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为什么成不了腾讯?
“你必须拥有一套系统,才能持续赢得比赛。”——查理·芒格
在中国互联网史上,字节跳动几乎是唯一能与腾讯、阿里正面对抗的超级巨头:它拥有中国最强的推荐算法、最激进的产品打法、最丰富的 App 矩阵。抖音、今日头条、TikTok、番茄小说、西瓜视频、剪映、懂车帝……几乎每个都能撑起一家独角兽。
这些年看下来,字节的成长毫无疑问令人敬佩:爆款频出、全球扩张、商业化能力强。
但坦白说,在我心里,它始终不是我心中腾讯的替代品。详见我的上一篇腾讯,为什么是这个时代最慢的赢家?
不是因为它没上市,也不是收入、估值不够——从战术层面看,字节非常优秀,已经是中国最强的互联网公司。
但它始终缺少一套真正稳定、可复利的“系统能力”。它更像是一家强产品公司,而不是基础设施型公司。
这,就是我作为投资人最在意的地方。
NO.1
腾讯慢,字节快,但长跑的赢家不是靠“爆发力”
字节跳动的公司使命是:“激发创造,丰富生活”。作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具爆发力的公司之一,字节踩中了三大时代红利:1. 移动互联网红利末期:依托4G普及与短视频兴起,抖音快速完成用户下沉,改写内容消费格局。
2. 内容算法红利:凭借兴趣推荐机制,字节跳动重塑了“杀时间”的主流路径,取代了搜索与社交的传统入口。
3. AI与出海双轮驱动:TikTok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内容平台,结合CapCut与电商闭环,撬动国际市场新格局。
从产品突围到模式出海,字节的爆发,正是时代催生的样本之一。
相比之下,腾讯的高增长期集中在2010-2020年间,是移动社交+游戏+支付体系红利的收获期。
腾讯与字节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公司,张一鸣“字节是 Google,腾讯是Microsoft”的说法在圈内广为引用。
从收入维度看:字节跳动vs腾讯近三年营收对比(2022–2024)
字节跳动
观察点:(数据来源为公开报道及腾讯年报)。
· 2022年是关键分水岭,字节收入首次超过腾讯。海外收入增至160亿美元,主要来自TikTok,也包括视频游戏和企业软件等其他国际业务。
· 2023年字节在电商、广告、TikTok等多点爆发,拉开差距。营收增长离不开TikTok国外电商业务和广告收入的贡献。
· 2024年字节跳动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29%,其国际业务收入约占总营收的 25%,全球化步伐加速。
字节的反超,是一个时代更替下的必然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地基比腾讯更坚固。
附:字节跳动 vs 腾讯 2024 年营收结构对比
核心解读:(数据来源The information及腾讯年报)
字节跳动
· 首次突破万亿营收规模(11314 亿),增长势头强劲。
· 海外贡献亮眼:海外收入占比近四分之一,TikTok在美国实现 1600 亿营收(渗透率 51%)。
· 利润率承压:尽管总利润仍达 2409 亿,但净利率从 26% 降至 21%,或因电商补贴、出海投入等成本上升。
· 收入结构更偏向“内容变现”:直播打赏、电商佣金和广告组成主要利润来源,平台属性更偏“流量生意”。
腾讯
· 总营收 6603 亿,虽不及字节跳动,但业务更为均衡且利润质量优异。
· 净利润同比暴涨(+66%),净利率 Non-IFRS 达 34%,表现出高效的盈利能力。
· 核心收入来自增值服务(尤其本土游戏)和金融科技,稳健耐打。
· 海外收入仍较弱,虽然国际游戏略有增长(+9%),但整体全球化战略尚未形成强规模闭环。
NO.2
腾讯的三道护城河:关系网络+支付系统+时间复利
腾讯的体系之所以难以复制,有三个核心底座:1 .熟人社交网络(最强粘性)
微信和QQ构建了中国最大的“强关系图谱”。
微信不是工具,它是中国人“数字生活的身份证”。
字节靠算法“推荐你喜欢谁”,腾讯靠社交“连接你认识谁”。
这是“人”与“流量”之间的根本差异。
2.支付与游戏闭环(最强变现)
微信支付 + 游戏,是腾讯的黄金现金流体系。
微信支付深入线下商户、个人、B端、政府端,是一种“基础设施级渗透”。而字节的支付体系刚刚起步,仍缺少信任闭环与用户沉淀。
字节当年曾试图撼动腾讯的两大根基:社交和游戏。“多闪”“飞聊”先后推出,意在挑战微信,最终无疾而终;2018年起重金投入游戏业务,累计投入超700亿元,2023年大规模裁撤,宣告失败。
这两块正是腾讯最稳的利润来源。只要社交和游戏不失守,腾讯的千亿利润基本盘就难以撼动。字节虽强于内容与流量,但尚未触及腾讯的护城河。
3.投资+系统构建(最强时间复利)
腾讯通过“不干预运营”的投资策略,已布局 1,300多家优质企业,涵盖游戏(Epic、Supercell、Riot)、电商(京东、美团、拼多多、快手、小红书)、科技出行(蔚来)等多个赛道。这些公司不仅获得资金支持,还深度接入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生态矩阵,实现强协同。腾讯通过“投资+连接+生态赋能”,打造了一个“平台中的平台”,每次投资不仅押注未来趋势,更是对自身体系的延伸与强化。其“低干预、高协同”的风格,使其更像伯克希尔哈撒韦:既取得长期财务回报,又构建出一个穿越周期、自我增值的超级平台系统。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财报披露,截至3月31日,腾讯持有的已上市公司股权市值为 6534 亿元人民币,非上市公司则为 3379 亿元人民币。
NO.3
字节是流量选手,不是系统构建者
字节拥有顶尖的产品能力和流量运营效率,但它的结构更像一座座“高楼”而非城市系统:· 内容产品矩阵割裂,入口分散
· 用户关系为弱连接,留存性差
· 缺乏支付闭环,难以打通C端+B端
· 海量产品缺乏统一平台和中台支持
它是一个高度“战术型组织”,产品冲刺能力强,爆款制造力强,但长期依赖算法和创意而非结构协同。
NO.4
组织力的对比:字节集权vs腾讯分封
TikTok在美国的成功,本质是字节一个大脑调动全球资源扁平化管理的结果,而腾讯采用的事业群(Business Unit, 简称 BU)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很难快速整合资源应对突发风口。
NO.5
字节 vs 腾讯:系统性对照表
NO.6
别只看增速,还要看系统构建力
资本市场的最大误区是:只看收入、看增长,不看系统能力。
· 字节代表的是“短期效率最大化”模型:爆款、流量、分发、爆发
· 腾讯代表的是“长期复利最大化”模型:连接、生态、时间、协同
这就像短跑和马拉松长跑的区别:短跑考爆发力,马拉松长跳靠系统能量管理。
NO.5
成为系统型思维的投资者
在资本市场,短期看爆发力,长期看系统能力。
真正优秀的投资者不会只看一家公司的利润增长,而是会深入追问:· 它的商业模式能否穿越周期?
字节目前依赖的是广告、电商与内容变现模式,这些高度依赖流量、算法和宏观经济环境。虽然短期爆发力强,但在经济周期下行、监管趋严或用户迁移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更何况算法和算力还要持续烧钱。
· 它的底层系统是否稳固可靠?
腾讯以“社交+支付+小程序+云+投资”为系统闭环,而字节的系统构建仍显“松散”。
· 它是否具备持续创造现金流的护城河?
广告业务收入虽高,但高度依赖用户留存与投放意愿,不具备稳定续航性;
电商变现虽然成长快,但字节的物流、支付、供应链能力仍受限;海外市场尤其 TikTok 面临政策与地缘挑战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 它的组织机制能否支持长期创新与进化?
字节以“激进增长”“高执行力”闻名,但近年来出现:高层动荡(包括原豆包大模型负责人被辞退。游戏、电商等部门人事频繁调整);裁撤边缘业务(如Pico、游戏、教育);海外组织协调难度加大(中美高管权责不清)需要持续关注。
重视历史业绩是投资的重要起点,但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这远远不够。
我发现,在变化剧烈的领域:如科技、电商、新零售、小额金融等,企业的过往表现不足以预测未来。诺基亚曾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在行业剧变面前失去了立足之地。
因此,我刻意规避这类“高变化-高不确定性”的行业,不是因为它们不赚钱,而是因为我无法建立清晰可验证的评估框架。
字节就是这样的例子: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拥有极致流量和产品爆发力,但未能构建腾讯那样强大的平台协同系统,在缺乏护城河的赛道里,爆款不能带来复利,流量也未必转化为现金流沉淀。
正因如此,我更愿意坚持在“慢行业”中寻找“快公司”。
我不会因为它的爆款产品、强大算法就盲目追高;也不会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完全放弃关注。
看清这些,才能看见企业的未来。
我始终相信:伟大的投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理解当下。
回到投资者的角度,这场较量的价值远远不止在“谁赢谁输”,而是在提醒我:更愿意投资哪类公司?
• 是依靠爆款、算法和流量红利撑起估值的公司?
• 还是具备长期系统构建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
写在最后:每一次写下这些思考,都是我与时间对话的方式。
投资对我来说,不是为了赢过谁,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也理解自己。这条路不容易,孤独时也会怀疑也会犯错,但我始终相信:与时间为伍,和清醒者同行,是值得坚持的慢路。
*以上内容系网友YOYO丫米自行转载自至善者不息Jason,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