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医疗大地震!38家医院濒临倒闭,数万医护失业
共1708字 | 预计阅读时4分钟
前言
澳大利亚的阳光与海岸,一向以其宜人的气候和优质的生活闻名于世。
然而,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一场关乎无数人健康福祉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作为澳大利亚第二大私立医院运营商,Healthscope,这个曾经象征着医疗保障与生命希望的名字,如今却深陷财务泥潭,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旗下38家医院,遍布澳洲大陆,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更是无数家庭在病痛中寻求慰藉、重获新生的港湾。如今,这些港湾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一纸“求救信”已递交至贷款方手中,Healthscope请求债权人接管董事会,主导一场“有偿付能力的重组”,以期避免最坏的结局——破产,医院网络的大规模关闭。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商业困境,更是一场牵动全国神经的公共卫生危机。
对于在Healthscope旗下医院工作的成千上万名医护人员而言,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计面临着巨大的问号;对于依赖这些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患者来说,他们的治疗计划和生命健康也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命运交响曲
在Healthscope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日夜奋战的一线医护人员及将健康托付于此的患者们。他们的命运与Healthscope的未来紧密相连。
对于Healthscope的员工,这不仅是工作,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许多员工已服务多年,见证生命悲欢与医疗进步。
如今财务困境让他们忧心忡忡。他们担心裁员、医院关闭,以及管理层动荡影响医疗质量。
Healthscope首席执行官蒂诺·拉·斯皮纳期望“在公司寻找新东家的同时,继续运营医院”,这也是所有员工的期盼,但在债权人主导的重组中,前景未卜。
对患者而言,Healthscope医院的稳定运营直接关系其生命健康。
试想癌症化疗患者得知医院可能关闭或易主,治疗方案面临中断或调整,无疑是身心重创。私立医院是澳洲公立医疗的重要补充,尤其在选择性手术和专科治疗方面。
Healthscope旗下医院服务广大社区,一旦运营受扰甚至关闭,那么私立医院关闭的威胁对新工党政府以及周一再次被任命为卫生和老年护理部长的马克·巴特勒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Healthscope的危机并非孤例,它迅速波及整个澳洲私立医疗行业。
去年,政府启动了对澳大利亚私立医院行业生存能力的调查,这说明Healthscope的困境具代表性。
疫情以来,私立医院普遍承压:人们住院时间缩短影响收入,工资飙升、成本上涨,侵蚀利润。运营商们正在向医疗保险公司施压,要求其提供更多资金,以防止病房关闭。 Healthscope危机无疑将加剧此况,或引发连锁反应。
最大的私立医院运营商 Ramsay Health Care并未排除收购 Healthscope 网络的可能性,但必须克服竞争监管障碍(ACCC)。
其他运营商也可能考虑其资产组合,或引发并购潮,但也可能导致医疗资源集中或流失,尤其“业绩不佳的医院可能会面临关闭或重组”,影响社区医疗。
危机将迫使各方重新审视私立医疗在澳洲医疗体系中的定位。Healthscope于4月10日表示,已提议将位于悉尼北部、拥有400多张床位的医院所有权转让给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因为其运营协议已不再可行。
新州政府必须同意收回该医院,因为合同还有13年到期。其CEO表示我们不想在(公私合作)环境中运营,因为新立法公开规定我们将来不能继续存在。
Brookfield的黯然离场
2019年,布鲁克菲尔德斥资57亿美元收购Healthscope,被视为对澳洲医疗产业的巨大押注。
然而数年后,这场联姻却以“灾难性的所有权结束”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最初的银团中有27家贷款机构,但很大一部分债务后来易手了。” 这表明原始贷款方或已预感风险而退出,接盘者不乏“不良债务投资者”,如Canyon Partners、Elliott Management及Polus Capital。
据报“英国的Polus已成为Healthscope的最大贷款方”,这使得未来得走向将更受到这些机构影响。
重组与Healthscope的未来之路
在债权人拒绝延长利息支付冻结后,Healthscope主动邀贷款机构入董事会,尝试有偿付能力的重组,旨在避免扰乱医院的运营,并无需昂贵的强制执行程序。此举为Healthscope争取了时间与空间寻找新主。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会有单一买家介入收购整个38家医院网络,还是多个竞标者会选择收购单个医院。
如若是多方选择性收购,优质医院或成抢手货,而业绩不佳的医院可能会面临关闭或重组。
据知情人士称“已有买家对 Healthscope 和 Brookfield 整体业务以及个别医院表示出兴趣。”
潜在买家多样,除Ramsay Health Care等运营商外,医疗投资基金、不良资产处置机构亦可能参与。且HMC资本已出售其贷款份额给Canyon Partners等不良债务投资者,其介入或带来更激进重组。
结语
Healthscope的危机,对员工而言,他们是风暴承受者与运营基石。新东家能否带来稳定与发展希望,关乎服务质量。
对患者,医院命运系其健康。他们期待运营持续与质量保障,任何服务中断或下降都不可接受。
对整个行业,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稳健运营?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如何实现公私医疗协同互补?
风雨过后,期待的不仅是Healthscope的“软着陆”,更是医疗生命线的坚韧与重生。未来几周,当新主揭晓,期待的是能肩负责任,引领其走出困境,守护健康的灯塔永不熄灭。
*以上内容系网友AUS贝小主自行转载自澳洲财经见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