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鋪路砸錢進名校?澳洲精英中學背後的焦慮,揭開補習機構年賺$2億的秘密

2025年04月30日 18:01

家長為何不惜重金送子女進入精英中學?這究竟是金錢難買的優質教育,還是另一種形式的特權?

精英公立中學始終被視為教育界的黃金標杆,也難怪眾多家長不惜耗費巨資,千方百計也要為子女爭取入學機會。

典型代表是來自坎貝爾鎮的11歲聰慧少女曼哈·薩克爾,這個女孩幾乎將所有醒著的時間都投入到下周精英中學入學考試的備戰中。

精英中學本為天賦異稟的前5%學生而設立,但關於補習機構”劫持”入學機制的指責並非空穴來風。

這些機構以”保送精英中學”為噱頭招攬生源,待學生入學后,又以”保持領先”之名開設超前課程,持續榨取家長錢財。

本周將有17,559名六年級學生參加選拔考試,角逐約4,200個精英中學或精英班席位。

這意味著超過13,000名孩子將面臨落榜——對無數11歲孩童及其家庭而言,這無疑是沉重的心理打擊。

輔導協會首席執行官莫漢·達爾透露,約九成考生在選拔考試前接受過專業輔導。

儘管精英中學為弱勢學生保留了20%的入學名額,但這些學生必須達到最低錄取線90%的成績方能入圍——最終這些公平名額往往無法全部兌現。

更令人擔憂的是,現行不透明的評分體系使家長如同盲人摸象,反倒讓補習機構坐收漁利。

自2021年起,教育部不再公布錄取分數線。當年James Ruse Agricultural High以最高分領跑,緊隨其後的是Baulkham Hills High和North Sydney Boys。

上世紀80年代末,澳大利亞政府開始擴大精英中學規模,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后,更在普通中學增設精英班。目前已形成21所全精英制與25所混合制公立中學的格局。

這種由政府親手打造的雙軌制教育體系,加之錄取分數線的不透明化,已然催生出一場惡性競爭的教育軍備競賽。

補習產業正是這一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澳大利亞輔導協會首席執行官莫漢·達爾指出,分數線保密政策導致補習機構乘虛而入,通過自編排名製造信息迷霧,利用家長焦慮兜售服務。

“這畢竟是公立體系下的公共考試,”達爾強調,”考試成績理應公開透明,並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公民有權獲取完整信息來做出明智選擇,而非在信息真空中盲目決策。”

為緩解精英學校的激烈競爭,教育部長普魯·卡承諾將在所有公立學校推行資優教育計劃。

這一舉措雖邁出了第一步,但距離實現教育公平仍任重道遠——當家長們仍不得不掏空腰包為孩子爭取最優教育資源時,我們又怎能苛責他們的選擇?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澳大利亞自行轉載自中學,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