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最大庞氏骗局:无数华人血本无归
近日,一家名为Salter Brothers的澳洲地产基金准备上市的消息,引爆了全澳各界媒体,也揭开了许多华人投资者久久不能愈合的伤疤。
因为在这条看似平淡的消息背后,
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最大的庞氏骗局之一,
更是澳洲有史以来最轰动的、
涉案金额最高的金融犯罪案件之一。
这起案件事发于2020年8月,主要涉案人员名为顾萌泓(Michael Gu),在非法转移了高达6,050万澳元的资金后逃亡美国洛杉矶,而顾萌泓所经营的富远集团(iProsperity Group)则因破产而被强制接管。
在负责接管的全球四大会计律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的报告中可见,顾萌泓在公司破产前曾非法使用30余万澳元购买了一辆兰博基尼Urus。更值得注意的是,顾萌泓此前经营的64家公司,都已破产告终。
那么,顾萌泓是从哪里获得的6,050万澳元资金呢?募资的理由,以及受害者又是谁呢?
这就要追溯到2015年,当时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吸引全球高净值投资者,(于2012年末)推出了重大投资者签证(Significant Investor Visa,简称SIV)。该签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舆论,一方面是因为巨额的投资要求(500万澳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高净值申请人“开后门”,对澳洲政府的形象带来了许多争议。
所以,既然有了澳洲政府的移民政策背书,同时又可以帮助高净值人群避免走普通投资移民的弯路,这款代号为188C的重大投资者签证,立刻成为了炽手可热的顶配签证。
当然,如果说还有什么宏观和政策面的因素驱动,那就是2015年前后的国内环境变化,加速了许多高净值人士移民澳洲的速度和决心。
到这里,“天时地利”已经具备,只差“人和”,所以顾萌泓和富远集团的出现,就完成了这个完美的等式。
而顾萌泓和这批重大投资者之间的桥梁之一,则是澳洲知名移民公司——澳星集团(Austar Group)。从《澳洲财经评论报》(AFR)获得的文件可见,澳星集团将Salter Brothers旗下的一款基金推荐给了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申请人,并对每份申请收取了2万澳元的海外法律费用,而现在这一基金的赎回已被冻结。
但是,真正的危机还在后面——在顾萌泓的叙事中,富远集团是一家正在募资2.2亿澳元准备收购23家IBIS(宜必思)酒店的地产基金。
对于10年前手持现金的中国投资者来说,投资地产,特别是知名上市酒店集团的项目,应该是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就算盈利有限,哪怕有小幅亏损,也比走普通投资移民路线要好得多。
所以,这笔买卖,一气呵成。
到了这一步,谨慎的投资者就会有一个问题——如果一切都是按照澳洲法律程序,那么投资者的资金必须存入信托账户(Trust Account),除了投资者本人的指令以外,其他人无法转移任何资金。
这也就是说,富远集团所募资到的6,050万澳元,就不会无故蒸发,而其中最大受害者,新加坡ZACD集团的1,800万澳元,也就可以避免。
那么,钱哪里去了呢?
根据负责富远集团破产清算的毕马威(KPMG)报告可见,这6,050万澳元赃款中的3,000万澳元,是从悉尼知名律师约翰·兰德瑞(John Landerer)的信托账户中转走的。
律师John Landerer和顾萌泓
而这位律师本人也与富远集团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澳洲财经评论报》(AFR)调查显示,在富远集团破产之前,其官网上一直显示约翰·兰德瑞为其集团总裁(Chairman),而约翰在2018年春节期间,也录制了视频向中国投资者问好。
对此,约翰表示,顾萌泓曾邀请约翰担任总裁职务,但在两天后反悔。
AFR调查同样揭露,澳洲投资证券委员会数据库显示,约翰从未为富远集团担任任何法定职务。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顾萌泓向约翰支付了高达50万元的法律咨询费用。而这一费用,显然超出了市场标准。
知道了钱是怎么被转走的,那么钱转去哪里,用于什么目的了呢?
毕马威的破产清算负责人摩根·凯利(Morgan Kelly)表示:非法转移的3,000万澳元最终抵达了新加坡(Singapore entity),但极有可能被用来支付另一组投资者。
换句话说,这些已查明去向的3,000万澳元,极有可能是完成上一轮旁氏骗局的重要一环。
所谓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是指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老投资者利润的一种金融骗局,这种骗局通常向投资者承诺极具诱惑的回报(比如远高于市场回报率,在富远集团的案件中,回报就是可以获得澳洲绿卡),然后不断吸纳新的投资者,只要新投资者源源不绝,那么庞氏骗局就可以一直持续。
在2000年初期的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案件,就是有史以来最大庞氏骗局,涉案金额高达650亿美元,持续长达17年,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投资者争先赎回本金,最终导致败露。
现在,回到今天,为什么这桩5年前的案件再次被各路媒体搬回公众视线呢?
答案就在于这家准备上市的地产基金公司,似乎也与富远集团存在特殊的过往。
AFR报道显示,这家名为Salter Brothers的地产基金管理规模高达40亿澳元,旗下的K系列基金(K Series Fund)拥有包括墨尔本的Crowne Plaza和洲际酒店(InterContinental )、布里斯班的君悦酒店(Hyatt Brisbane)等多家高档酒店。
而这个K系列基金的由来却值得推敲——部分资金来自已经破产的富远集团的一个私募项目,这个项目又是由顾萌泓和Salter Brothers的CEO保罗·萨尔特(Paul Salter)在2015年一起成立,名为Atlas Capital SIV Fund,这个基金名字中的SIV显然就是重大投资者签证类别的缩写。
而今天,在Salter Brothers力争在澳交所(ASX)上市,并成为整个亚太地区最大上市地产基金之一的关键时刻,与顾萌泓划清界限就极为关键——其公司网页上任何与顾萌泓相关的信息都已被清除。
K系列私募基金中的布里斯班君悦酒店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澳洲财经评论报》(AFR)再次找到了一份附有双方署名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二人的职务分别是Atlas Capital的首席执行官(CEO)和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
据知情人士向《澳洲财经见闻》透露:“Atlas Capital 成立时特意设立了投资人无法赎回的条款,利用了投资人不了解澳洲金融法规的弱点,通过澳星将上百名投资人的上亿澳币资金误导到这个金融骗局中。过往10年不提供赎回的机会,不回应投资人的诉求,不提供投资人的名录,不分红,同时单位净值从1.3大幅减值到0.82。”
最后,在5年后的今天,这起澳洲有史以来最大之一的金融案件,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追讨巨额的赃款或对顾萌泓采取跨国通缉行动现在进行得如何?
5年仍未抓获是否与重大投资签证(SIV)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有关?
如果这些资金难以追缴是由于跨越多个国境,那么是否也意味着部分资金的来源本身也存在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有朝一日水落石出,受害者能够拿回属于自己的本金。
顾萌泓年初被拍到现身于香港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澳洲财经见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