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惨!砸了140多万之后,被藤校「赶」回家…

2025年05月10日 15:14

大学被削减预算,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这事儿多严重。

那我就讲个朋友的真事儿吧。

我朋友在外企工作,虽然没有赶上外企最风光的年代,但也算在大船沉没之前抓住了最后一点时代的红利,赚了点儿钱。五环外有一套170平的房子,账户里有几百万的存款。

养了小孩是个学霸,从小就不让爹妈操心的那种,公立体系下卷高考,卷进了北京前5%,顺其自然去了一所头部的985。

朋友虽然工作在外企,但对教育不纠结,从来没想过小孩成绩既然那么优秀,要砸锅卖铁给她托举进全球TOP的名校。

国内读大学没什么不好,自己国内普本,一样在外企干中层。

按理说,这样的家长不该有教育焦虑的。但是,最近他为了也快把头发薅没了。

怎么回事呢?因为缺钱。

他家小孩公立到985是真没花多少钱,免费教育直接衔接国内本科,毕业满打满算也就两三万的学费。所以当小孩一心求上进,要去米国名校读个硕博,朋友很从容地就答应了。

申请的很不错,哥伦比亚大学。而且不是统计学这类著名的水硕,正经拿下了一个国家强需求的朝阳专业。

不过,为了避免对号入组,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美国的硕士一般1-2年,朋友算了算成本一百来万,攒了16年的学费一笔投入,换一张金光闪闪的文凭和牛逼哄哄的专业,这笔账怎么都划算…

于是,小孩本科毕业直接去了哥大。她申请的Master课程是2年的,今年毕业。

毕业后想继续申博。因为朋友家是个女孩,全家都希望她藤校硕博连读之后,进高校当个老师,从此生活稳妥。

然而2025懂王上台了,漫天飞翔起黑天鹅。教育要砍政府预算,第一个被刀的大学就是哥伦比亚——

4亿美金,手起刀落,没了。

除此之外,官宣的高校黑名单上还有9所,哈佛、乔治华盛顿、约翰霍普金斯、纽大、西北、加州伯克利、加州洛杉矶、明尼苏达和USC南加大…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要命的是哥大的4亿刀,里面大部分是科研经费。

钱没了,科研项目就没了;科研项目没了,做研究的博士学位就没了。朋友送小孩赴美,2年花了140多万,结果硕士读完博士的蹲坑塌了…

教授收回了招生的HC。

那,换个学校行不行?难。

一方面削减预算这件事不是针对哥大,米国高校是普遍在劫难逃,换个学校也不一定有蹲坑;

另一方面硕士已经读到了藤校,博士很难接受排名不如哥大的学校,因为人喜欢爬高,心态很难接受走低。对学霸而言,尤其如此。

所以摆在她面前的选择,刨了藤校刨了米国,就只剩下牛津剑桥这两个选择。且不说能不能申请到,国外高校躺平赚美刀基本不大可能了。

朋友跟小孩商量,要不就直接硕士毕业直接就业,PHD放一放再说。于是全家奔着这目标广撒了一遍简历。

确实也收到了一些回应。但HR上来就问,有没有身份。没有?那不好意思。

继续读书没有坑;想就业没有身份;呢?朋友说,他们家没钱没关系,也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工作…

一个学霸,努了18年没有一天松懈,进了国内外顶尖的大学,学的还是当下最热门的专业,最后能混到走投无路,连自己都觉得失败。

想留在米国学历变现就得搞定身份。

美国留学签证每年发给中国 30 万,H1b 最后抽中的也就只有几千。没有身份再努力也是白搭,幸运的 2% 的才有机会留下。

快速搞身份现在很贵,金卡500W美刀,EB5少说也得要500WRMB…

当爹的掏不出这笔钱了。过不了这个槛,前期100来万+700多天只能是打水漂。

不少人可能不太理解,觉得去米国读书的人如果不是遇到不抗力,胡乱创业瞎投资把家里搞破产,怎么可能会差钱呢?其实并不是这样。

@西城大妈 算过一笔账——

美国硕士program的学费一般在3W—7W之间,生活费看地方,挥金如土这种不算,3W足够绝大部分地方一年生活费。

这就意味着,美国读硕士一年的成本是10W,所以一年制硕士70W能拿下,甚至还有点富裕,两年制硕士也不到140W。

140W刚好是一线城市一套不怎么样的房子的首付。

为啥我用首付而不是保时捷作为计量单位呢?因为真的有很多人是在留学VS首付中二选一,指望把首付钱一把梭哈到留学,回来去留学中介还是去婚姻市场还是在小X书搞个XX学长/学姐的号把这个钱赚回来。

所以,一大部分出国读硕的,都是为了留下当牛马的中产二代,而不是家里有工厂等着管的继承者们。

中产二代,手里没有生产资料,就没有没有抗风险能力,手里有个几百万根本经不起磋磨。遇到懂王这种黑天鹅,就算再完美的人生规划,也得戛然而止了。

实在不知道说点什么安慰朋友,我只是纯纯地惋惜——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最近米国多所名校国际学生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遭遇签证被取消、入境受阻、甚至被ICE拘留遣返。而且在2024年,米国F-1学生签证的拒签率更是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国际学生群体正面临一场大动荡。

懂王上任以来,米国留学负面消息接连不断,估计在未来四年任期内都会是常态。@letsight

朋友非常后悔,如果早知道今天是这局面,当初985毕业肯定不让娃爬藤,直接就地找工作,应届本科毕业站在职场鄙视链顶端,说什么也不会比现在更差。

彼时,手里还握着140多万的存款,热门专业也正冉冉升起,人才稀缺还能占个好坑…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

-END-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Miki粥,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