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仅7%的诈骗受害者追回损失!银行被批保护力度不够
一份新报告称,澳洲一些银行在应对诈骗方面表现“不成熟”,且经常处理不当,最终许多客户独自承担损失。
澳洲证券和投资委员会(ASIC)周二发布了这份报告,详细介绍了除四大行外的15家澳洲银行应对欺诈的方法及手段。
报告发现,在2022/23年度,诈骗交易金额达2.32亿澳元,如果客户没有投诉,只有2%的诈骗损失得到补偿或赔偿。
如果他们真的投诉,7%的人会得到补偿。ASIC发现,在过去一年里,只有一些银行积极减少了因欺诈造成的损失。
报告还发现,96%的损失由客户承担了被骗的经济负担,4%的损失得到了补偿或赔偿。
ASIC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在接受调查的15家银行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银行配有组织范围内的反欺诈策略,许多银行没有涉及整个组织的补偿相关政策。”
调查发现,银行对待客户的方式存在重大失误,包括沟通不清、令人困惑,以及未能回应寻求帮助的诈骗受害者。
报告详细描述了人员配备不足、处理结果不一致以及缺乏防止品牌滥用的保护措施,后者都导致假冒骗局的增加。
消费者行动法律中心(Consumer Action Law Centre)首席执行官汤金(Stephanie Tonkin)表示,看到客户为“银行的失败”买单,令人失望。
她说,“这些统计数据表明,澳洲的银行文化存在严重问题,人们必须投诉才能拿回被骗的钱,否则银行就当甩手掌柜。银行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客户的资金。人们信任这家机构,当他们被盗窃,却得不到有效的帮助、支持或赔偿时,他们会陷入崩溃。”
汤金还指出,很明显,政府需要加快制定新的拟议中的《反诈骗准则框架》的计划,该框架是联邦政府去年宣布的,目的是打击诈骗者,并在诈骗发生之前发现他们。”
“证据很清楚;银行业没有足够认真地对待诈骗危机。”
澳洲银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布莱(Anna Bligh)表示,重要的是要承认,ASIC报告使用的数据是一年前的。“(这)没有提到这些银行正在继续加大客户保护力度。”
“银行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反诈骗保护措施,并继续在最新的打击诈骗技术上投入创纪录的资金。我们行业的《防诈骗协议》设定了更高的保护标准。”
布莱认为,银行业需要社交媒体平台的支持,才能对骗子产生真正的打击。
她说,“大多数澳洲人都是通过电话、短信、网站或社交媒体接触到骗局的。这就是为什么银行专注于与包括电信公司和社交媒体平台在内的链条的其他部分合作,从一开始就阻止人们暴露在骗局中。我们行业强烈支持明确规定银行、电信公司和社交媒体平台义务的强制性法规。把责任集中在一个行业,比如银行,并不能解决阻止人们暴露于骗局的核心问题。它也没有让社交媒体平台或电信公司为它们所扮演的角色负责。”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1688 澳 洲 新 闻 网,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