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外卖暴增7.8%!留子们赚“刀乐”的两条路

2025年07月05日 18:40

兼职, 暴利与暴雷仅一线之隔!

九号台新闻7月3日报道,随着外卖APP席卷全澳,聪明的餐厅老板们正迎来一场利润狂欢。

西太平洋银行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澳外卖消费暴涨7.8%!

South Dowling Sandwiches的老板Avi Labi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店现在成了外卖员的热门据点,平均每天200单外卖!”

银行数据分析揭开了更惊人的秘密:接入外卖平台的餐厅,平均比未接入的同行多赚10万营业额。

(图片来源: 澳洲九号台新闻)

尽管Uber Eats等平台抽成高达30%,Labi仍表示:“现在50%的业务来自外卖,扩大的客源完全能覆盖成本。”

嗅到“刀乐”气息的留学生们,大脑开始飞速旋转——送外卖还是搞私厨?

车轮上的“刀乐” | 送外卖成留学生新宠

在悉尼街头,中国留学生骑着电动车穿梭的身影越来越常见。

这份工作以其灵活时间与可观收入,迅速俘获了众多学生的心:David(,从业2年): “时薪轻松$35,没什么压力,按顾客要求做就行。” 学业之余的这份兼职,让他钱包学业两不误。

张同学(研究生,从业2个月):“同样时薪35澳元左右,还能锻炼英语口语,性价比很高!” 这份工作为他打开了接触当地社会、提升语言的大门

Bert(新手外卖员):“刚开始一小时可能只挣15澳元,路线不熟耽误时间。” 但他依然乐此不疲:“以前压力大就散步,现在送外卖既能散心又能赚钱,双赢!”

更有人分享“暴利”经历:在悉尼仅靠步行送外卖,5天接单31次,狂赚1152澳元! 平均每天6单,配送距离适中,边锻炼边赚钱。

这位同学直言:在悉尼送外卖,减肥又赚钱!

平台人性化政策更是锦上添花:餐品丢失、损坏或顾客长时间等待取消订单?损失由餐厅承担!

送达后5分钟无人取餐?可放置门口离开。

10分钟仍无回应?外卖员可自行处理餐品。

步行达到一定里程或时间?有额外补贴!订单数达标?还有奖励!

厨房里的“雷区” | 私厨,危险的“美味”生意

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催生了另一种“商机”。

不少留学生小号一开、Logo一设计,朋友圈便成了“私厨”战场。微信接单、支付宝收款,老客还能享受送货上门。

表面看,顾客解了乡愁,掌勺的赚了生活费,似乎“双赢”。然而,这份“双赢”背后,隐藏着足以摧毁留学生涯的巨雷!

蒙纳士理事会工作人员斩钉截铁:私厨外卖在澳洲绝对违法! 处罚力度令人心惊:未经卫生许可烹饪出售食品?罚款2050至20500澳元!

以明知不安全的方式处理食品?个人最高面临2年监禁+10万澳元罚款!

公司违法?罚款可高达50万澳元!

留学生涉案?极有可能被吊销签证,遣返回国!

这绝非危言耸听:

2014年美国: 华人餐馆眼红留学生微信甜点生意,向移民局举报,导致三十多名中国留学生被抓并遣返。

澳洲本地: 媒体曾卧底调查名为“买得起的海鲜”的微信群(120名成员),群主售卖30多种食品。记者假意购买水饺,直接上演“人赃并获”。

点餐“避坑指南” | 当心看不见的“幽灵厨房”

外卖行业的狂飙突进,还催生了监管盲区 ——“幽灵厨房”(或称“黑厨房”)。

它们兴起于疫情期间,仅通过社交媒体和外卖APP运营,没有实体店面供消费者光顾或监督。

食品安全局代理首席执行官Andrew Davis直言:“找到它们非常困难。传统餐厅在明处,但这些幽灵厨房可能藏在民宅、工业区或共享空间里。我们知道它们存在,却难以定位。”

(图片来源: 《每日电讯报》)

这些隐匿运作的厨房,食品安全隐患极大:加工环境无从知晓, 监管视线难以覆盖, 消费者权益毫无保障!

圈圈提醒: 点外卖时,务必选择你熟知、有正规实体店面的餐厅! 对来源不明、仅存在于外卖平台上的“新店”保持警惕。

圈儿姐结语

留学在外,“刀乐”虽好,但也要考虑风险!

送外卖,用汗水和时间换取合法报酬,是值得考虑的兼职选择。它锻炼人,也带来收入,但务必注意人身安全; 而私厨则是行走在法律的悬崖边缘。

面对机遇与诱惑,真正的“聪明留子”懂得权衡利弊,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施展才华。

毕竟,留学的主线任务是学业与成长,平安、合法地度过这段珍贵时光,比任何“快钱”都重要。

*以上内容系网友FindAus自行转载自圈,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