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怎么让家庭越过越好?
你有没有发现,35岁以后,肩上的担子越发重了。
生活的车轮滚滚向前,家庭这辆大车装得满满当当——车头载着年迈的父母,车尾坐着年幼的子女,中间还压着房贷车贷。
想要家庭这辆车稳稳当当地前行,光靠一股蛮劲是不行的,还需要点智慧。
中年以后,一个家庭想往上走,最重要的是懂得守护比扩张更重要。
记住这六点实实在在过日子的逻辑,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
01
钱上别犯大错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浙江一男子,炒股三年,不仅钱没赚到,还将100万本金亏得所剩无几。
他上有年事已高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年幼的孩子需要呵护。
在这个急需用钱的时间段,因为他炒股失利,让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还不敢告诉妻子,担心妻子知道以后,要跟自己闹离婚。
对中年而言,最可悲的莫过于多年积蓄,一朝散尽。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中年人创业、投资失败后——房子卖了,婚姻崩了,孩子学费交不起了。
中年人的每一分钱都带着责任的分量,是全家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个阶段,不必像年轻人那样冲锋冒险,创业、投资、炒股都需谨慎。
钱上别犯大错,守住钱袋子,就是守住家庭的幸福。
02
夫妻别内耗
人到中年,生活处处皆不易。
妻子每天顶着工作的压力,还要没日没夜地照顾孩子,处理鸡零狗碎的家庭琐事。
丈夫为了生计,加班加点工作,处处看人脸色,回到家还得陪伴孩子,成为家庭的和事佬。
如果夫妻之间再充斥着无休止的猜忌、激烈的争吵和满腹的怨怼,无疑是在为原本就艰难的生活增加负担。
最好的婚姻,是一致对外一起去搞定这个稀烂的世界,而不是在这个稀烂的世界里,相互较劲搞垮对方。
中年夫妻的状态,应该像是两棵并肩的树。
根系各自深扎,枝叶偶尔相触,在风雨来临时,成为彼此不必言说的依靠。
夫妻之间,少一点内耗,多一点理解和支持,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03
教育别太用力
如今,大部分家庭鸡娃都是同样的套路——疯狂砸钱。
学区房、辅导班、兴趣班……父母宁可自己吃糠咽菜,往孩子身上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有位教育学家说:教育就是拿钱打水漂,听见响是幸运,听不见才是常态。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家庭对孩子过度投资,但教育回报未必与投入成正比。
北京的陈女士为了让孩子上重点中学,变卖所有资产,2018年买下了学校附近一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
四年后,媒体回访时,只见她脸上写满了忧愁。
孩子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几乎所有“鸡娃”的方法都用了个遍,效果依然平平。
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考虑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可以预见的是,巨大经济的压力再次压到了她和丈夫身上。
我们应该认清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不是你努力鸡娃孩子就能考上双一流院校。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是无私的,但不能是无方向的。
放弃消费型思维养娃,才有可能避免掉入家庭教育的陷阱。
在养育子女上,多点平常心,少点功利心,多点顺其自然,少点揠苗助长。
人到中年,要学着接受自己平庸,也要学着接纳孩子的平凡。
04
身体别糟蹋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科主任钟水生分享过一个患者的故事。
这个患者只有42岁,平时几乎不运动,却经常抽烟、喝酒。
“红的、白的、啤的都喝。少的时候喝三五瓶易拉罐啤酒,朋友聚会时一个人就喝十几瓶。”
他每周有4~5天都会喝酒,每天一包烟,经常熬夜到凌晨,睡眠时间仅有四五个小时。
有一天,他醒来发现肢体麻木、无力,还说不出话,到医院被诊断为脑梗死。
家里花了一大笔钱,抢救了回来,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连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一场大病,击穿家庭。
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还是习惯胡吃海塞,熬夜喝酒,不去锻炼。
当你习惯了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早晚有一天疾病会找上门,让你身体崩塌。
尤其是对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讲,一旦病倒,往往意味着这个家也垮了。
人到中年,保住自己,就是保护了家庭。
所以,请好好活着,别再糟蹋自己的身体了。
05
别轻易离职
有HR在网上发文称:“老板告诉她,筛选简历时,超过35岁的不用看。30岁以上最好也别看,除非自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
你觉得这是歧视,但这就是现实,职场对中年人并不友善。
无论你经验多么丰富,在职场上年龄是硬伤,是谁也绕不过的一个坎。
我认识一个朋友,80后,嫌原单位事多钱少,一时冲动就辞职了。
辞职后,他投了几百份简历,只得到几个面试机会,并且都没有通过面试。
很多面试官都不明说,有人说他不合适,有人说微信再联系,之后便没了下文。
其实真实的原因,就是嫌他年纪大。
收入断了,可生活还得继续。如今他一边跑外卖,一边想方设法继续找工作。
父母的唉声叹气,妻子没说出口的埋怨,都令他如芒在背。
人到了一定年纪,或许是对现有的工作感到厌倦,也或许是想要追求更简单纯粹的生活,想离职的心蠢蠢欲动。
无论什么原因,我建议大家在辞职前,一定要想清楚以下问题:失去稳定收入后,家庭经济能维持多久?是否已经为职业转型或者再就业做好了准备?
如果没想清楚,我劝你还是三思而后行。
06
心态别崩
作家刘健分享说,小的时候,他有几个要好的玩伴,大家成长背景都差不多。
但年龄到了35+,他恍然发现,人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差距。
有人在事业单位评上了副高,有人已位居职场高层,有人在时代红利中赚得盆满钵满。
而那时的他,仍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每天睁开眼柴米油盐的忧虑如潮水般涌来。
看着周遭同龄人都过得比自己好,他心头不由泛起一阵酸涩,心态难免有点崩溃。
可转念一想,他与妻子相识于大学,十余年风雨同舟始终恩爱如初,女儿也聪慧可人,想到这里他立马又释怀了。
行至中年,人和人的差距逐渐拉大。
很多人看到别人功成名就,自己却碌碌无为,于是拼命比较,结果心态崩了。
杨绛先生说过:生活各有难和好,无需比较,更别仰望他人幸福。
人到中年,心态要稳,既能容得下别人风光,也能克制住自己的嫉妒之心。
不要东张西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只有不拿别人当参照物,才能安心享受自己的人生。
罗曼·罗兰曾说:人到了成熟之年,应当摆脱轻浮,锻炼出稳定的理智。
家庭也是如此。
中年的家庭如同行舟,经不起惊涛骇浪,必须得步步为营,不疾不徐。
当你能够稳得住、熬得久,就能将日子过得幸福。
*以上内容系网友AllaboutAUS自行转载自洞见,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