“但是,在取消这项豁免、填补漏洞之前,人们确实缺乏做出知情决定所需的透明度和信息。”

4消费者呼吁:标明野生还是养殖

随着消费者法更新以提升海鲜源头透明度的讨论升温,社交媒体上也涌现出另一股呼声:许多食客呼吁对菜单进行第二项关键更新——明确标示所食用的鱼是野生捕捞的还是养殖的。

从国际视角看,两种生产方式在环境方面都可能面临挑战。

管理不善的渔业可能导致资源枯竭,那些有争议的捕捞方法(如底拖网捕捞)可能破坏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海鲜产业协会(SIA)表示同时支持野生捕捞和水产养殖,其首席执行官认为两者都在遵循最高标准。

当被问及是否会支持要求披露养殖方式的变更时,她表示关于生产方式的讨论很可能会在员工和顾客之间自然展开。

“一旦我们开始就澳大利亚海鲜进行对话,并且让澳大利亚水产养殖的极高标准得到更广泛理解,养殖方式的说明都是水到渠成的发展。”

5关注海鲜来源

负责制定著名蓝色可持续认证标志的海洋管理委员会强调,海鲜消费者是需要了解海鲜来源的。

目前,澳大利亚至少35%的野生捕捞鱼类已获得MSC可持续渔业标准的认证。

MSC大洋洲项目总监Anne Gabriel表示,他们的认证计划有助于确保可持续捕捞实践、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持渔民生计。

“我们最新的消费者调查显示,91%的澳大利亚人关注海洋健康,过度捕捞是他们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四分之三(75%)的人认为,为保护海洋,我们必须只消费可持续来源的海鲜;超过一半(>50%)的人愿意为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海鲜支付更高的价格,”她告诉Yahoo。

因此,随着“AIM”标签逐渐出现在澳大利亚各地的菜单上,消费者在点选海鲜时将拥有前所未有的基础知情权。

这不仅是对产地来源透明度的强制要求,也为未来更广泛的信息披露(如生产方式、可持续性)铺平了道路,让消费者能够做出更全面、更负责任的选择。这无疑是澳洲餐饮消费向更透明、更负责任迈进的重要一步。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澳洲小黄鹅,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