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铺路砸钱进名校?澳洲精英中学背后的焦虑,揭开补习机构年赚$2亿的秘密
家长为何不惜重金送子女进入精英中学?这究竟是金钱难买的优质教育,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特权?
悉尼精英公立中学始终被视为教育界的黄金标杆,也难怪众多家长不惜耗费巨资,千方百计也要为子女争取入学机会。
典型代表是来自坎贝尔镇的11岁聪慧少女曼哈·萨克尔,这个女孩几乎将所有醒着的时间都投入到下周精英中学入学考试的备战中。
精英中学本为天赋异禀的前5%学生而设立,但关于补习机构”劫持”入学机制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
这些机构以”保送精英中学”为噱头招揽生源,待学生入学后,又以”保持领先”之名开设超前课程,持续榨取家长钱财。
本周将有17,559名六年级学生参加选拔考试,角逐约4,200个精英中学或精英班席位。
这意味着超过13,000名孩子将面临落榜——对无数11岁孩童及其家庭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心理打击。
澳大利亚辅导协会首席执行官莫汉·达尔透露,约九成考生在选拔考试前接受过专业辅导。
尽管精英中学为弱势学生保留了20%的入学名额,但这些学生必须达到最低录取线90%的成绩方能入围——最终这些公平名额往往无法全部兑现。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行不透明的评分体系使家长如同盲人摸象,反倒让补习机构坐收渔利。
自2021年起,教育部不再公布录取分数线。当年James Ruse Agricultural High以最高分领跑,紧随其后的是Baulkham Hills High和North Sydney Boys。
上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扩大精英中学规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更在普通中学增设精英班。目前新南威尔士州已形成21所全精英制与25所混合制公立中学的格局。
这种由政府亲手打造的双轨制教育体系,加之录取分数线的不透明化,已然催生出一场恶性竞争的教育军备竞赛。
补习产业正是这一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澳大利亚辅导协会首席执行官莫汉·达尔指出,分数线保密政策导致补习机构乘虚而入,通过自编排名制造信息迷雾,利用家长焦虑兜售服务。
“这毕竟是公立体系下的公共考试,”达尔强调,”考试成绩理应公开透明,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新州公民有权获取完整信息来做出明智选择,而非在信息真空中盲目决策。”
为缓解精英学校的激烈竞争,教育部长普鲁·卡承诺将在所有公立学校推行资优教育计划。
这一举措虽迈出了第一步,但距离实现教育公平仍任重道远——当家长们仍不得不掏空腰包为孩子争取最优教育资源时,我们又怎能苛责他们的选择?
*以上内容系网友走进澳大利亚自行转载自澳洲中学,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